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基于广西P县的调查研究

2019-11-27 03:15包格乐
广西农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养殖特色农业

包格乐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1 问题的提出

特色产业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大到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乡村)充分利用其区位比较优势,形成的有一定规模和市场发展前景的产业①胥留德:《论特色产业》,《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特色农业,主要体现在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市场环境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类型。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概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界定,但特色农业的发展必定要与当地资源环境紧密融合。

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新华网,2018.2.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2/04/c_1122366449.htm.”可见,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兴旺,而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是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2018年4月16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指出“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特色农业强优、生态环境优化、文化繁荣兴盛、治理能力提升、脱贫惠民富民、体制机制创新‘六大工程',强化组织、规划、政策、金融、人才、法治‘六大保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③《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广西日报,2018.5.17.http://www.gxzf.gov.cn/sytt/20180517-694948.shtml.”提出通过特色农业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逐步发展;通过特色农业产业的壮大促进农业发展。

但是,受到区域经济基础、自然条件、技术和人力资源的限制,特色农业的发展也会面临一些现实困境。本文主要通过对P县D镇D屯草鱼养殖基地、以及H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发展现状及优势的分析,进而针对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进行探讨。

2 P县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以D屯草鱼养殖基地、H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为例

2.1 D屯草鱼养殖基地发展优势

据调研了解到,P县D镇D屯位于镇西北部,距离镇政府6km2,交通便利。而D镇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瑶族、壮族人口数量占全镇总人口数量的80%左右,瑶家文化、客家文化交织在一起。D镇地处大瑶山南麓,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峰秀”、“林茂”、“石奇”等为特点的北帝山风景区,被美誉为广西的“张家界”。浓厚的瑶族文化、客家文化和状元文化,以及秀美的自然风光为D屯草鱼养殖基地的打造,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目前,D屯共有居民24户,人口134人,均为瑶族。全屯耕地面积82.5hm2,以种植沙姜、八角、火姜、竹笋、松杉、苗木培育为主,兼种药材,山清水秀,气侯宜人。镇党委、政府为了做好扶贫攻坚工作,投入800多万元,把D屯打造成为瑶乡民族风情旅游村,以促进当地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的发展。为了做好D屯生态旅游建设,L村大力发展清水鱼养殖业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党建与乡村振兴两手抓,投入60万元建设2 hm2清水鱼养殖基地,并投入鱼苗3万尾。

因此,D屯既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靠近北帝山风景区、特色瑶寨等旅游景点,周边自然风光秀美,山清水秀;又拥有优质水源,发展养殖业示范基地条件便利。草鱼作为淡水养殖中最大的一个品类,其养殖模式和消费群体相对而言都比较稳定,是极易被广泛接受的鱼种,随着消费者对生态食品的要求逐步提高,清水鱼的养殖更有助于突出地方特色,打造生态品牌。依托D镇特色小镇建设,易打造成示范基地,发挥示范效应。

2.2 H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发展优势

示范区位于S镇,由P县永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宁丰农牧有限公司与7家合作社投资建设,分为核心区和拓展区,其中核心区占地300hm2、计划投资3.2亿元,拓展区面积近700 hm2,是P县推广农业技术、保护绿色生态、发展循环经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领头雁”。核心区分为“两大板块”建设,据调研了解到,已建成猪舍2.1万m2,年出栏生猪8万头;建成牛舍及附属设施2万m2,可养殖肉牛4000头;鸡舍1.4万m2,年出栏肉鸡30万羽;牧草基地73 hm2,年产牧草25万t;鱼塘23 hm2,年产鱼类170t;果蔬菜基地33 hm2。拓展区拥有雄森动物大世界、自治区五星级农家乐德湖山庄、大型酒店,规划建设农业产业园。通过两大板块建设,做大做强特种野猪、猴子、黑熊、三黄鸡养殖、沙糖桔等生态产业,兼容富硒米、富硒牧草、无公害蔬菜、优质肉牛和优质肉猪等种养殖产业。

示范区由P县多家实力雄厚的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同时吸纳了当地多家合作社的资金,为园区的长期规划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示范区充分整合了当地交通、土地、技术资源,周边交通发达,与广东、南宁等地交通运输便利,示范区产出的农产品可以在短时间内、以较低成本运送到目的地;核心区占地300hm2、拓展区占地近700 hm2,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在技术方面,示范区现有员工90人,其中农艺师12人、助理农艺师25人,另外聘请广西农科院专家和山东寿光的蔬菜种植专家常年担任技术总监,及时地解决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示范区定位明确,抓住生态有机产品市场需求和绿色发展理念,占据着市场先机,有利于打造自身品牌,形成自身的特色。并且,通过“生态养殖—沼气和有机肥—生态种植—优质饲料”的生态种植循环农业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和旅游项目的结合。

综上所述,P县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较好的利用了区域资源,如自然条件、地理区位、人力资源优势等,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但是若想打造成具备区域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仍然迫切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3 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3.1 经营模式分散、管理粗放

