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君
李斯特作为19世纪乃至整个钢琴艺术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之一,他对钢琴技术的贡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李斯特通过对钢琴技术的拓展与创新,深度挖掘了钢琴的表现力,将钢琴技术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米尔什坦在谈到李斯特的贡献时说:“他坚决认为钢琴能够集中体现整个音乐艺术,认为这件乐器具有乐队的全盘效果。”(1)[俄]亚科夫·米尔什坦:《李斯特》,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第329页。因此,对李斯特钢琴作品中的技术成分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据已有的文献资料显示,并没有直接涉及李斯特钢琴技术成分分析的研究资料,也没有针对炫技性技术等各类技术具体内容的论述。从与本文论题相关的外文和中文文献资料(2)在外文文献中,与本文论题相关的具有参考价值的外文文献主要包含了史论类著作,专题类的论著、人物传记类的著作以及一些与本文论题相关的期刊文献、专题性论著,以及李斯特自己撰写的文章论著等。如《牛津西方音乐史》中详细阐释了李斯特炫技性作品创作的成因,李斯特的艺术观念,指出了李斯特作品的炫技性特征。如在罗森的《浪漫的一代》中甄选了李斯特的奏鸣曲、超级练习曲、改编曲中的一些作品,对其钢琴技术进行了分析阐述。如阿兰·沃克撰写的三卷本《李斯特传》等人物传记类著作,又如《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的“Liszt”词条等辞书中的相关条目等。从国内的研究来看,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人物传记类著作,专题类著作西方音乐通史类、教程类著作。如译著亚科夫?米尔什坦的《李斯特》(上、下册)等等,在这些著作中对李斯特的生平事件做了详细的描述记录,对于研究李斯特的表演创作经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钱亦平的《音乐分析 学海津梁》中对李斯特狂想曲的分析论述。又如周薇的《西方钢琴艺术史》,钱仁康、钱亦平的《音乐作品分析教程》等,教程中关于李斯特的相关史料记载和重要的研究分析方法为本论题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来看,对李斯特的炫技性作品创作和演奏有详细的研究,对李斯特的炫技性作品的版本和技术的发展也有一定量的研究。前辈们的创作、演奏为李斯特后来在技术上的开拓创新奠定了基础。(3)详参Alan Walker. Liszt and the Keyboard.The Musical Times, vol. 118, No. 1615, 1977.这篇文献主要涉及了李斯特超级技术练习曲的版本更迭情况,论述了相关的李斯特演出情况以及不同版本的超级练习曲中的一些技术发展运用等问题。李斯特在成为一名钢琴大师、作曲家、指挥家的过程中,深深地受到了前辈音乐家的影响。(4)详参William Wright. Liszt and the Mozart Connection.Studia Musicologica, vol. 48, no. 3/4, 2007. P299-300.这篇文章提出了“研究莫扎特的生平和作品是充分理解李斯特作为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的发展的核心”这一观点。然而,这一事实在学术研究中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中指出了“李斯特欣然承认,他‘把自己作为音乐家的大部分归功于莫扎特’,并找到了自己作为钢琴家和作曲家的身份和目标,以模仿维也纳大师而努力”,在李斯特的一生中,他始终致力于认真学习和演奏莫扎特的音乐,为增进人们对莫扎特音乐的更好理解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以基本涵盖李斯特各类钢琴技术构成因素的《十二卷钢琴技巧练习》(5)详见Alan Walker. Liszt and the Keyboard.The Musical Times, vol. 118, no. 1615, 1977, P 719.