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萍萍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脚步推进得越来越快,在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今天,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活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小学美术教学想要实现快速的发展,需要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对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则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普遍提高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成为美术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一定的生动情境,情境能够很好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更有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美术课堂活动。在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应该结合多方面去考虑,比如教学内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思维发展水平等。
比如在教学“五彩的烟花”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美术教学中注重色彩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出生动的情境。课堂一开始,让学生将窗帘拉上,利用多媒体大屏幕为学生绽放一场色彩绚丽的烟花,给学生的视觉产生直观的冲击。观赏完烟花后,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烟花这样美丽,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学生一个个的陷入沉思,这时,鼓励学生拿起手中的画笔,将刚才看到的烟花画面画出来。接着,检查完学生的作品后,为学生展现一幅特别的作品——立体烟花。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提问“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烟花都用了那些材料?”学生回答“皱纹纸!”“我们的这幅作品是用皱纹纸粘贴画的方式制作的,那么除了用粘贴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烟花呢?”学生听到这里,开始尝试利用手中的材料,如塑料条、胶带、普通白纸等来制作自己独一无二的烟花。最后给予小结——“小朋友们,虽然烟花很好看,但是不能多放,因为在烟花在燃放的过程中会散发出很多有毒气体,会对我们的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所以我们要减少燃放烟花的次数,并且在固定的地点燃放烟花。”
伴随着生动的情境,学生动手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在这种生动的情境当中,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接触美术作品,感受作品中传达出来的内涵美。这样一来,美术教学效果自然会得到快速的提升。改变了以往教师占据课堂中心地位,一味地传授知识,而学生只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局面。
鉴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鉴赏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够促使学生从深层次上去理解艺术作品,进而激发出学生动手创作的积极性。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是对美术作品以及美术现象的视觉信息欣赏,所以教师不妨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联系想象、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因素,促进课堂教学的展开。
在教学“水墨游戏”这一课时,导入环节可以邀请学生共同欣赏水墨动画片《功夫熊猫》,感受中国水墨动画片画法的特别之处。观看过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水墨动画片的感受,学生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介绍水墨动画片是我们中国人的创举,在全世界有着独一无二的成就,使学生通过水墨动画的欣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及民族自豪感。然后带领学生认识水墨画的作画工具,教师用浓墨和淡墨示范中锋和侧锋用笔,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中锋与侧锋用笔各适合表现什么?这时学生开始在宣纸上尝试玩一玩中锋、侧锋用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调浓、淡、焦墨,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墨有焦、浓、重、淡、清的变化。在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之后,带领学生欣赏齐白石等画家的作品,感受水墨画不同的表现风格,鼓励学生像画家一样,勇于创新。在欣赏中启发学生交流: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表现水墨画?学生再次尝试作画,教师录像学生绘画过程。通过对水墨游戏的再创作,再一次感受水墨的魅力,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亲近水墨,在自由的涂抹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在这一课堂中,教师在利用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呈现著名的水墨画动画作品,并在课堂上生动地为学生解说,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精与动的碰撞。这个时候不需要教师提醒,他们也会不由自主的将自己看到的东西动手画出来,这也是创造者对生活感受的真实表现。
手工制作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制作活动同样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直接途径。虽然现在小学美术课本中会有很多手工制作内容,但很多教师都选择直接忽视,这是不恰当的教学方式。而应当提醒学生提前准备好手工材料,在课堂上利用视频或亲身演示的方式教学生该如何动手制作这些作品,激发学生的动手热情,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巧用瓶盖”这一课可以设计为专门的手工制作课,课堂开始先让学生们把瓶盖摆放在桌面上,并用瓶盖摆出不同的造型来,看谁摆出的造型多,并请学生们说说这些造型像什么。比如“像太阳、像锅盖,像向日葵,像旗子等等。那用瓶盖还能制作什么手工品,又如何制作呢?针对这些问题,咱们可以从课前我展示给大家的那件娃娃脸贴图谈起。”出示娃娃脸贴图,教师示范制作过程(板书):1、在卡纸上先画出刘海;2、把画出的刘海粘贴在瓶盖上后,再在瓶盖相应位置画上眼睛、鼻子,嘴巴。观看了教师的示范手作后,学生开始跃跃欲试瓶盖制作笑脸的活动。这时,让学生运用教师介绍的方法去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模型。比如甲壳虫、小狗、小老鼠等。先用卡纸把瓶盖包起来,在瓶盖周围加造型并粘贴到瓶盖上,最后在卡纸上添装饰。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会发现美术教学不仅仅是欣赏和绘画的学科,也是动手制作的学科。那些生动的画面鲜活的人物通过自己的动手制作,一个个的生动起来了。这种学习方式非常的直观形象,摆脱了以往单纯的只能听教师讲授的学习方式,也非常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小学生虽然身心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心智还不够成熟,注意力很容易被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吸引,又鉴于好奇心强,爱玩爱动的性格特征。教师需要给予有效的方式来稳定学生的情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客观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并努力发挥长处,改正短处,使学生的美术水平处于不断的进步当中。
比如在学习完“漂亮的包装纸”后,学生也开始用教师为他们所提供的包装纸去包装自己心爱的礼物,可是由于礼物形状大小的不一,包装方法也不尽相同,最后的成果或好或坏。教师要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比如生1包装的是一只长方形的盒子,但是在盒子的两端多出的包装纸有很多,教师就要指出这一不足,并亲身示范如何将长方形用包装纸包得刚刚好。生2包装的是一只圆形的玻璃球,包是包好了,包装纸却皱巴不堪,教师就要提醒学生并非所有的包装都要用纸质的材料,像这种圆形的礼物,可以采用五彩缤纷的塑料纸,既简单又好看。还有学生在用包装纸包装好礼物后,还贴心地加上了礼物结,这一创意就要加以表扬,同时引申:“礼物结有哪几种?除了蝴蝶结之外还可以怎样设计?”将课堂教学再一次引申开来,使学生把生活中的所观所感应用于美术手工课堂上。
在培养学生美术动手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去评价学生,而是应该耐心地去聆听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不仅要开发学生的长处,还要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进而不断地去完善自己,查优补缺。这不仅能够展现学生的审美个性,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树立他们在动手操作方面的信心。
总之,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美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术教师应该在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现代教育的前提下,通过情境的创设、作品的欣赏、手工活动课的组织以及客观的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动手实践,利用自己的双手去呈现美,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后续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