从整体来看,养殖业方面仍然主要以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基础设施投入较少,农户普遍缺乏技术和管理经验,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缺乏,没有形成规模化可示范性生态养殖点,生产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产出发展。并且,因为养殖业本身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非常大,遇到自然不可抗力因素时,散户抵御能力较弱,更易受到损失。D屯草鱼养殖基地虽然具有便利的地理优势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但基地的基础设施比较简陋,饲养管理模式仍然比较粗放,在鱼类养殖方面,品种单一,以至于产生的经济效益、品牌效益、市场效益等有限,知名度不高。

另外,像生猪、肉牛、三黄鸡等规模化养殖管理方面,也存在技术人员短缺、管理粗放的问题。家禽和家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饲养管理模式和环境条件,在一系列的养殖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技术、资金等。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生猪、肉牛等养殖环境的卫生条件有待提高,而且,饲养设施和流程也需要不断的优化、改进。

3.2 产业链条尚未形成、产品附加值低

目前,P县部分农业产业的发展仍然停留在农产品生产阶段,有些当地的加工企业也呈现出规模小、技术欠缺、人才缺乏、市场竞争力弱等特点,产品的深加工和附加值有待于提升。农业发展的现代化与市场化,需要比较完备的产业链条,产前—产中—产后良性循环的运营模式。以H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为例,其目前具有的规模以及定位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但资金的相对充裕并不能使特色产业的发展具有绝对的优势,可持续发展仍然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运营模式创新。如果农产品只是停留在生产阶段,缺少对其的分类、包装、升级等纵向深层次加工,则不能最大化的挖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反之,一般农产品经过商业化的处理后,则会打开更广泛的市场,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也就需要园区逐步提高生产现代化水平,配备相应的肉食类、果实类加工厂,并且,完善仓储设备和流通设施以提高冷链运输能力。

3.3 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缺乏人才支撑

通过走访调研发现,P县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在种养殖方面,还欠缺一些水土质量的动态监测;对可能破坏农业生态环境、造成资源过度开发的行为控制不力;在种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配套治污技术普及率低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必然要求依靠科技创新的支撑,来切实转变高消耗、高污染、过度开发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进而推动建立农业生产力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绿色生态农业新格局。

另外,P县各乡镇目前还比较缺少种养殖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存在招工困难、员工文化素质较低等问题,员工文化程度多数处于大中专以下,有些流水线作业的员工也都属于熟练工,缺乏技术创新的技能。虽然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人员接受相关培训,但是毕竟人数有限,远跟不上实际工作的需求。通过与村干部的访谈了解到,目前农村的发展环境比较难留住农技专家及毕业的大学生,人才的流失是制约P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4 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特色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4.1 促进特色农业生产和管理专业化

有学者认为,“区域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必须不断再造,而再造的关键是积极参与分工,依据市场的需求变动,不断推动专业化生产进程,专业化是创造比较优势的根本途径。”①周鹏:《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再造论》,《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08.3.专业化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农产品特色,提高生产效率,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上的规模化和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品牌效应和提高经济规模效益。

例如,水产养殖可依据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状况,采用渔—禽、渔—藕结合等养殖模式,或者采用多鱼类品种混养。既能够使空间、自然等资源实现充分的利用,也能在提高观赏价值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通过促进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使农产品产业链得以延伸,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可完善“有机农场—加工厂—冷链配送—超市/餐馆—人群”体系,通过建立园区肉食、果实加工厂,使生产流程更具规模化与规范化。

在精细化管理方面,水产养殖可根据不同鱼类的放养密度,对投喂量进行科学的配比,进而提高水产品的质量;有机种植园、有机养殖园、有机肥厂等要合理规划分区,转变粗放型管理模式,提升立体化、多样化养殖技术;加快信息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战略,推广“电商 app”、微信公众号平台等的搭建,打造和推广自己的品牌。

4.2 推动技术创新,进一步整合资源

要激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地方政府可以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把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的责任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更好地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地方经济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资源、环境等客观条件的约束下,要以技术创新和集约特色发展为基本路径,全面推进县域产业结构由单一的资源利用向多元主导转变,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尤其是,结合本地的自然资源、地理优势、人文环境等充分有利条件发展特色农业,促进现代特色农业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乡村旅游业等紧密融合。

4.3 建设人才队伍,实施人才配强政策

特色农业发展,人才是第一要素,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农业技术创新离不开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地方政府方面首先要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继续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其次,在人才引进方面,构建多层次文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岗位的吸引力。可由组织部门或人才市场每年定期向社会发布《县人才开发需求目录》,通过制定实施相关人才引进办法,来及时的补充和壮大人才队伍。例如,H示范园区在资金、资源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可以提升的空间。园区的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而目前来看,园区人才结构不健全,技术人员相对短缺,无法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同时,可适当促进校企合作,深化产学研融合,通过与高校、企业、科研单位等机构的跨区域合作,共建研发平台,完善技术成果分享机制,以产业技术为扭带,引导人力资本的积极参与。通过吸纳更多农业技术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技术人员进驻园区,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科研水平,加速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养殖特色农业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