依据文献和本人所掌握的资料:李斯特在1868年之后的12年之中,创作了多册手指技巧练习。1887年,李斯特去世一年后,李斯特的学生温特博格(Alexander Winterberger)出版了李斯特的这些手指技巧练习。这十二卷技巧练习是李斯特对钢琴技术研究的智慧成果。这从这些技巧练习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李斯特对钢琴基本技术的认识、探索和开发。为例,对李斯特钢琴作品中的各类钢琴技术成分进行分析,归纳论述各类技术的具体内容并概括其艺术价值。
李斯特的钢琴技术是与前辈们的钢琴技术一脉相承的。据文献记载,李斯特曾“全神贯注地读贝多芬、巴赫、莫扎特的作品”(6)详参Richard Taruskin. The Oxford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 Volume 3 The Nineteenth Centu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P 264. 书中详细阐释了李斯特炫技性作品创作的成因,李斯特的艺术观念,指出了李斯特作品的炫技性特征,并列举了他的歌剧改编曲等作品进行了论述。。因此在分析李斯特的钢琴技术成分之前,需要先对李斯特之前的钢琴技术进行分析归纳。
在李斯特之前,钢琴的基本技术(7)此处将李斯特之前的钢琴技术概括为钢琴基本技术,李斯特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拓展型基本技术,复合技术以及综合配置的复合技术。已有了很多的种类,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可将李斯特之前的钢琴技术进行归纳,并将这些基本技术进行分类:第一类为基本能力技术练习,其中涵盖了关于锻炼手指独立性的练习,手指的各种密集音位练习、同音反复、装饰音音型的短小乐句等技术;第二类为运用型技术训练,涵盖了音阶,琶音,和弦练习等;第三类为装饰性技术训练,涵盖了三度,八度练习,颤音、和弦震音练习等等。
各类拓展型基本技术是李斯特钢琴作品中的重要技术类型。李斯特以上述的这三类基本技术为蓝本,进行变化、扩充、发展,增加了技术难度和复杂性,形成了拓展型基本技术。拓展型基本技术发展了基本技术种类,丰富了训练内容。对平时使用不多的手指和键位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和训练。
下面以李斯特的《十二卷钢琴技巧练习》为例来分析李斯特的拓展型基本技术。
1.基本能力技术的拓展:原位上手指独立能力与力量训练的拓展
李斯特的手指独立训练是在原位训练的基础上针对每个手指独立性进行的训练。参看如下选自李斯特钢琴技巧练习第一卷的独立性练习。
谱例1 《十二卷钢琴技巧练习》第一卷第4首(第5—10小节)
如上所示,李斯特在同音反复训练的基础上,针对手指独立性训练添加了其他的声部,即一手在四个手指按下一个和弦后保持不动的情况下用剩余的一个手指来弹奏同音反复。谱例1中,右手用四指来演奏这个同音反复,并且还有节奏上的变化。在进行了十个手指的同音反复的独立性力量训练之后,原位的技巧训练拓展成了每只手按住三个手指用其余两个手指来演奏颤音音型的独立训练。然后,按二个指练其他三个手指,最后来练原位五个手指的练习。
李斯特将基础的同音反复练习、颤音练习、五个手指的原位练习等融入到手指的独立训练中,为每种练习添加了声部,形成了由大指开始到五指的循序渐进的手指独立性练习。并且在训练每个手指时还采用了变化速度和变化弹奏方法以及变化调性的训练方式。将手指的原位训练拓展成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的手指力量独立性练习。
2.运用型技术的拓展:音阶技术训练的拓展与变化
在李斯特的技术训练中,音阶的训练占有很大篇幅。李斯特在基本音阶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化拓展,将音阶训练的功能大为强化。这些音阶的变化训练不仅增强了手的整体键位感,还对练习每个手指的个体键位感有很大的帮助。
谱例2 《十二卷钢琴技巧练习》第二卷第1首(第1小节)
