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陌生化 课堂魅力化
——“陌生化”理论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2019-11-27 07:34郑惠娟
名师在线 2019年18期
关键词:陌生化文本课文

郑惠娟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实验初级中学,江苏苏州 215200)

引 言

在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总是缺乏浓厚的兴趣,即便教师再怎么样讲解,学生还是掌握得不够牢固,这就让学生产生了一种“语文课上和不上一个样”的印象,这样的情况显然是语文教学的悲哀。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花心思。将“陌生化”理论融入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新鲜感,对文本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为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一、情境陌生,启发思维

只有入情入境,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陌生化的情境中去,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的高效学习。而在设计陌生化的情境中,教师可以依托多媒体的作用,将视频、影像或者微课等形式引入课堂,这样的内容设计更加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1]。

例如,在《苏州园林》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为学生创设陌生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分析文本内容,认识到如果教师只是枯燥的讲解课文内容,那么学生很难积极地投入文本的学习中。在经过思考后,教师这样组织教学: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师并没有让学生看课文,而是为学生介绍了富有特色的中国建筑,并展示了北京故宫的一些建筑让学生欣赏。同时,教师还为学生分析了南北建筑的差异,让学生既认识了高楼大厦,也见识了竹楼窑洞。在这样的视频资料影响下,学生对中国建筑的特色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就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其实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别具特色的事物非常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苏州园林》,欣赏一种非常有特点的园林之美。”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意识到文本内容不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如果直接切入文本,学生很难投入课堂活动中,显然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于是,教师先将学生带入一个陌生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直观画面的影响下产生了探究兴趣,之后再带学生进入文本学习,这时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二、内容陌生,丰富认识

只有新鲜有趣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才能让学生有探究的渴望,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课堂总是老一套,那么学生自然会产生厌倦的情绪,更不用说高效学习了。而作为语文教师,给学生一个新鲜的课堂,不仅体现在教学形式上,也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要善于将文本内容翻出新意,让学生接触崭新的东西,也就是使教学内容变得陌生化,这样更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认识。

例如,在《木兰诗》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从教学内容上翻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深入探究。花木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形象,可以说家喻户晓,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于是,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没有仅仅局限于文本内容,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花木兰不仅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形象,甚至已经走向了国际,那么,你能结合现在的社会情况说一说在当今社会,花木兰具有怎样的社会价值吗?”这样的问题可以说是有一定深度,也有一定难度的,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实现个性化的解读。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处理,给学生提出了基于文本的创新性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翻出新意,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三、思维陌生,激情探究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而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也要转变教学思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内容。如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机巧曲问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有不同的思路,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实现对文本的创新性解读[2]。

例如,在教学《社戏》一课时,教师就采用了机巧曲问的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社戏》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并没有采用逐段讲解的方法,而是通过全新的角度让学生体会文本内容。如在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时,教师设计的问题是这样的:“同学们,在《社戏》这篇课文中有很多鲜明的形象,如果你能到平桥,你最想和谁成为好朋友呢?为什么要和这个人成为好朋友?说一说你的理由。”这样的问题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了出来,学生走进文本,找到了关于人物刻画的句子并进行体会,然后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改变了以前逐段讲解的方式,采用了机巧曲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文本解读。这样的方法更有助于学生直击文本解读的重点内容,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突破重点,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体验。

四、方法陌生,深度思考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想保证教学的效果,就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实现深度解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方法的使用,要将陌生化理论融入课堂教学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助推学生的深度思考,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改变了以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内容,让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的理解。其次,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任务:“请同学们自由结成小组,然后根据文本内容编写剧本,排演《皇帝的新装》课本剧。”这样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大家纷纷参与其中,挑选了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深入揣摩,并按小组在课堂上进行了表演,让学生对文中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结 语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陌生化理念,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对文本解读产生兴趣,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和教师以及文本的互动交流,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我们要实现教学陌生化、课堂魅力化,只有别出心裁,才能让课堂具有新意,才能改变传统课堂的枯燥,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真正享受语文阅读。

猜你喜欢
陌生化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陌生化” 理论在初中现代诗教学中的作用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