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荣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宣河镇小学,四川 广元 628013)
一直以来,阅读是教育中的难题,小学阅读对于教育来说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依据多年教育经验而言,小学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量受限、注意力容易分散等问题。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对于一个人有着终生的影响,而从少年时期开始进行的阅读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阅读?依据多年教育经验,我将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展开浅略叙述。
“群文阅读”指在课堂上选择一组相关联的文章,引导学生围绕这一相关主题展开立体式的自主阅读,进而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在进行“群文阅读”和教学的引导中,我们应秉持着《新课标标准》中所规定的,将阅读与兴趣相结合,更好激发学生创造力,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和目标。在阅读过程中,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进行自主阅读,最终养成喜爱阅读的良好习惯。而小学生最喜欢的就是听故事,老师则需要通过讲述故事这一渠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冲动。如对于小学生可以进行名著节选的讲解,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三国演义》,在讲授之前需要先创设一个情境,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带入到故事的生动情节之中。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早已经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奇妙又充满想象的世界。而在讲到关键之处,教师可以稍作停顿,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说,名著中还有很多很多个像这个故事一样跌宕起伏的故事,同学们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课下进行阅读。这样,学生的对于名著的阅读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对阅读进行主动有效的引导,这种方法好过进行死板强硬的说教,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主观上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重要的是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每周一次的读书会,让学生对自己一周所读的图书进行分享与交流,这样使得学生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交换了各自的想法,同时可能会激发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促进阅读量的增大。另外,教师也可为学生固定安排图书,适当安排学生进行读后感的作文练习,并将对图书内容理解较为深刻的学生的作文作为范文,为大家进行讲解,这样能够激发学生自己对于阅读内容的思考。要使得学生阅读的读物质量较高,首先需要教师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适合小学生进行阅读的读物的筛选。
对于阅读仅仅有兴趣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做引导,这样才能大大提高阅读效率。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发展力,使得学生的阅读量进一步增加,对于课外阅读的理解更为深刻,并有自主寻找高质量图书的能力。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增加语文素养,热爱语文学习。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文学素养以及对于图书的赏析力,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语文素养的提高。阅读面广,学生的写作能力就随之提高,而如果阅读不当,无法进行有效知识的提取,则会事倍功半。作为教师,应为学生提供高效的阅读方法,使学生的阅读更加有针对性。
一种方法是精读法。精读,即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群文阅读”后印象深刻,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这种方法一般针对于文言文或是全篇意义较大的文章,这种精读法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理解行文思路,从而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精读过程中,需要对字句的含义都有所理解,达到真正质量上的“精”,而不是数量上的“多”。在自己有所理解的地方可以自己进行注释,有所疑问之处可以以符号进行标注,将问题留下与老师、同学或者家长一起讨论。另一种方法是略读法。现今社会发展速度快,科技水平不断进步,信息量也不断膨胀增大,为了在短时间内阅读更多信息,得到更多知识,可以采用略读法。略读主要针对于篇幅较长、故事或者童话类只求其意的文章。一般在进行略读之前,教师可以先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边阅读边进行答案的搜寻,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这样一来,不但能够节省阅读时间,有利于“群文阅读”的进行,还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长久以来可以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和学生的速读能力。
总结:通过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我们可以预测到此次研究将转变对于传统阅读方式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全新的阅读理念,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构建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健全的个体,能更好地融入语文的世界,充实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也可以促使教师成长起来,提高教学效率,成为教育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