如上,在第二卷开篇处,音阶被分解成了二度音型的模进。谱例2中显示,这里的拓展训练仅用了两个手指,即右手和左手的大指和二指。相对于传统的音阶训练,大指和二指在弹奏中是相隔三或四个音才弹到一次,这里需要间隔一音就弹奏一次,增加了训练的次数和强度。而且,在上行中,右手大指和左手二指需要对二度的键位非常熟悉,下行反之。
李斯特还在不同的大小调上,将这种二度模进音阶依次推广形成了针对左、右手二指三指,三指四指,四指五指的训练。使每个手指都得到了同样次数和强度的练习。完成了在不同的白键和黑键上以及黑白键交替的演奏,对于平衡手指的弹奏力度,熟悉手指对每种二度音型的键位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谱例3 《十二卷钢琴技巧练习》第二卷第2首(第2—3小节)
不仅如此,李斯特还将这种音型模进进行了拓展,如上述谱例所示,原来的二度音型变成了三度、乃至四度、五度音阶音型的模进。依照二度模进音阶的训练方案,李斯特依次运用了不同的模进音型、采用了不同指法在不同调性上进行了这些技术训练。
在拓展音阶技术方面,除了上述的变化音型,还有变化节奏的训练,同时还包含了音阶的反向,三度、六度同向练习等。李斯特在他的技术训练中将自己钢琴作品中可能出现的音阶类型和需要的音阶类型都进行了编排,为演奏作品中的高难度拓展式音阶技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类拓展的音阶技术被充分运用在李斯特的作品中,增强了钢琴的表现力,令钢琴的声音更为丰富多变,更加洪亮而震撼人心。
3.运用型技术的拓展:琶音技术训练的拓展与变化
为了发挥琶音练习的效果,李斯特对琶音技术也进行了拓展。他将不同调性的琶音作了各种变化,让手指在不同把位上作姿势多变的触键练习,对训练手指的力量、独立性、键盘距离感等都有很大的作用。如在技术练习的第九卷中(见谱例4),李斯特的拓展方式包括将原有的琶音进行重组,形成了长琶音和短琶音组合而成的乐句。
谱例4 《十二卷钢琴技巧练习》第九卷第2首(第1—2小节)
同时,李斯特还改换调性、速度,进而将分解和弦转变成分解音程的形式,将传统的琶音练习拓展成了种类丰富的琶音类手指训练。如在技巧练习的第十卷中(见谱例5),李斯特将琶音练习变成了包括了五度、三度、六度、四度的不同度数的分解音程的变化模进练习。在谱子上编排了不同的指法,让每个手指都有机会熟悉各种音程的距离,利于训练手指的独立性和键位感。
谱例5 《十二卷钢琴技巧练习》第十卷第13首(第3小节)以及第26首(第1小节)
不仅如此,琶音的训练还做了律动的变化。如谱例5所示,节奏律动的变化改变了琶音训练中的手指发力规律,也改变了由演奏琶音时演奏惯性所导致的手指力量训练不均衡的问题。这样不仅加快了原有琶音的练习速度,促使每个手指必须独立地应对弹奏训练,还让手指适应了不同律动的琶音的弹奏。对演奏时把握键盘上不同横向距离的音,以及掌握各种键位上的触键都非常关键。
4.装饰性技术的拓展:音程技术训练的拓展与变化
音程是钢琴演奏中运用非常普遍的技术,李斯特首先编排了音程的基础训练,即是不同度的音程的同音反复练习。李斯特在音程练习中对指法进行了调整,通过变化音使构成音程的琴键位置发生变化,让每个手指在不同的键位上得到良好的锻炼。李斯特还安排了三度音程到五度音程的变化练习,不同度数的音程需要手指瞬间调整触键姿态力度,是音程原位练习的有效拓展。这种训练为手指整齐准确地弹奏各种音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进行了音程的原位反复练习后,李斯特按照音阶变化拓展练习的思路进行了音程的拓展训练。针对音程的这种训练,可以看出李斯特的复合技术运用观念。
谱例6 《十二卷钢琴技巧练习》第五卷第2首(第11小节)
如谱例6所示,音程训练很好地与模进音型音阶结合起来,可有效地对平衡两个手指下键的力度与方法进行训练,使手指的弹奏在模进上行中保持整齐和匀速。此练习在技术方面增加了训练的难度。在音响方面,增加了音响厚度,实现了单旋律的音程化。
不仅如此,李斯特还将音程音阶训练进行了拓展。如谱例7所示,这里的音程音阶训练结合如下几个方面的练习:二度级进音型的三度音程,反向的音程音阶的练习,换了调性的音程练习,运用了不同指法的音程练习。
谱例7 《十二卷钢琴技巧练习》第五卷第2首(第55—56小节)
在后面的训练中,李斯特还将音程练习拓展到不同度数的变化音程练习。包括了三度音程的半音化进行,三度级进音型的双手音程训练,四度音程的训练以及六度音程的训练。这里还延续了之前音程音阶的方式,在不同的调性上变化不同的指法来进行练习,将双手音程练习进一步扩展。音程与音阶的结合练习演变出了丰富多样的训练内容,从中可以发现李斯特技术拓展和钢琴音响交响处理的端倪。李斯特的这些训练基本上涵盖了作品中所需的音程技巧,成为了李斯特炫技性作品的重要技术构成模块。
