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勇
(福建省仙游县龙华中学,福建仙游 351264)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通过引导和点拨引发学生的思考,解开学生的疑惑,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课堂引导及课后评价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首先,教师要掌握学生既有的认知结构。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先了解学生已经具有的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知识的认识,对学生既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习情况,才能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2]。例如,在教学《文化传承性和文化发展》一课时,由于学生已经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认知,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传统文化的发展,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启发、鼓励、引导他们探究学习内容,使课堂充满活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其次,在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要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流程是极其重要的部分,教学环节的落实及教学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设计。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教学的艺术性。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需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例如,在教学《货币的本质》时,笔者直接抛出问题:“老师认为,纸币是没有价值的,为什么美国一直施压让人民币升值?”由于学生不了解货币的本质,以及货币和纸币的联系与区别,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顺利进入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在教学完《货币的本质》后,笔者引导学生探讨“世界上各种货币之间为什么存在不同的汇率差异,人民币升值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利弊,以及对于中美贸易的影响”。这样的问题设计深化了学生的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虽然高中政治的教学任务繁重,但教师依旧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高中政治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等内容,这些内容是比较枯燥、抽象的,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和经典历史故事,抛出具有思考意义和探究价值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高中政治教学应该贯彻动态课堂,并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在备课前,教师应先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扩展,不仅包括生活中有关知识的扩展,也包括理论知识的扩展[3]。这就要求教师从实际和学术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使高中政治课堂具有一定的研究性,以实现动态课堂。同时,教师要预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可能疑惑的内容,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方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彻动态课堂的理念,避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按照备课流程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应以当下的课程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导向,在把握学习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的程度及学习的方法,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法,使高中政治课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例如,在讲授《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相关内容时,部分学生对于赫拉克利特阐述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不理解,这时,教师应该扩展更多关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观点。
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主要标准,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这种较为单一的评价标准,具有阶段性的波动,当学生所获得的评价较低时,他们的学习热情会受到影响,而且考试成绩的高低,会引起学生对高中政治学习兴趣的波动,不利于他们对后面内容的学习[4]。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道德情感等多方面的评价。此外,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高中生对社会环境了解较少,他们对于课本中所描述的社会现象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因此,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来对他们进行客观的评价。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教学实效成为高中政治教师关注的重点之一,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同时要结合动态课堂和多元的评价方式来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