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的小学三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提升探究—以“混合运算”为例

2019-11-27 16:20颜艺君
名师在线 2019年7期
关键词:算式计算能力运算

颜艺君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后溪中心小学,福建厦门 361022)

引 言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能够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基础知识相关,还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训练有关,需要进行长期的培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有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合理、灵活地运用计算方法。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旧知识的温习工作很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其内化知识体系,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有的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以旧知识和自身经验为前提的,他们通常是通过知识的迁移来获取新知识的。因此,在授课阶段,教师不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从而有效地展开新课学习。

在开始讲课后,笔者先引导学生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重点,随后为他们布置了四道试题:①16×4+18;②18+4×6;③69÷3-14;④50-35÷5。笔者说道:“同学们,这是我们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大家先做一下。”紧接着,笔者在教室中来回巡视,指导学生进行计算,并让学生代表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帮助学生改正其中的共性问题。笔者问道:“同学们,大家都去过商店买东西吧?在商店里,售货员会把你买的东西进行计算,从而得出价格。今天,我们就到商店里面买东西。”接着,笔者为学生展示了情境图片,并要求他们找到其中的信息。

学生回答:“图中有两件物品,一箱牛奶标价60元,一斤苹果标价6元。”

笔者说道:“老师要买4箱牛奶,3斤苹果,谁能帮老师算一下总共需要多少钱呢?能否列个算式来表示要花费的钱数呢?”

学生们纷纷进行汇报并列出算式。

二、自主探究,领悟算理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因此,数学教师要转变旧有的教学方式,不妨以自主探究为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经历和思维来自由、开放地去探究,获得体验,得到初步结论。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鼓励他们大胆猜想,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最终得到正确的结论。

例如,让学生在观看情境的基础上展开个人学习探究,可以得到算式:16×4+6×3。接着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算法心得,教师在教室中来回巡视指导。在来回走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的算法分为以下两种:① 16×4+6×3=64+6×3=64+18=82;② 16×4+6×3=64+18=82。

此时,笔者发现有位学生还用到了另外一种算法,即(16×4)+(6×3)=64+18=82。笔者问他为何要加括号,学生回答说要优先算括号内的两个乘法。

随后,笔者问:“大家分析一下算式①和②,看能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求两个乘积的和,只有算出积后才能相加,加号前后的乘法可以一起运算,这样能够更加简便。”

笔者问:“(16×4)+(6×3)这个算式与前面的算式结果是否一样呢?”

学生回答:“一样”。

笔者又问:“(16+4)×(6+3)这个算式中,要先算哪个呢?”

学生回答:“先算括号内的加号。”

借助自主探究,笔者发现学生有多种思路,可以发散自身的数学思维,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果,有助于学生搞懂算理。

三、归纳推理,加深理解

在自主探究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推理,并对探究内容进行概括。在归纳推理的过程中,小组合作成了主要方式,教师要给予各个小组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归纳,给他们创造思考空间,培养他们思考、归纳的习惯,尊重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使每个人都能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之间要学会相互帮助、增强合作意识、提升交往能力。

之后,笔者改变例题,将16×4+6×3进行改变,列出以下四道试题:①16×4-6×3;②16×4+6÷3;③16÷4+6÷3;④16÷4-6÷3。笔者说道:“同学们,老师改变了下里面的运算符号,大家试着练习下,根据自己的精力和速度从中任选一道题或者全部做完以上四道试题。”

学生拿起笔纷纷进行运算,在小组中展开交流,探讨计算方法。在大多数学生完成后,笔者邀请学生代表上台演示计算方法,讲述计算思路,计算正确结果。

在回答完成后,笔者问:“同学们,对比观察以上四道试题,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呢?”

在小组讨论完成后,一位学生代表回答:“老师,我通过比较发现,求两个乘积(除或一乘一除)的和(差)的混合计算试题,要先计算出积或者商,然后在进行脱式运算。”

笔者说:“回答得非常好,总结得也很正确。”

借助变式练习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通过归纳总结得到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掌握混合运算的算理,从而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

四、总结教材,巩固练习

对于教材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教材内容,通过一些巩固练习来提升计算能力。在自主探究、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启发、适当点拨、巩固练习来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化学习,使其对教材内容加深理解[1]。

在完成总结环节后,笔者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初步掌握了两个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试题运算顺序,也能够正确地进行脱式训练,请同学们按照原来的方法来进行以下三道试题的巩固练习,即①588÷7-29×2;②39÷3-19×2;③81÷3+4×6。”学生拿起笔纷纷进行巩固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正确地算出试题的答案。

在开始备课的过程中,笔者担心课堂时间不够用,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令人满意,大多数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应用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师生之间有着良性互动,教师能够把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化和联系,并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最终提升自身的数学计算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于数学教学的要求,数学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可强行灌输,更不可敷衍了事,避免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不争朝夕,持之以恒,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算式计算能力运算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