依据上文所述,李斯特在他的《十二卷技巧练习》中所发展的钢琴技术,是不同于其他的作曲家或演奏家的。(8)详见Alan Walker. Liszt and the Keyboard. The Musical Times, vol. 118, no. 1615, 1977, P 719.李斯特《十二卷技巧练习》体现了他对钢琴基本技术的研究与拓展,他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技术的革新与开发,创立形成了李斯特式的炫技性钢琴技术。他对钢琴技术的拓展方式是独一无二的。李斯特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了他的炫技性钢琴技术。该技术主要由复合技术构成,而复合技术来源于钢琴基本技术和拓展型基本技术。
所谓复合型技术,就是将钢琴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技术或拓展型基本技术结合起来,由一只手或双手同时演奏出来的技术。如八度技术和琶音拓展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八度琶音拓展复合技术。又如和弦技术、大跳技术和音阶技术的结合,形成了和弦音阶大跳复合技术。在钢琴上,几种技术的复合型组合运用,不仅可以加深作品的风格特征,还可以丰富作品的音响效果。
1.音程、和弦与音阶的复合型技术
音程、和弦与音阶的组合可以产生丰富多变的效果。这类复合型技术可以分为几个类别:
第一类是双音音阶,多度音程音阶。即是将音程与音阶相结合,这样的结合加厚了音阶的旋律层次,丰满了音阶的音响厚度。同时也拓展了各类双音的音域,使得各类音程可以迅速辐射到各个音区。第二类是八度音阶,八度音阶作为一类重要的复合技术,在李斯特创作的钢琴作品中有广泛的运用,也是李斯特炫技性技术的主力技术成分。第三类是和弦音阶,和弦音阶是将和弦技术与音阶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复合技术。和弦音阶使得音阶具有了更为丰富的音响层次和更为丰厚的音响效果,是构成炫技性技术、制造交响化音效的重要技术种类。
2.八度、和弦与琶音的复合型技术
李斯特将八度技术与琶音技术、和弦技术加以组合,形成了复合型技术,在作品中成为炫技性技术的主要构成类型。八度技术、和弦技术是复合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八度或和弦连续弹奏融入到琶音的技术中,可以产生非常饱满洪亮的音响效果,极大地增强了钢琴的表现力,拓展了钢琴音效,在实现炫技性作品的震撼效果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类复合型技术包含了两个类别。第一类是八度与琶音的复合型技术。包括了八度琶音和八度大跳练习。第二类是和弦与琶音的复合型技术,包括了八度和弦琶音,八度七和弦琶音,音程、和弦与类琶音(运用了琶音音型的类似琶音的技术)。
3.音阶音型的复合型技术
以音阶为主的复合技术在李斯特的炫技性作品中有非常广泛的运用。这类技术也是李斯特最为重要的复合技术之一。在各种音阶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声部可以有效地拓展音阶的效果,并同时强化所添加的技术的音响效果,实现钢琴技术在作品中的高度艺术化。这类复合技术可由多种技术组合而成,例如夹和弦半音阶、八度和弦交替音阶等等。这样的复合技术被普遍用于李斯特的炫技性作品中,浓烈的情感通过复杂的技术深刻地表现出来,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
4.手指独立性训练的复合型技术
手指的独立性对于演奏炫技性作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李斯特的技术训练的各个分册中,培养手指的独立性始终是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而在李斯特的一系列炫技性作品中,以手指独立性弹奏技术为主的复合技术经常被运用。这种复合型技术通常包括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比如由单手来完成一个旋律声部和一个颤音的同时演奏,即是由一只手来表现两个声部。这样,通过手指独立性的复合技术往往能很好地体现多层次感的音效。这类技术大大加强了钢琴的旋律语汇的表现能力,令音乐语汇的表达更为生动,意境更为深刻。
