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主体性的“四个缺失”探析

2019-11-26 10:15芦玉张素罗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乡村振兴战略

芦玉 张素罗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目前我国农民主体性存在的自主性、能动性、自为性和创造性的缺失表现及原因,探讨了农民主体性的提升路径。要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民主体性思想的宣传与学习;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提升农民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农民主体性;缺失表现;提升路径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反映了中央对农村定位的再认识,对乡村价值的重视。[1]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提出,“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是乡村振兴战略基本原则之一。农村想要得到长远发展,就要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

一、农民主体性的“四个缺失”分析

我国“三农”工作不断向前推进,但在推进过程中发现我国农民主体性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缺失问题,制约了“三农”的发展。

1、自主性缺失

自主性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表现为,农民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及意义,并意识到自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参与主体。自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级政府都在进行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而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度较低,一些农民不认为自己是农村的主人,缺乏自主意识以及实际行动。

2、能动性缺失

能动性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表现为,农民在形成自主性之后所形成的参与意愿以及采取的举动和措施。农民是最了解自己所处农村状况的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农民专注于自己的“一方天地”,种自己的地,赚自己的钱,与自己利益不相关的事情大部分村民不愿意参与或向上反映,严重缺乏能动性。

3、自为性缺失

自为性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表现为,农民在建设农村过程中,可以实现自我的改造、自我的实现以及自我的发展。大部分农民不仅依靠政府等机构建设农村,也把自我建设的重任交给了政府,[2]他们没有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当中,更不用说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发展与提高,缺失了自为性。

4、创造性缺失

创造性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表现为,农民不仅能进行有效的参与,同时又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出适合本村建设的方法和模式。创造性是农民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村民看到一些乡镇的成功案例时,第一反应是羡慕或者直接照搬照抄,把其他村庄的成功经验直接“套用”在本村的发展当中,忽略了当地的实际情况。[3]

二、农民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提升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民的主体性,必须在分析把握好主体作用缺失原因之后,在关键位置加大把关力度,并逐步推进改善力度。

1、没有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在特殊历史时期,为了使我国经济社会得到发展,我国形成了城乡二元发展体制,[4]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普遍反映,自己进城上班后,由于自己仍然是农业户口,子女在城中上学、家中长辈养老、农村承包土地等会出现一系列问题。[5]正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言,生理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只有生理需求得到了满足,人们才有可能去追求安全、社会、尊重以及自我实现这些更高的需求。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会间接导致农民对于自身的能力与价值认识不足,最终影响主体性的发挥。

2、政府对政策的宣传工作不到位

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了解度低,很大程度上与政策的宣传度不够有关。拉条幅、贴海报、电视台是目前我国农村政策宣传的主要方式。张贴标语或者诵读新闻稿件大多是宣传政策内容本身,农民“文盲半文盲”程度较高,如果没有政策解析,没有专业人员把政策结合实际讲述给农民,他们很难对乡村振兴感兴趣,更不可能会积极地参与进去。

3、农村基层民主不健全

“村两委”是为农民办事,替农民发声的基层民主单位,但是在现实中,某些地方政府存在越权的行为。在某些地区的民主选举环节,一些老年人以及不常生活在農村的农民在选举当家人时不了解被选举者,这时就会出现“提建议”的人,农民确实是自己写的选票,而选出的却不是自己想选的人,这使当地农民不能真正的参与乡村振兴的决策、监督与管理工作,难以培育农民主体性。[6]

4、农民文化素质较低

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使农村教育资源投入不够,农村教育文化事业与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在农村中,很多村民的受教育程度都集中于小学、初中,半文盲的人数占比较大,有很多农民文化水平较低,面对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新理念时,容易产生难以接受、难以上手、难以理解的现象。在科学技术方面,很多村民表示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和讲座,他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依旧使用自己的农业生产经验,很少用到现代科技,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的提升路径

