陈延美
(山东日照莒县棋山镇中心小学 山东,日照 276529 )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激活数学课堂,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
数学游戏是数学课堂中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针对儿童"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课堂上创设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情境,能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体验数学。例如,在教《零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我在上课之前在一个盒子里放入5个乒乓球,让学生猜猜有几个,有的学生猜2个,有的学生猜1个等。接着,我再让学生依次摸出这些球,说说用几表示。最后,等到学生一个球也摸不到时就揭示盒子里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学生通过猜一猜,摸一摸的游戏,加深了对0的体会,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激发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生活当中,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强调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例如:学习“分类”一课时,我在课前就布置学生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整理书包。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汇报整理书包的方法和理由。有的学生说:“我是这样整理书包的,把大的书本放在下面,小的书本放在上面,这样书包里非常整齐。”有的学生说:“我把和语文有关的书和本子放在一侧,和数学有关的书本放在另一侧,这样拿起来非常方便。”还有的学生说:“我的书包有两个兜,我把所有的书都放在大兜里,所有的本都放在小兜里,这样东西好找。”——这样真切地体验,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分类的意义,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及灵活性,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好数学乐趣无穷,会更加生动、真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催化剂"。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望,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因此,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来自于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引起矛盾冲突,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发现问题,从而产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激情。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有一位教师创设这样情境:(多媒体出示)森林公园要举行一次隆重的联欢会,小动物们都忙着做准备工作,小猪也高兴地接到了一个任务,去算一算给客人的饮料够不够。可是到哪里,小猪却哇哇大哭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再 出示来了33个客人,每人一瓶够吗?图显示:桌上放着9瓶矿泉水,还有一箱矿泉水。先让学生质疑?再引导学生进行解答,若一箱是12瓶装的矿泉水,就不够分。还应该怎么办?若一箱是24瓶装的矿泉水,就够分。这样的情境,能使学生的大脑思维置于"觉醒状态",学生的各种感官被充分激活,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敏捷、高效,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提供交流和合作的机会。通过生动有趣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 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爱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学习比较物体多少时,我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始,我把学生带入快乐的动物乐园,一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课中,开展了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扮成可爱的小动物上台握手,动手摆小棒,用手势表示大于号、小于号,给数学卡片找朋友等等,都是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体验并理解大于、小于、等于号的含义。结果,学生在活动中开心地微笑,静静地思考,悄悄地商量,无不流露出对数学学习全过程的积极参与,轻松领悟。 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总之,体验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激活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