炫技性技术是李斯特钢琴作品中的重要技术成分。李斯特综合已有的钢琴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开发,形成了李斯特特有的炫技性技术。这类技术不同于以往的钢琴技术,是已有的钢琴技术的重构。李斯特的炫技性技术拓展了钢琴技术的种类,深度挖掘了钢琴的艺术表现力,使钢琴具有了“交响化的音效”。(9)详参[俄]亚科夫·米尔什坦:《李斯特》,北京:人民音乐出版,2002年,第374页。关于李斯特钢琴技术的“交响化”处理,米尔什坦在著作中指出:“交响化处理(首先意指钢琴能表达交响乐队的丰富音调和色彩)以两大手段为基础,即湿壁画方式和色调丰富化方式”。本文将从钢琴技术的本体研究出发,来论述李斯特表现出交响化效果的炫技性技术内容,并以超级技术练习曲《狩猎》为例进行分析论证。
炫技性技术,即是综合配置的复合技术。所谓综合配置,是指多种共同演奏的技术在左、右手的技术分布。如右手八度音阶夹带大跳复合技术与左手和弦大跳复合技术的组合等。综合性配置的方式非常多样,使单位时间内的技术含量剧增,使技术种类更丰富,效果更多样。钢琴技术因此获得到了全新的表现方式。炫技性技术作为重要的技术类型在作品中发挥了无穷的力量,使作品以其辉煌的技术而深入人心。在李斯特创作的钢琴作品中,《十二首超级练习曲》是炫技性技术运用的代表性作品。下面将以第八首超级技术练习曲《狩猎》为例来看炫技性技术的运用。
在练习曲《狩猎》中,各类技术的综合运用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尤为突出的是炫技性技术的运用。作品的技术处理大气辉煌,体现了李斯特对钢琴技术的深度思考与探索。此曲一个重要特点是主题旋律的和弦化。和弦旋律不仅发挥了加厚声部的作用,而是更多地结合了其他的技术类型,在技术的综合性上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丰富了钢琴技术语汇,展现出精彩的钢琴技术交响化效果。
为了充分展现和弦旋律的艺术表现力,在《狩猎》中,李斯特采用了几类重要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大跳技术、急速音阶、交替演奏技术,以及单手多声部弹奏技术。李斯特将这些技术加以深度地综合,以和弦旋律语汇的形式,形象而生动地烘托出艺术氛围,创造出一首炫技性佳作。
1. 结合和弦大跳技术的炫技性技术运用
和弦大跳是这首作品中最为突出的一类技术。此曲中这类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李斯特将其与各种技术加以综合,形成了势不可挡的炫技性力量,为作品场景的刻画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震撼效果。下面来看作品中出现的各类大跳技术处理:
全曲的第一小节就运用了大跳技术。左手极低音区的八度大跳,右手在高声部对左手的模仿,这里的大跳技术是与交替演奏技术相互融合的,双手迅速交替呈现,在钢琴低音区顿时泛起了厚重的声浪,产生轰鸣的效果。紧接其后的是同音反复的一短一长急促的八度双和弦跳进乐句。这里是八度技术、和弦技术与大跳技术的复合技术,而左右手共同来弹奏运用相同技术的和弦乐句,这种综合方式加强了和弦乐句的气势与表现力。第七小节开始,在大跳技术基础上加入了新的快速短音阶乐句。
谱例8 李斯特《超级练习曲》第八首(第5—11小节)
谱例8可见,第7小节,左右手先分开弹奏相距十七度的八度和弦,然后迅速合拢来弹奏相距八度的短音阶,接着再迅速分开弹奏相距十几度的八度和弦乐句。并且夹在音阶短句中的右手和弦乐句还要完成两次跳进。这个段落是全曲的技术高难度段落之一,曲目开篇即显露出的技术水平让作品接下来的炫技性技术表现十分令人期待。
谱例9 李斯特《超级练习曲》第八首(第12—18小节)
如谱例9所示,第12小节是双手八度和弦的大跳,这里的左右手都是结合了八度技术、和弦技术、跳音技术与大跳技术的复合技术,双手综合在一起,形成了高音区与低音区集中向中音区的反方向大跳。配合短促的震音效果双音,炫技性特征非常突出。谱例可见,13小节还出现了四个音的双手八度和弦,而第17小节出现了左手五个音的和弦震音与右手的八度以及八度和弦的跳进的综合技术。
