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物理现象在中学物理学习中的运用

2019-11-27 07:03:32潘小林
读与写 2019年17期
关键词:物理现象中学物理知识点

潘小林

(广西梧州市苍梧县石桥中学 广西 苍梧 543116)

中学物理学科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并没有过多的学习经验与方法,而物理学科复杂抽象的物理知识点无疑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教师难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就需要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加强物理与生活中的联系,实现物理知识与物理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进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进而使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得到提升,促进学生未来发展。故此,本文主要以生活物理现象在中学物理学习中的运用,进行以下几点分析,以期为中学物理教育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1.物理学习中应用生活物理现象的积极作用

1.1 带动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因此物理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拥有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投入到物理课堂的学习中,进而挖掘学生的物理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与发展[1]。由于中学物理学科不同于其他数学、语文学科,没有掌握物理学习经验与方法,因此导致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并不浓厚,随着物理学习的过程知识点由浅到难,导致学生物理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对学生的学习造成阻碍。故此,将生活物理现象与物理学习有机结合可以改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看法。原因是由于中学物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特点,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无处不在,教学运用有效地方法进行引导,学生自然会被吸引,进而对生活物理现象产生探究兴趣,进而让学生投入到物理的学习中,掌握良好的物理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化解生活中的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物理教学效果。

1.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中学物理知识所涉及到的物理现象,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人们在乘坐公交汽车时,当公交车紧急刹车,人们的身体就会不由自主的向前倾斜;小孩在吹肥皂泡泡时,肥皂泡先是向上飘,随后下降的运动轨迹等等,都是源自于生活的物理想象。这就要求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的日常现象,便于学生掌握生活中物理现象发生的规律,进而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便于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进而解答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原因,激发学生的物理探究兴趣,通过学生在物理探究与物理观察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开展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而获得物理新知识,提升学生物理实践运用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观察更多的物理生活现象,有利于夯实学生的物理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 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物理现象大多数都是源于日常生活,牛顿的万有引力与三大定律,伽利略根据天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制成世界上第一支水温度计等等伟大的物理理论都是源于日常生活,因此只有通过观察生活,才能够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2]。将生活物理现象应用于物理学习中,通过在生活中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例如,生活中家里突然停电,为什么爸爸总是要先去查看家里的保险丝有没有被烧断,这就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物理知识,便于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2.中学物理学习中运用生活物理现象的策略

2.1 将物理重点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中学物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且中学物理知识抽象复杂,因此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够将物理全部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难以理解与消化大量的物理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教学的重点,便于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重点与方向,进而将物理教学重点知识结合生活物理现象,将物理重点知识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与吸收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物理思维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使物理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例如:教师在讲解《串联与并联》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告诉学生本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内容,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规范画出串并联电路,进而连接串并联实际电路等,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进而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教学课件,了解家庭中电器连接、路灯连接、闪光彩灯等电路连接原理,让串联与并联的物理知识点更加形象化与具体化,便于学生更加直观立体的掌握物理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2.2 将物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为什么常常会感到吃力,其真实原因就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并没有将物理知识点进行有效吸收,即使学生将物理知识点记牢,但是并不会灵活的运用,导致学生物理学习效率低[3]。因此物理教师应该将生活物理现象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物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完美结合,将物理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物理基础,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同时也要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合理有效地问题,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物理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物理探究兴趣,使学生投入到物理学习中,提升教师的物理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解《分子热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向学生提出有趣的问题,如,能否利用肉眼直接看到分子的运动变化;为什么喷香水就能够很快闻到香水的气味,难道是香水跑到鼻子里了么。通过有趣的课堂提问,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投入到物理学习中,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与掌握分子热运动物理知识点,将物理知识点通过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物理现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物理离不开生活,生活现象处处体现着物理知识,因此将生物物理现象运用于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壁垒,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通过运用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物理探究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使物理理论知识与物理实践有机结合,将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进行有效转化,进而使物理知识更加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物理运用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物理思维方式,夯实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使学生的物理成绩显著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未来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物理现象中学物理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基于Multisim仿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中学物理教师的哲学使命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基于OSG与3DMAX的中学物理实验仿真实现
微重力作用下的物理现象
类比和联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