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实验小学 徐婷婷
在语文课堂上,常常呈现出这样一种“活跃”的情景:一个学生发言时,底下其他学生“窃窃私语”,有的急于发言,甚至迫不及待地举手:“他错了,我,我……”还有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叫他起来回答问题,连讲到第几题都不知道。只有少部分学生在聚精会神地倾听同学的发言,很多时候,都让人产生一种只给“几人”上课的错觉,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我们的大多数学生缺乏倾听的品质。那么,如何能使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会倾听”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的一次表扬,作为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地表扬激励学生,引发他们的倾听兴趣,进而让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倾听中。
语言上的激励是语文教学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平时不乏家长拜托老师:“您帮忙说说他,我们的话孩子不爱听,您的话就不一样了。”鉴于这点,如果课堂上一发现有认真倾听的孩子,教师进行及时表扬,相信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无比的喜悦与欢乐,能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例如:在教学《夜书所见》这首古诗时,我先打开课文朗读,并对孩子们提出了要求:“等听完录音,得让你们自己来试试哦!”孩子们听得很认真,我马上表扬了正在倾听的孩子,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其他孩子见状,也纷纷凝神起来,听完录音,我又范读了一遍,而后,让他们学着录音和我的范读自己朗读,效果比不听自由读要好些。
在跟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对一些荣誉称号如“小小评论家”“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顺风耳”等特别感兴趣,我在上《画家和牧童》这篇时,对他们提出了要求:“谁能来演演文中的戴嵩和牧童?当观众的小朋友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仔细,观看后评评谁演得好、讲得顺,然后评出‘最佳表演家’和‘最佳评论家’。”孩子们跃跃欲试,我就走到“观众席”去当普通的“观众”和他们一起观看,演的人积极投入,听的人也是全神贯注,课堂气氛活跃且融洽。
更多的时候,激励可以是“润物细无声”的,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们交流的过程中,那种发自内心的赞许和鼓舞都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有时仅仅是一个动作,抑或就是一个眼神的瞬间。特级教师窦桂梅在课堂上是这样倾听的:笑盈盈地站在讲台边,微侧着身子,凝神注视着发言的学生;学生的一句幽默表达,会让她放声大笑;听到精彩的发言,她会轻轻地拍拍学生的肩膀;学生读到深情处,她也跟着热泪盈眶……教师就应该这样,学会用心倾听,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而后用自己的细微动作来表达看法,这种无声的激励更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可以看到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里都强调了读的培养,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却没有关于听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每学一篇新的课文,总是让学生回家“预习熟读”,以期望在课堂上快速找出教师所需要的答案,却从没想过可以让学生尝试通过“听”的方式来熟悉课文。事实上,笔者在近十年的语文教学中观察发现,倾听要比阅读对学习语文更高效,就拿一篇文章来说,读一遍可能印象并不深刻,认真倾听一遍则能把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快速地表达出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增加“倾听”元素,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在课文预习、课堂交流等环节学会“倾听”,不断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提升学生“倾听”的主观能动性,多途径加强学生倾听能力的训练。
课堂气氛是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关键环节,而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让师生达到充分的沟通。小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望、发现欲望、探索欲望很强的一个阶段,显然新的发现和感受到新的成功所带来的强烈的喜悦会引导小学生急切倾听下去的兴趣,对于教师而言,给学生创设个轻松、和谐的倾听氛围,这是保证学生认真倾听的前提。教学中良好的“倾听”环境,可以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活动,比如借助多媒体。在教学略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时,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来欣赏课文,他们都表现得很投入,为下一环节的展开起了个不错的头。同时也可以编排情景剧等,遇上情节生动的课文,经常让孩子们上来演一演,能使课堂气氛摆脱紧张,变得活跃起来。
事实上,学生的注意力并不是持久集中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很难实现。教师需要想方设法,针对条件各不相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此,在解决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自己的讲课思路这个问题时,要求教师在上课前的备课环节多下功夫,在备教材时,力求把内容设计得新颖,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出问题,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相信就会引导学生们跟着上课思路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时,要通过各种方式去提示强化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的注意力不得不为此而多思索片刻,这样便能延长他们的注意时间,提高课堂上倾听的效率。
学会倾听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社会生活必备的技能之一,学会倾听就是学会尊重他人,学会真诚处事,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倾听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学生未来的人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