另外乐曲第58小节开始,李斯特将和弦旋律发挥的更为充分,在主调上呈现的第二主题旋律有着进行曲的风格,双手一同演奏和弦保持着原有的律动,将兴致盎然的情绪和精彩的狩猎场景生动地进行了描绘。从第58—84小节的这个段落一共由5个乐句构成,在技术上被巧妙地构思成了一个渐进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手和弦的复杂化,技术综合的密集度,和弦的半音变化等方面,都作了渐进的调整。59小节开始是以mp呈现的第一个乐句,左右手都以音程来演绎旋律,双手近距离同向密集跳进,四个小节呈现了一个旋律律动。第63小节开始了第二个乐句,此处采用了右手的三和弦旋律和左手音程的综合技术,加厚了音响的厚度,但这个乐句仍保持双手同向的小幅度跳进。从第67小节开始的第三乐句则变成了用mf力度弹奏的左右都为八度和弦的反方向的跳进,旋律律动上也变成了两个小节的律动,与前两句在音量和技术表现上形成了对比,将情绪开始推高。接下来第71小节开始的第四乐句,在反方向八度和弦大跳的基础上加入了和弦旋律的半音变化,并且增强了音量到达ff的响度,音色的变化导致了情绪的紧张和进一步推高。第五句从第75小节开始,是一个扩充了的乐句,在这个乐句中,左右手为各类八度或三个弦的反方向大跳旋律乐句,而且和弦旋律中的半音变化非常多,而且律动逐步抽紧,从两小节一次反向大跳的律动最后变成了一小节两次反向大跳的律动,快速而频繁的大跳,加上半音变化丰富的和弦,带装饰音的双手远距离八度,都要求演奏的清晰、完整、坚实有力、饱满而富有感染力,在技术上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其炫技性特征非常明显。这一主题的再次呈现是在全曲的第163小节。此处的左右手都以四个音的八度和弦远距离反向跳进来呈现旋律,更多的音、更宽的音域、fff表现出的更响的音量、C大调呈现的更明快饱满的情绪都为这个主题的再现注入了强大的力量,第171小节的四音八度和弦双手顺接的跳进乐句倾泻而下,第183小节的急促的远距离和弦反向大跳,展现了钢琴音效辉煌无比而变化无穷的魅力,炫技性带来的艺术张力在此达到了巅峰。
2.结合交替弹奏技术的炫技性技术运用
交替演奏技术也是这首练习曲重点发展的技术。从上述谱例中可以看到,李斯特在开篇就运用了交替演奏的技术。这类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覆盖大面积的音域,并且可以与音程、八度、和弦技术以及大跳技术等自由结合形成复合技术。这种技术被普遍运用于李斯特的炫技性作品中,此曲中的运用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在《狩猎》中,交替演奏技术集中出现在两个段落中,其中一个段落是133到149小节,处在中间段落和再现段之间。
谱例10 李斯特《超级练习曲》第八首(第133—137 小节)
在这个段落中(见谱例10),李斯特大规模运用了低音区的双手交替断奏,这些断奏夹在短促的代表旋律走向的和弦跳进之间,急促而充满动力性。这种将跳音技术与双手交错技术以及和弦跳进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有其特殊的音响效果。在这里充当近似于假再现的段落,具有极强的推动性,为主题的再现蓄积了充分的力量,效果非常出彩。
交替演奏技术的第二次集中出现是全曲的尾声段落。作为这首壮丽恢宏的作品的尾声段落,必然需要选择一种波澜壮阔的辉煌技术来担此重任。这时,李斯特选择了和弦交替技术(见谱例11)。
谱例11 李斯特《超级练习曲》第八首(第201—213小节)
第201小节开始的尾声段落采用了相距一个八度的左右手的八度和弦交替演奏。由谱例11中可见,左右手的和弦大都是结合了八度技术的三音或四音和弦,并含有丰富的变化音。相较于主题旋律中和弦的大跳处理,这里的和弦交替演奏使和弦具有了旋律的流动性。而且,交替演奏还加密了和弦出现的频率,实现了绵延的音响效果。跨越十五度的和弦令充分加厚了的旋律如同巨浪般滚滚而来,随着第209小节半音升高的模进层层相叠,直至滔天巨浪直泻而下,将恢宏的气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交替技术在此与和弦技术的充分结合发挥了无穷的艺术感染力,是成就尾声段完满感的一个关键技术。
3. 结合多声部技术的炫技性技术运用
