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冬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的融合教学越来越呈现其巨大的作用,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促进课堂时间的合理安排,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而且以直观,形象性的图片和视频来教学,可以简化教学的重难点,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美术的艺术美和创造美,进而提高他们对美的“嗅觉,”增强他们创作的灵感,激活他们的艺术“细胞,”使得美术课堂中既生动又有趣。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美术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只拥有教材这一教学资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思维,导致小学美术教师只能够以“填鸭式”的方式进行教学,严重忽略了师生之间的定期交流。而信息技术的兴起,就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加入学生们更加喜欢的教学素材,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具有合理性和新颖性,进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比如:在教学《水墨画动物》时,我按照学生们之前的反馈,把他们所喜欢的动物兔子、猫、鸽子、马、牛等一一呈现到大屏幕上,让学生感受这些动物的形、色、静动之美,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自由创作。教师指导学生在画纸上先画出这些动物的大体轮廓,接着用他们最喜欢的颜料慢慢晕染,画完之后,再举行一个“演讲比赛,”让小学学生们把自己创作的想法表达出来;再说说喜欢这个动物的原因,这样做无形之中也会激发起学生对动物的喜欢之情和保护意识。最后选择出学生们认为最优秀的画作,并且给予这位热烈的掌声和精美的礼物,鼓励他继续保持这种创作的热情和精神。通过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还能够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更能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小学美术教师再也不需像过去那样,只能依靠粉笔在黑板上画出要教学的图案和物,让学生去模仿和绘画;然而,有时候这些静态的事物很难直观的反映美学的思想,加大了小学生的审美难度。而运用信息技术的融入,不仅可以让静态事物动起来,丰富学生的空间的想象能力,而且还能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使得单一的教学变得多样化,有效地营造了课堂教学中“美”的氛围,进而提高小学生感受美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比如:在学习《远古的动物》这一节课时,课本上的资源非常有限,这时我采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给学生呈现了学生所感兴趣的恐龙,以及给他们播放了一些有关的恐龙化石,让他们走进“恐龙的世界,”“恐龙”激起了学生对更多远古动物的兴趣。这时我先让他们在脑海里想象一下,然后给他们播放了三叶虫、始祖鸟的图片,学生们观看之后,更是连连发出惊叹的声音:“远古时期的动物真是怪物啊!”在观看完之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将自己刚刚看过的动物画下来,在学生画完之后,我在黑板上以“始祖鸟”为例给学生讲解了画的要点和技巧,让学生加以理解。在课程的最后,我又给学生播放了我们人类的祖先—猿猴的视频,拓展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凸显课堂教学效果。
美术不仅是一门对学生审美意识要求严格的学科,而且它还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手工操作练习的机会,进而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可以培养学生的“手感,”还能产生更多创作的灵感,加深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谓是收获多重的教学效果,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因此,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手工练习,给予恰当的点评,鼓励学生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操作水平,不断取得进步。比如:在教学生学习“丰富多样的图形”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好了长方形,圆形和梯形等图形,然后让学生尝试拼组这些图形,从而组合成富有意义的“人”或者“事物,”在学生操作完之后,我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演示图形组合,把圆形、正方形、梯形,以及一些标点符号组合成一个好像“穿裙子的人,”学生们看了觉得太神奇了,同时也受到了启发,而且还激活了他们自己的思维,开始大胆的重新拼组图形,在拼组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不仅能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机会,活跃教学氛围,而且还能打破僵化的传统教学思维,为现代小学美术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同时,信息技术教学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有助于学生与时代的接轨,能够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