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章贵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一小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从整体教学的角度而言,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在传统小学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因教学方法的僵硬、陈旧,从而导致学生们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甜蜜的牵引。培养小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兴趣,是现行小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首要关键是营造出轻松、民主且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自主参与愿望等多个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处于轻松、民主且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下,学生们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能得以有效保障,学习效率更高,思维也将变得更加发散;与之相反,处于沉闷、压抑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们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习的自主性难以得到发挥,久而久之,学习热情逐渐减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其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泛,兼容并蓄,具有多元的呈现力。为此,在营造课堂氛围时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但归根结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融洽师生关系。学生们喜欢教师,乐于亲近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大有裨益,而这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支撑。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多多鼓励教师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和学生群体进行互动。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全面而深入的把握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以此构建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更新教学理念,鼓励教师多多出去培训,并提供相应地物质支持。
将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种类作为促进推动小学品德社会课堂教学的价值导向,为小学生树立优秀道德品质榜样,当前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建设步伐使得大量主观思想意识潮流融入社会發展的浪潮中,这其中包含了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又蕴含着消极负面的思维特征,而小学生处在思想意识启蒙阶段,对于社会事物的认知感受都还不成熟,需要正确的价值导向作为引导,其中包括教师的教育与社会氛围的影响两个方面,因此在思想意识的选择当中,要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思想为主,以此为起点与社会元素相融合,逐步形成适合品德课堂讲解的教育思想观念。当然,这种活动不仅仅只局限于师生之间,更应当包含在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教师之间,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查漏补缺。
品德与社会,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从而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主题,因地制宜的营造课堂氛围,以满足课堂教学高效产出的需求,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善于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通过对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堂实践活动的调查可以了解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品德的重要措施从诞生之初到发展至今,已经逐步实现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措施的完善,包括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形式规划以及教师队伍的培养等方面,从过去形式传统单一、内容简易等特征转变为形式多元化、内容丰富的新时期特性,特别是当下以学生为主导的新课标教学制度改革,促使课堂教学的未来建设方向逐步朝着生活化的建设趋势发展,以满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
一方面,结合现有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资源以及学生学习现状,合理制定并规划出品德社会课堂的设置与长远规划建设,重点是教育思想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规划为前提要素,将生活化的思想意识融入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加强品德实践性的培养比重,实现对现有品德教学体系的优化;另一方面,对传统品德教学进行创新,包括思想创新、教学形式的创新,逐步形成以学生成长为主,以教师为辅的核心教学观念,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包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宣讲等形式完善课程体系结构。
将社会生活化的元素融入课堂知识的讲解过程当中,丰富品德教育知识内容体系。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帮助小学生认识感知社会生活的各项事物,这就要求完善和丰富品德教学内容,为小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教学实例,应当更多地引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元素。当然,学校领导间也应当依据学校、地区的实际教学现状与实际需求,制定相应地地区课程与校本课程,从而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生活实践与知识学习的相互联结与发展。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教学中实践的作用也异常关键,通过适当适量的社会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可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进而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学校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