单手演奏多声部技术是李斯特炫技性作品中的一种重要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让作品产生多声部的音响效果。在《狩猎》中,李斯特将这种技术运用在中部段落,并与其他的技术综合在一起,其多变的综合方式产生了多样的音响效果。
中部段落从第85小节开始,在这个段落中,右手运用的主要技术是多声部技术。即右手同时弹奏一条旋律和十六分音符的伴随音型,并作了细腻而丰富的变化。综合左手的各类技术,这个段落充分体现出炫技性技术运用的巧妙构思。
谱例12 李斯特《超级练习曲》第八首(第85—88小节)
如谱例12所示,这里由右手的3、4、5指来弹奏旋律声部,而1、2、3指来承担伴奏的声部,但这里的双声部技术是旋律与伴奏轮流弹奏的,因此右手弹奏时将旋律音突出一些,而将伴奏声部弹得轻柔一些,即可实现双声部的效果。左手在此处延续了主题部分的节奏律动,张弛有度地与右手流动的音型形成对比。为了增加中间段落的流动性,这里在节奏律动上进行了错位的安排,右手以三个音一组的形式将6拍的律动变为了4拍的律动,而左手依旧保持6拍的律动。而这种节奏律动的错位也恰好体现了交替演奏的思维。
从第93小节开始,李斯特将左手的伴奏由原来的主题律动替换成了单音与和弦的大跳。这里的大跳产生的效果与全曲主题旋律中采用大跳技术的效果完全不同。这里左手作为伴奏音型,大跳与和弦技术的结合形成了轻盈而富有动感的声效。而此时的右手也作了细微的调整,仍然采用双声部复合技术,但将双声部技术与八度技术结合了起来。这里的双声部包括了高声部的旋律和三个音一组的伴奏音型。而旋律就处在三个音一组的伴奏音型的第一个八度音程的高声部。
谱例13 李斯特《超级练习曲》第八首(第115—118小节)
从第115小开始是《狩猎》中间段落的高潮部分。如谱例13显示,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技术素材。右手的双声部与八度技术的复合技术在这里进一步变化发展,主题旋律不仅在高声部,而还轮流出现在右手的低声部和高声部,这样,就造成了右手的伴奏声部似乎处在了中声部,而此时的右手如同在演奏三个层次的旋律与伴奏,并仍然维持4拍的律动效果。而此时的左手是八度技术、大跳技术、和弦技术以及多声部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复合技术。不仅如此,由于律动的错位,这里在右手高低声部轮番出现的旋律还和左手高声部的旋律交替呈现,形成了五个音响层次中两条旋律的交相辉映。多重技术的表达深刻感人,是中段激情澎湃的情绪高点。
由此可见,这首练习曲体现出了李斯特创作炫技性练习曲时的技术运用思路。各类技术相互组合形成了复合技术,这些复合技术如同一个个素材,以表现作品的艺术性为目的进行了必要的综合。在不同的段落中,这些复合技术还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或是代表主题技术素材的引入,或是代表主题技术素材的再现,或是表现了多种技术素材的结合以象征某种意义。这些技术经过作者的深度思考被恰当地组合建构,最终达到了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相辅相成,或融会贯通的丰富效果,综合体现了炫技性技术的艺术性。因此,在学习和演奏李斯特的钢琴作品时,要自如驾驭每一种技术,必须加强三个方面的训练,包括力量的训练(10)力量的训练与李斯特作品中的各类钢琴技术息息相关。包括了如何运用力量、训练力量、驾驭力量等等,对力量的思考、理解与训练直接关系到钢琴技术的水平。力量训练是演奏中最为重要的技术因素之一,更是绝大多数科学演奏方法的根基。强调力量的训练,是李斯特钢琴技术的重要训练内容,在《十二卷技巧练习》中就有大量关于手指独立性力量的练习。李斯特作品中的复杂技术往往需要充沛的力量支持。每一个手指的力量要达到均衡而充足,才能拥有足够的控制力,才能够展现出李斯特作品中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技术。从而以丰富的技术体现多层次的音色,达到理想的音响效果,表现深刻的艺术内涵。,触键方式的训练(11)触键的方式是表现作品艺术风格的关键所在。在李斯特钢琴作品的技术运用对触键有很高的要求。由于惯性原理,触键的速度成为关键所在。下键越快,音色颗粒性越明显,会较明亮。反之,下键慢就会形成音色的圆润甚至含混、暗淡。下键的重量会影响琴锤击打琴弦的力量。下键重,出声就响,而下键轻,出声会轻。所以,声音是否响亮跟下键是否重而快有关系。另外,下键的角度也与触键的音色有着重要的关系。