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 吴 萍
在初中课程的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都进入了一个误区,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的研究,而忽视了地理等其他课程的学习。在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地理课程是学生熟悉地理环境、发展地理技能以及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既有社会学科的特点,又有自然学科的性质。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活动形式,有效地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地理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初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创设一定的地理学习情境。情境是由人的认知和情感等主观因素以及时间、空间等客观因素构成的情和境的总和,而课堂教学就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在教学“利用经纬网定位”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的学习是为生活而服务的,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在情境中,引发学生对有关经纬网定位的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地理情境,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地理知识枯燥、抽象的特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还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探索中得到升华,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海纳百川、文理兼容、包罗万象,这也就使得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在遵循初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新鲜感。
例如,在教学《疆域》时,教师应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有关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和方法。首先,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张世界地图,用红色圆圈标出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请学生仔细观察中国的位置,结合之前学习的关于半球位置划分的方法,说出中国处于什么半球。这种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式的问答,既可以使学生与以往所学知识相联系,又为教师传授新知识做好铺垫。在后续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记住我国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时,教师可以出示歌诀:十四邻国陆上环,朝鲜蒙古俄罗斯……通过歌诀的方式,学生可以快速地记住这些国家。在这种灵活多变的课堂活动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使课堂学习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逐渐实现主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介绍地球的自转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就明确要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随后,教师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利用10分钟自学本节课,之后,要求小组派代表讲清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产生哪些自然现象。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立刻从懒散的学习状态变得紧张起来,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预习中。经过安静的自主学习和激烈的合作探究学习后,小组派代表利用讲台上的地球仪开始了问题的讲解。最后,小组成员都参与进来,不仅对问题进行了补充说明,还提出了组内讨论出来的新观点。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掌握地理理论的精髓,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学到了更多的理论内容。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是现代初中课程改革的关键一步。地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取创设情境、合作学习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课堂主导地位,激发学生持久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地理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