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哲霞
(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甘肃古浪 733100)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直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负责知识的讲解、传授,而学生如同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高中数学课堂氛围沉闷、压抑,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彻底扭转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教学模式属于“授人以鱼”,生本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属于“授人以渔”。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不再是数学知识、数学信息的传递,而是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思考、探究中,并最终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下,师生的角色和身份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索知识的引导者、领路人,学生则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1]。
具体来说,生本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一切为了学生。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教育的本体。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并紧紧围绕这一主体进行教学设计,以及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等。第二,尊重学生。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开展差异化、有针对性地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2]。
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只有置身于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才会充分发散思维、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并在和谐的氛围中建立一种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全面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生本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师要采取多种途径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数学学习。
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一个有趣的问题导入教学,即“一张报纸有多厚呢?”先让学生猜测,然后提问:“把它对折30 次,你们猜测有多厚呢?”学生议论纷纷。教师接着说:“你们可以大胆猜一猜?除了猜,我们有什么办法计算这个厚度呢?假设一张报纸的厚度是100微米,那么如何表示对折30 次后它的厚度呢?这个厚度有多大呢?有人说,只要你能将一张报纸对折30 次,我就可以在今天晚上沿着它爬上月球。”学生一片哗然……这样的问题,常常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学生的探究热情瞬间升温,课堂效果自然会得到提高。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基于这一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地把数学问题抛给学生,使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有更加科学、严谨的探索,以及更加深入的理解。为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素材,创设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情境,并借助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数学教学情境,对数学知识与生活素材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进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索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概率”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射击训练中,已知教练能够射中靶心的概率是0.8,而三个学员射中靶心的概率分别是0.4、0.45、0.5,那么,学员中至少有一个人射中靶心的概率与教练射中靶心的概率相比,哪个更大?在这一问题情境中,学生都开始积极思考,纷纷进入问题的探究中,而且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新知识的感悟和理解,并激活了他们的自主探究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3]。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连,其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借助一些生活中的案例、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深化理论知识,逐渐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给学生设计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某商场引进一批衬衫,预计每天可以卖出30 件,每一件衣服的利润为50元,为了得到更大的收益,商场准备进行降价促销,并且发现每降价1 元就可以多卖出2 件。如果商场准备让利润保持在2100 元,那么这些衬衫应该怎样降价?由于这一问题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其比较感兴趣,都迫不及待地进行思考和探究,学习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应借助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并鼓励学生质疑、探索,使他们在探索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联系,在合作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完成数学思维的转变,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等。
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中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和垂直关系”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黑板面与地面是垂直关系还是平行关系呢?如何描述和判定这两种不同的关系呢?”学生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思考和探究,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4]。
综上所述,生本理念又称为“生本教育”理念,这一教学理念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生本理念下,一切的教育都是为了学生,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小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