由于键盘的杠杆原理使然,选择触键的角度,即手指在琴键的位置,手指与琴键形成的角度是90度还是45度或是15度左右,都将对触键的效果产生明显得影响。事实上,关键还是要在此基础上思考力量的输送与合理均匀释放的问题。掌控合理的触键方法的关键是合理调配触键的各个因素。在演奏李斯特的作品时要表达丰富的音响、艺术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触键技术的合理运用。以及演奏中整体结构的处理与演奏情绪的把控的训练(12)在演奏李斯特的炫技性钢琴作品的演奏教学中,要对作品的整体结构进行充分地权衡。在深入透视作品的意境内涵的同时,对演奏的结构感和情绪进行合理的预想。并在演奏实践中结合技术进行充分地发挥与展现。以上文分析的李斯特超级练习曲《狩猎》为例对演奏技术的练习、运用做了详细的阐述。在这类作品的演奏与教学中,不仅要充分重视各类技术的训练,更是要深入作品,进行宏观的把控。要将钢琴技术的发挥以整体感、统一感、艺术感高度结合的形式来表现。这要求演奏者在演奏的训练实践中注意培养演奏的整体结构感和情绪控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呈现出各类技术的艺术魅力。
李斯特将革新开发的各类钢琴技术运用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深度挖掘了钢琴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首先,李斯特革新开创的各类技术集中展现了钢琴技术的艺术魅力。作品中各类技术的运用将钢琴技术的表现力充分挖掘出来,表现了技术的丰富性、可拓展性。其中,炫技性技术是钢琴技术的深度拓展,代表了钢琴技术历史性地提升与发展。
第二,李斯特革新开创的钢琴技术可以让钢琴生动地模仿其他乐器的声音。通过技术的开发和对钢琴音色的深入研究,在李斯特的手下,钢琴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声音。钢琴可以模仿小提琴、匈牙利扬琴、管乐器等的音效。这些新技术的运用让作品体现出了崭新的风貌,敲开了通往钢琴新音响色彩的大门。
第三,李斯特革新开创的钢琴技术可以展现作品标题性的内容,深化作品的思想内涵。对文学的热爱让李斯特时常将文学的因素注入他的作品中,他的作品往往能很好地运用各种钢琴技术来展现生动的故事情节,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优美的人文自然景象,表现戏剧性地夸张效果。李斯特将标题的内容和作品的内涵用音乐技术的语汇表达出来,扩展了钢琴艺术的表现力,使他的钢琴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容。
李斯特从受到启发开始创作实验到后来的日臻成熟,直至技术与艺术的浑然天成,我们看到了一个艺术家艰辛而执着的求新之路。李斯特在钢琴技术上的创举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他的钢琴作品,尤其是炫技性作品颠覆了钢琴原有的形象。按照李斯特的意愿,钢琴成为了能够表达“一切音乐艺术”的乐器了。
本文的论述是以钢琴技术理论分析研究和音乐本体研究为中心的,探讨的重点是对钢琴基本技术进行分类,提出了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可将这些基本技术大致分为几个类型:第一类为基本能力技术练习;第二类为运用型技术训练;第三类为装饰性技术训练。本文对炫技性钢琴技术的内涵进行了定义,并在归纳总结钢琴技术的基础上对炫技性技术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出了炫技性技术的分类和所涵盖的技术种类。笔者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多年的钢琴演奏实践经验,提出了一套针对李斯特钢琴技术的分析研究方法。文中,以基本涵盖李斯特钢琴技术种类的《十二卷技巧练习》为例,归纳出构成李斯特钢琴技术的成分和种类。并将这一理论创建性地运用在具体作品的分析之中,创造了钢琴技术分析的新思路。这些分析得出了预期的结果,将炫技性技术的定义、建构模式,分类等作了探索性的研究论述,证明了炫技性技术与普通技术的差别,推进了对钢琴炫技性技术的研究,拓展了钢琴教学演奏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