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海
(高台县第二中学,甘肃 张掖 734300)
高台县第二中学是一所全寄宿制学校,寄宿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98%,他们缺乏父母的照顾和关爱,1周7天有5天的吃、住、学都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在这特殊的生活环境中留守儿童是否能健康成长给我们学校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他们的身体发育缓慢、骨骼脆弱、心理发育不佳、缺乏自信、性格发展两极化较为严重、行为习惯差、不善于与人交往等诸多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体育课的教学。作为体育教师在对留守儿童的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心理疏导逐步使留守儿童的身心得以全面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促成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合理安排体育课授课内容,难易结合、枯燥与娱乐并用来发展留守儿童良好的性格,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留守儿童因住宿、伙食条件受限而导致他们营养不良,身体发育不完全,骨骼脆弱,因此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一旦运动量稍大就会导致他们体力不支、心理憔悴或运动损伤。对此,在田径课教学中体育教师应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将运动量由浅入深地施加给学生,使他们的体能不断得到提高,其中每节课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1 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兴趣。田径课一般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甚至厌学。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现在的体育课应从“健康第一”,的角度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导,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思考课堂结构的合理框架外,还要积极预设和谐、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中来,达到锻炼的目的,使学生体质得以提高。
1.2 精选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身体素质再上新台阶。首先,要对田径课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分析学生喜爱的田径项目,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及学习的安全性和趣味性,如跑类游戏“大鱼网小鱼网”“穿越封锁线”等,跳跃类游戏“跳皮筋”“猜拳跨步跳”等,投掷类游戏“掷纸飞机”“丢沙包”等。对这些游戏项目进行整理分类,可在游戏中锻炼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运动的乐趣,根据新课标5个领域的目标要求再加以改进和设计。其次,教师可以把田径课授课内容向生活化方向延伸,如把操场、篮球场化作超市,让学生当配货员、导购员等。这样鼓励学生大胆去尝试,勇于创新,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从而达到锻炼的目的。
1.3 通过篮球、足球、排球等运动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主性,来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这一点学校教师的影响毋庸置疑,如课外活动时间,体育教师可以号召学校里喜欢体育运动的教师一起参与各种球类运动中来。相信在球场旁定会有很多学生驻足观看,甚至有为自己教师加油呐喊的、有观察教师动作技术的、有评论教师球技的等。这样一来,课外活动时间来球场的学生必然会多起来。他们也会在教师的影响下学习如何去组织球赛、去打球。这样爱好体育活动的学生也会越来越多,大大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主性,在不知不觉中起到了提高学生体质的目的。
1.4 学校定期组织开展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各类竞赛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和班级凝聚力。选择体育竞赛活动要注意选择参加人数多的项目,并且要持之以恒,形成特色。
这些学生因长时间远离亲人,缺乏关爱,致使他们身心发育欠佳,缺乏自信,性格发展两极化较为严重,不善于人交往,在体育课中不敢大胆去尝试或接受新的运动技能,缺乏勇气。体育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引导帮助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2.1 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的自信。体育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和优势,因势利导,对症下药,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主动性。例如,短跑教学中我们可以设定多条起跑线,距离可以是3 m、5 m、10 m。我们根据学生跑的能力进行分组,让短跑课变为追逐赛。这样既能让跑得快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能让跑得慢的学生感受到压力,使其增加运动量,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其自信心。
2.2 依托体育游戏、对抗比赛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体育游戏颇受中小学生青睐,在进行体育游戏时, 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分组,并为自己的小组起名字、喊口号。学生为了自己所在的小组能在比赛中获胜,肯定会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呐喊助威,从而使学生间情感交流增多,情感得到升华,不良的个性品质也会逐渐消除,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3 利用跳校园集体舞、年级韵律操等活动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自我表现能力,达到陶冶身心的目的。我们可以依托教师个人特长自编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校园韵律操、集体舞,让学校的每位学生都能动起来、跳起来、舞起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快乐、享受到幸福。我们的留守儿童更需要这样的关爱与幸福。
体育教师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热情,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帮助和展示自我的舞台,在他们弱小的天空中撑起一把保护伞,让他们在教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3.1 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保护与帮助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在技巧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保护与帮助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分成2人1组,使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指导来完成所学动作,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
3.2 通过分组展示学习收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样有利于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中处理各种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1 政府、社会要明确职责,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较差的问题,需要得到政府及社会的大力关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较好的外部条件。扩大对留守儿童工作宣传力度,改造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互联网等传媒优势,加强对留守儿童现存问题的宣传,让更多的人来关心留守儿童,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4.2 学校应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大力推进“阳光体育”和“快乐校园”建设,给留守儿童足够的活动空间、器材、场地,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从而促使身体、身心的健康发展。
4.3 家庭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家长和留在家中的委托监护人不仅要从物质上,更应从精神上关心留守儿童,想办法弥补教育的不足,协调好增加经济收入与子教育之间的关系。
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要充分协调和发动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使其形成“合力”,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帮助“留守儿童”重拾自信,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他们的学习,而且要在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倍加关心,让他们能在学校里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