引领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地建设农村,是乡村振兴的一项巨大工程。在此过程中,要在充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加强农民主体性思想的宣传与学习,促使农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自觉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1、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完善与“三农”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广大农民群众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有法律法规护航。此外,国家还要鼓励农民完善当地乡规民约,为当地农民支起更加接地气的保护伞。[7]完善村级重要事项公开、公示制度,村中的重要事项和决议要主动向农民公开,村中设置村务公示栏,并及时更新补充,确保农民能够及时知晓村中事务。同时,要设置“农民监督团”,农民通过“农民监督团”对“村两委”工作进行监督,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健全农民增收保障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就是要以农民愿望为第一取向、以农民利益为第一目标、以农民满意为第一标准来建设乡村,充分调动起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农民得到实惠。[8]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农民能够过上更优质的生活,使城乡协同发展。加快落实同工同酬的劳动报酬制度,完善进城市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9]在拥有集体经济的农村,要做好保护组织成员经济权利的工作,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小农户的权益为代价。[10]

2、加强农民主体性思想的宣传与学习

基层政府要加强农民主体性知识的宣传与指导,除了传统的电视广播、知识讲座、宣传册等宣传手段,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教育、领导下基层、有奖参与活动等新的方式,把农民主体性的宣传内容融入到活动当中,使农民在活动中明白自己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潜移默化的引导农民树立主人翁意识以及责任感,并正确的运用农民主体性来建设农村。

3、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明确党在“三农”工作中的领导地位,把党的方针政策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带入到乡村建设中。还要注重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结合在一起,[11]二者优势结合劣势互补,通过党的方针带领农民参与农村建设,激发农民主体性的发挥。

村“两委”要按照党的战略部署做好农村的各项工作。村干部要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以及中央一号文件,吃透文件的实质。要选拔优秀大学生、研究生等高素质人才,想法设法的留住优秀人才。同时,也要主动加强农村与大学、研究所、农业企业的合作交流,引进知识以及科技成果,并为其提供研究实习基地,双方共同发展,互惠互利。[12]要加强村民理事会等组织形式在农村自治中的积极作用,[13]使农民有机会、有條件参与乡村振兴的布局规划、政策制定。

4、提升农民专业素养

农民拥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是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的基础。我国农民人数众多且分布不均匀,难以进行全民普及的农民培训。为此,要提高培训的效率和针对性,产学结合,[14]加大培训力度,根据农民需求,分类培养。面对广大农村居民的发展需求,要做到应培尽培,并且逐步提高培训课程的培养要求,整合多种社会资源进行职业农民的培训。要建立健全职业农民使用制度,规范职业农民的资格审核以及从业人员管理的规章制度,创新培养形式,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返乡下乡,做好返乡下乡创业创新这篇大文章。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城乡对接,搭建好引才聚才用才平台,并针对人才培育的难点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15]

【参考文献】

[1] 刘守英.乡村振兴战略是对重农业轻乡村的矫正[J]. 农村工作通讯,2017(21)51.

[2] 贺雪峰.谁的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前提[J].探索与争鸣,2017(12)71-76.

[3] 周星宇.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和基层干部参与主体积极性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8(18)255-256+267.

[4] 马晓河.乡村振兴要关注四方面的问题[R].北京:清华大学.2019.

[5] 刘合光.激活参与主体积极性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农业经济问题,2018(01)14-20.

[6] 秦旭慧,梁剑峰.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民主体意识的培育[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6)737-742.

[7] 吴国宝.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N].东方城乡报,2018-03-06(A03).

[8] 陈韵.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J].上海农村经济,2018(07)16-18.

[9] 张天佐.关于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的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7(24)24-26.

[10] 杜鹰.小农生产与农业现代化[J].中国农村经济,2018(10)2-6.

[11] 韩俊.谱写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8-11-05(007).

[12] 孔祥智.村“两委”是乡村振兴的关键[J].农村工作通讯,2017(22)44.

[13] 高昕,庄少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J].决策探索(下),2018(10)70-72.

[14] 李倩.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8(24)208.

[15] 杜鹰.从三个农业大市看乡村人才振兴[R].北京:清华大学.2019.

【作者简介】

芦 玉(1996—)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发展.

张素罗(1966—)女,河北保定人,管理学博士,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村公共管理、农业经济管理,本文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乡村振兴战略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