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礼勇
(浙江省青田县塔山实验小学 浙江 青田 323900)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教育的一大使命,更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启迪。最为教育大国,首先应该在教育模式上不断的探究,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渗透创新因素,让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和思维方式。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创新能力培养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个人进行不断的思考,也需要团队的相互合作,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进行小组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合作和探究碰撞处思维的火花,还能在创新的过程中相互引导,减少所走的弯路。这也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达到的效果。在进行小组合作时,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将水平相当的学生划分成一个小组,这样学生才能有探究的机会。如果小组中有成绩较好的学生,那么成绩较差的学生就会形成依赖心理,这样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反而时加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
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时,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适当的几个小组,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诸葛亮聪明过人为什么在借箭的过程中用鲁肃?这时学生就会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有些小组就会认为,鲁肃比较忠厚老实,所以诸葛亮就用了他。这时有些小组就会提出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周瑜那么信任鲁肃,但是鲁肃还是背叛了周瑜,并不能说鲁肃忠厚老实。学生经过激烈的辨证后,不断有新的答案提出,最终得到相对准确的答案。这样不断的探究不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就像爱因斯坦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中只有能够不断的想象,才能在思维上更加活跃,才能有更高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个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而且要结合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进行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经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究发现,语文在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上有很大的优势,方法也很多。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改写、扩写等都能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比如:五年级的学生就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在学习中会讲解到一篇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文章主要讲解了父母两个角色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差异。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进行故事的改编,让学生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以及对父母在教育自己时心理活动的想象进行描写。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的思维限制较少,在很多方面反而比成熟的大人们更有一些新奇的想法,虽然有时候在成年人看来想法很“傻”,但是这样正是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异想天开有时候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变成现实。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求异,发展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一年级会学习到《司马光砸缸》这篇文章。当讲解到这篇文章时,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如果自己的宠物不小心掉进了水缸中,自己会怎样救出自己的宠物。这时有的学生就会想如果我可以把里面的水都放出来,宠物就能够得救,有的学生就会想通过一个容器把宠物打捞上来,等等。学生就会产生很多的想法,这时教师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哪个可行,哪个不可行。而是通过逐渐的引导让学生发现更好的办法。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会思考,能判断,善联想,精推理,在讲课的形式上应该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