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GdBa2Cu3O7-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性能

2019-11-27 07:13董丽荣董晨雨3李长生2瀚3李新月3
润滑与密封 2019年11期
关键词:磨损率因数硬度

董丽荣 董晨雨3 李长生2 邢 瀚3 李新月3 华 中

(1.吉林师范大学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四平 136000;2.江苏大学材料摩擦学省重点实验室 江苏镇江 212013;3.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吉林四平 136000)

钇钡铜氧YBa2Cu3O7-δ的超导转变温度Tc在液氮温度以上大于90 K[1],属于氧化物高温超导陶瓷材料。日本研究者报道在600~1 000 ℃温度范围内,钇钡铜氧摩擦因数在0.2左右[2]。KULEBA等[3]对钇钡铜氧的低温摩擦特性研究表明,在Tc温度下,其摩擦因数是大幅度降低的。FANG和DANYLUK[4]对钇钡铜氧摩擦因数进行测量,在常温下其值在 0.4~0.6之间,在高温700 ℃时,摩擦因数为0.2。DING等[5]用钇钡铜氧证明电子对摩擦作用。文献[6-8]对高温超导体RBaCuO(R=Y, Dy, Sm等稀土元素)和铋锶钙铜氧的摩擦性能进行了报道。对高温超导体摩擦学性能研究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该类材广泛应用在电力、交通、医疗、化工等行业。

Gd属于稀土元素,用三价Gd3+离子替代钇钡铜氧YBa2Cu3O7-δ中的Y3+离子,得到GdBa2Cu3O7-δ(GdBaCuO)材料,GdBaCuO的Tc也在90 K以上[9],与钇钡铜氧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具有相似性,属于高温超导陶瓷材料。银是软金属,是固体润滑材料,在高温超导材料中添加金属银,材料的超导电性不会改变,但物理性能得到很大改善[10-13]。本文作者利用固相法制备了Ag/GdBaCuO复合材料样品,分析其结构和形貌,检测其力学性能,并在常温下研究Ag/GdBaCuO样品与对偶件钢的摩擦性能。

1 实验部分

根据GdBa2Cu3O7-δ化学式,以Gd、Ba、Cu金属离子量比为1∶2∶3称取试剂Gd2O3、BaCO3、CuO(纯度大于99.9%)混合,研磨后放到箱式电炉中,烧结10 h,烧结温度为920 ℃。此过程重复3次,让其发生固相反应,生成GdBaCuO黑色粉体。取纯度大于99.9%银粉,分别按0、5%、10%、15%、20%(质量分数,下同)加入到 GdBaCuO黑色粉体中,在700 MPa压力下,将混合粉体压成φ6 mm×10 mm圆柱体,再将压制试样放到电炉中在900 ℃下烧结10 h后,随炉冷却后移到管式炉中500 ℃下渗氧10 h,制成Ag/GdBaCuO复合材料样品。

借助X射线分析仪(X-ray diffraction,XRD,D/MAX2500VB3+/PC) 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SEM,Hitachi S-570)分别对样品进行物相、显微组织分析。称量法测量样品密度和气孔率,用硬度计(HVS-1000)测试样品显微硬度。用摩擦试验机(SFT-4000型)测试Ag/GdBaCuO样品的摩擦性能,试验滑行速度为2.6、5.2、7.8、10.4、13.0 cm/s,载荷为12~16 N。对偶件是不锈钢盘(尺寸60.5 mm×2.5 mm,硬度HRC62,粗糙度为0.8 μm), 采用销盘式摩擦。用X射线能谱仪(PV-9900型)分析样品摩擦前后表面的元素组成。根据样品摩擦试验后的质量损失计算磨损率。

2 结果及讨论

2.1 物相组成

图1所示是纯GdBaCuO和添加不同质量分数银的Ag/GdBaCuO样品XRD图。在添加银的样品中只有银和GdBaCuO 2种物相,没有其他杂相存在,且随着银含量增多,银衍射峰增强。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样品Ag/GdBaCuO制备过程中,经900 ℃烧结后,银和GdBaCuO不发生反应, GdBaCuO晶体结构没有改变, GdBaCuO仍具有超导电性[14]。

图1 纯GdBaCuO和Ag/GdBaCuO样品的XRD谱Fig 1 The XRD patterns of GdBaCuO and Ag/GdBaCuO samples

2.2 显微组织

图2是10%Ag/GdBaCuO和15%Ag/GdBaCuO样品断面SEM图,可观察到GdBaCuO长方体的晶粒形状,晶粒取向随机分布,且晶粒较为粗大,样品断面上有一些孔隙存在;同时观察到样品断面上存在穿晶断裂,表明了陶瓷材料的脆性本质。从图2(b)所示的15%Ag/GdBaCuO样品中观察到有小球状的银微粒分布在GdBaCuO基体的孔洞中。银能提高陶瓷的密度,可以改善陶瓷力学性能。

图2 10%Ag/GdBaCuO和15%Ag/GdBaCuO断面的SEM图Fig 2 SEM lmages of cross section of 10%Ag/GdBaCuO and 15%Ag/GdBaCuO samples

2.3 力学性能

图3示出了是Ag/GdBaCuO样品的硬度、密度随银含量的变化。在GdBaCuO中添加银后,因银能够增强GdBaCuO晶粒间连接,因银的密度比GdBaCuO的大,其硬度比GdBaCuO的小,使样品的密度随着银添加量的增多逐渐增大,而硬度逐渐减小。

