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丹
在新课标的教学标准下,减轻学生们学习的负担,加强学生们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进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应运而生。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们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从学生们的角度出发设计合理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和策略,从不同的途径下促进学生们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整体性的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学生们积极性不高是面临的主要教学问题,难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顺利开展。所以,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和动力成为重中之重,教师们结合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构建形象、真实的活动情境,促进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比如,教师们结合学生们的综合能力,设计双休日活动的调查综合实践活动,突显出主题贴近生活、易实践的特点,激发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学生们结合自身调查的主题,将自身的双休日活动进行记录,同时针对自身调查的方向,设计相应的调查问题,与其他同学产生交流和互动,并加以记录。然后,学生们对自身所调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和汇总,将双休日活动进行分类,以表格的形式直观的表示出来,凸显出自身的调查结果。同时,学生们结合自身的数学能力,对不同类双休日活动的占比进行计算,以数字的形式更加清晰地表现出自身的调查情况。以调查类的综合实践活动,增加学生们的交流能力、总结能力,达到理想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生活类实践活动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动手操作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促进学生们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们将现实生活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途径,从生活的角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促进学生们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推动学生们综合能力的提升。
比如,教师们组织学生们开展以废物利用为主题,促进学生们形成节约、爱护环境的观念,促进学生们核心素养的发展。首先,教师们引导学生们对家庭中废物进行收集,例如纸张、盒子、破玩具等,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然后,教师们为学生们提供胶水、剪刀等动手操作工具,以做示范的方式对生活中的废物进行再次利用,形成独一无二、可再次利用的物品。例如利用硬纸盒子、胶水做成一个建议的垃圾桶,为学生们提供动手实践操作的方向,拓展学生们思维,进而引导学生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利用自身所收集的生活废物做成各种各样的物品,并加以展示和阐述其作用,促进学生们思维的发展、实践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们可以为学生们布置做家务、帮父母洗脚等任务,让学生们亲自参与其中,并要求学生们记录自身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们孝敬父母的思想,促进学生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整体性地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有效性。
(二)社会类实践活动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整体呈现出形式单一、内容不新颖的问题,无法调动学生们的动力,抑制了学生们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们创新拓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途径,将活动内容与社会环境相结合,将小学课程与自然、社会相结合,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整体性的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
比如,教师们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以文化艺术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民间的谚语、音乐等进行收集和总结,让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表自身的见解,形成激烈的讨论氛围,促进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综合实践活动任务的同时,促进自身文化素养的发展,提高自身的观察探究能力。同时,教师们组织学生们开展春游写生的活动,让学生们处于优美、清幽的自然环境中,或者参观瀑布、峭壁等环境,让学生们了解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并以画笔的形式加以记录,以优美的语言阐述自身的心得,从多个角度促进学生们综合能力和和核心素养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们根据学生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给予鼓励性、肯定性的评价,帮助学生们建立自信心,整体性的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推动着教育事业的创新和改革。
总而言之,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们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设计新颖的综合实践内容,引导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各个环节顺利开展。同时,教师们结合自身的教学内容,从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们在多样的途径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高效地完成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们身心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