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听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数无疑是一个难点。分数的运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许多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理解和掌握分数运算的规律和法则,从而导致平常的作业及考试中出现各种错误。鉴于分数运算的特殊性和抽象性,探究小学分数教学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数的定义有多种方式,其中分数的商定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分数的概念。所谓的分数商定义是指将分数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得到的商。这种定义比一般教科书中的分数定义更加直观、易理解。对分数的传统分数定义存在很多缺陷,例如它不能明确地体现分数是一种新数,容易让学生将分数误解为一种小于1的数。此外,分数定义也难以选择合适的单位,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上的定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仅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分数定义是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的,教师还应在分数定义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商定义。商定义较好地体现了分数的本质。分数实际上是从自然数中形成的,其运算法则也是以自然数的除法为基础。因此,商定义符合数系扩张的数学规律,掌握这一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运算法则。
分数定义和商定义对于分数m/n的理解如下:分数定义将m/n理解为分配物品,即将m个单位平均分为n份。例如将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孩子,每个孩子能分到的苹果数量即为2/3;商定义将n/m理解为n是m的n/m。例如,2/3就是指2是3的2/3。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可以被写成下列等式: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但并不是任意两个数相除就能得到一个分数,例如2.5÷5就不能写成2.5/5的形式,而应该写称1/2才能被成为分数。因此,也可以说,只有当分子和分母都是整数时,这样的数才能被看作分数。
在分数的教学中,单位量“1”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大多数学生对单位量“1”这个概念缺乏正确、有效的理解。当连续量作为单位“1”时,学生理解的难度进一步增加。教材中对于单位量“1”和分数单位的讲解非常简单,仅靠教材中的内容无法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这一概念。因此,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单位“1”的定义,找到合适的方式解释这一概念,只有当学生充分掌握了这一概念,才能在运算的过程中灵活有效地应用单位量。
事实上,在讲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概念时,可以将重点放在分数单位的讲解上。在分数的运算中,关键的一步是明确哪一个量被作为整体,它被分为了几个部分,这样就能确定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分数单位。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单位“1”是不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被看作一个整体,即看作单位“1”,它被分为几个部分,分数单位便是几分之一。例如,把4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分数单位就是1/2;把4块蛋糕平均分为8份,分数单位就是1/8。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对分数单位这个概念就不会产生错误的认识。
小学分数的教学主要涉及分数的四则运算。学生常见的运算错误包括运算顺序错误、结果未化简、符号错误、计算错误、运算法则错误等。出现运算法则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未真正理解分数的算理,而计算错误、符号错误等问题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细心程度不够。为此,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算理技巧的训练。
通俗地来讲,算理就是指计算的道理,即为何要这样计算。学生混淆算法规则的根本原因还是不理解算理,教师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讲解。例如,乘法4×3/4有两种含义:4的3/4和3/4的4倍。其计算方式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保持不变。而对于分数的除法,则可以转化为小数来计算,也可以转化成分数乘法来算。当学生在进行转化时就会发现,将除数变成其倒数,转化成分数乘法算是最简便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练习巩固,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分数的计算方法。
除了上述练习外,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训练等也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情境能让将分数问题代入日常生活问题中,感悟分数的内涵和意义。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根长纸带去测量课桌的长度。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就涉及了分数的概念。而加强分数运算练习则能巩固学生的运算技巧,加快运算速度,减少计算错误、符号错误等低级运算问题,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概念。
日常生活中,分数的概念无处不在,因此分数的有效运算是一项生活的基本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教师应重视对分数概念、算理和算法的讲解,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分数的概念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良好的数学思维逻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并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