图3 Ag/GdBaCuO样品的硬度、密度随银含量的变化Fig 3 Variation of hardness(a)and density(b)of Ag/GdBaCuO samples with Ag content

另外,所制备的GdBaCuO和Ag/GdBaCuO样品在液氮(-196 ℃)中降温后,用永磁铁测试都具有Meissner 效应,表现出超导体的特性。

2.4 摩擦学性能

图4示出了室温及载荷12 N下纯GdBaCuO和Ag/GdBaCuO样品在不同滑行速度下的摩擦因数。当速度由2.6 cm/s增大到7.8 cm/s时,纯GdBaCuO摩擦因数由0.23上升到0.30,而最大银添加量的样品20%Ag/GdBaCuO的摩擦因数由0.15上升到0.25。当滑行速度由7.8 cm/s增大到13.0 cm/s时,纯GdBaCuO摩擦因数由0.30上升到0.32,10%~20%Ag/GdBaCuO样品的摩擦因数保持在0.25~0.27。添加银的样品都比纯GdBaCuO的摩擦因数低,其中20%Ag/GdBaCuO样品的摩擦因数最小。

图4 不同滑行速度下纯GdBaCuO和 Ag/GdBaCuO样品的摩擦因数Fig 4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GdBaCuO and Ag/GdBaCuO samples as function of sliding velocity

图5示出了室温及滑动速度2.6 cm/s下纯GdBaCuO和Ag/GdBaCuO样品在不同载荷下的摩擦因数。随着载荷的增大,纯GdBaCuO的摩擦因数由0.23上升到0.30之后又逐渐减小,达到最大载荷16 N时,摩擦因数为0.25。5%~20%Ag/GdBaCuO样品的摩擦因数,在载荷为12~14 N时,随着载荷增大而稍有增加;在载荷为14~16 N时,5%~15%Ag/GdBaCuO样品的摩擦因数基本上是平稳的,摩擦因数为0.22左右。

图5 不同载荷下纯GdBaCuO和Ag/GdBaCuO的摩擦因数Fig 5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GdBaCuO and Ag/GdBaCuO samples as function of load

表1给出了Ag/GdBaCuO样品的磨损率, 测试条件为载荷12 N、滑行速度13.0 cm/s、空气环境。纯GdBaCuO样品的磨损率最大,添加银后样品的磨损率表现出大幅度的降低,其中20%Ag/GdBaCuO样品的磨损率最低。可见添加银后样品的抗磨性能得到很大改善。

表1 GdBaCuO和Ag/GdBaCuO样品的磨损率

Table 1 The wear rates of GdBaCuO and Ag/GdBaCuO samples 10-5 mm3·N-1·m-1

2.5 磨损表面形貌

图6所示是纯GdBaCuO和Ag/GdBaCuO样品磨损表面的SEM图,纯GdBaCuO样品磨损表面粗糙不平,颗粒与基体脱离,磨屑较多,磨粒存在会增大磨损,磨粒磨损是其磨损机制。而添加银的样品磨损表面相对平滑,颗粒脱落受到了抑制。分布在陶瓷基体中的银可以通过塑性形变,削弱裂纹尖端集中的应力,抑制微裂纹的扩展[14]。另外,银是固体润滑材料,银在摩擦的过程中向摩擦副表面转移,起到减摩耐磨的作用。

图6 纯GdBaCuO和Ag/GdBaCuO样品磨损表面的SEM图Fig 6 SEM photographs of the worn surfaces of GdBaCuO and Ag/GdBaCuO samples

对5%Ag/GdBaCuO样品表面元素组成进行EDXA测试,如图7所示,摩擦前样品表面银含量为3.43%,经过摩擦之后磨损表面银含量达到6.64%,表面的银含量显著增多。银是一种固体润滑剂,样品中的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易变形,向摩擦副表面转移,起到润滑作用,减小了Ag/GdBaCuO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

图7 5%Ag/GdBaCuO表面元素组成EDXA谱Fig 7 EDXA spectrum of 5%Ag/GdBaCuO sample

3 结论

(1)利用固相法制备的Ag/GdBaCuO材料中,银分布在GdBaCuO基底中,增大GdBaCuO陶瓷密度;在制备样品的过程中银与GdBaCuO没有发生化学反应,GdBaCuO结构没有改变,仍具有超导电性。

(2)纯GdBaCuO摩擦因数随滑行速度增加而增大,Ag/GdBaCuO样品摩擦因数随滑行速度增加先增加而后保持相对平稳;在12~16 N载荷范围内,纯GdBaCuO摩擦因数随载荷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添加银的样品在12~14 N载荷范围内摩擦因数增大,而在14~16 N载荷范围内摩擦因数保持平稳和下降趋势。

(3)在相同条件下,Ag/GdBaCuO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比纯GdBaCuO的低,其中20%Ag/GdBaCuO磨损率最低。在摩擦过程中Ag/GdBaCuO中的银向对偶件表面转移,改善接触表面,Ag/GdBaCuO减摩耐磨性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磨损率因数硬度
空间组合弯头气固两相流动磨损特性的数值模拟
APM列车电机碳刷磨损率超标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因数和倍数的多种关系
积的变化规律
神农耕而作陶 黑陶高平之地的温度与硬度
洗衣机净衣效能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Al-ZrSiO4金属基复合材料干摩擦性能的试验研究与模型化
锦州市自来水硬度特点及净化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