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芳美
(浙江省丽水中学,浙江丽水 323000)
教师经常会听到学生埋怨上学没意思,上课更没意思。做了这么多年的地理教师,笔者却觉得地理越来越有趣味了,当我们把很多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时候,就能体会到地理知识的价值和作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他们学习地理并不仅仅是为了高考,而是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传统的地理课程以“教”为核心,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理念,不能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不再只是围绕“讲与听”“教与练”展开。地理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入手,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着眼于对生活有用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同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和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贴近现实的内容,为地理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创造了有利条件[1]。
高中地理课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关注人及与人类相关的自然人文方面的内容,如何把这些内容充分与生活结合,让地理融入生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生活中处处皆有学问,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缺少的只是观察和发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现象,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这样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进而使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地理知识的价值和魅力。
教育的时机有时一闪而过,如果不能及时把握,就会使其价值和功能大打折扣。因此,地理教师要具备观察的敏锐性,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知识。
2005年末,丽水下了一场雪,笔者记得是上午7点左右开始下的,后来雪花越来越大,像鹅毛般的雪花,在丽水这个南方城市是很难见到的。漫天飞舞的雪花飞进了走廊,飞进教室,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惊喜。课堂开始骚动,于是笔者趁机问学生:“大家知道为什么今天会下这样的雪吗?”学生立刻安静了下来,等待笔者说出原因。于是,笔者结合锋面的知识进行了解释,学生恍然大悟,发现地理知识原来是很实用的,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这次教学,笔者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及时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生活地理的解释,让他们感受到了地理的实用性,也提高了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因此,地理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抓住教学时机,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要告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会发现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理论并非空洞的,而且学习也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重要的目的是学以致用。
地理课教学的目的不能停留于“知地”,即了解地理事实[2]。“知地”只是基础,要入地理之门,还要“明理”,即理解地理原理。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明理”,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内容,而要能跳出课本,结合生活实际,用实例说明地理原理,即“说理”。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具体到地理教学中,就是要求学生对生活的地理现象能进行科学的判断、分析、评价,即“析事”。因此,概括来说,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就是从“知地”到“明理”“说理”再到“析事”的过程,是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过程。
要使学生能够“说理”和“析事”,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说的机会,只有让学生说出来,教师才能知道他们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地理教材,尤其是人文地理部分陈述性内容较多,多数内容学生能够读懂,而且人文地理更贴近社会实际和现实生活,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学习兴趣可能会强于自然地理。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几个思考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探究和解答问题,教师在一旁进行必要的指导,这样做能够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要培养学生“说理”和“析事”的能力,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丰富且典型的事实材料,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事实材料,为教学所用。例如,教师提供给学生分析的事实材料,可立足当地,面向世界,将当地处理人际关系的典型事例和出现的突出问题,以及国内外重大的环境问题、发展问题、热点问题等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分析课本以外的事实材料,既培养了能力,又加强了对地理知识实用价值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3]。
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和领域在应用地理知识,比如,我国西双版纳以傣族竹楼闻名,屋顶倾斜坡度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很容易就能找到原因,即西双版纳夏季高温,降水丰富,房屋屋顶坡度较大,便于排水,而且当地的房屋多采用双层和架高的方式,既隔热又便于雨水的排放。这就是“析事”,做到这一步,才算是学以致用。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主要围绕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来选材,要研究的问题多来自学生的生活和现实世界,课题的选择可以是教师提供,也可以是学生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
在这一系列的选题、研究的过程中,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也把课堂中的地理带入平常生活,发现生活中许多与地理息息相关的现象,从而真真正正体验地理对生活的意义,也从中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对他们今后的地理学习起到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不能只重视课本内容的讲授,应该更关注现实生活,做一个有心人,使地理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进而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