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佳诺 敬龙军
摘 要:通过课例背景、教学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四个方面的研究,以一节游泳课为例,对仰泳出发技术中“预备姿势”、“准备动作”、“起跳”、“腾空入水与滑行起游”四个阶段的技术动作进行了教学设计,以及设计意图的解析。课例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使学生能深入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坚持教学设计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趣味性。但是,课例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欠缺考虑,在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高中生;游泳;仰泳出发;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9.05.002
1 背景信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具备了游泳教学的场地和环境。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健康第一”、“开足开齐体育课”等教学理念,将游泳设为必修课是极有必要的。普及游泳教育就是普及安全教育,学生在游泳课程中不仅是学习运动技能,也是收获一项自救和救人的技能。通过游泳课的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塑造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此之外,游泳还是时下最受欢迎、受众最为广泛的运动项目之一。现如今,通过游泳放松避暑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发生的溺亡事故也接踵而来。这些事故都是人们缺乏游泳技能、知识所造成的弊端,并且它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是致命的。因此,学好游泳就成了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在诸多游泳姿势中,仰泳是唯一一个在水中开始的,故而仰泳出发技术就成了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
本文将以一节游泳课为例,深入阐述游泳教学中的重难点及仰泳出发的技术内涵。同时,笔者将针对过往游泳课总是千篇一律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确保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
通过本次课例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和反思,对仰泳出发动作及游泳的学习有了基本的掌握,同时针对旧课堂的缺点做出了改进。在游泳教学过程中,安全永远摆在第一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在游泳池旁边观察,不能掉以轻心或存在侥幸心理,在确保每一位学生安全的基础上,老师应该以身作则,将标准的技术动作示范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除了速度以外,技术动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是避免学生因为错误的游泳姿势导致受伤。
2 案例正文
2.1 准备部分
2.1.1 课堂常规
上课铃响后,班级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并向教师报告出席情况。师生之间进行问好,老师简单交待本堂课程需学习的基本内容。
2.1.2 组织分组
以4人为单位,将男生分成5组,女生分成4组,每组选择一名运动技能较强的学生为组长。
2.1.3 热身运动
带领学生进行常规热身活动,时长控制在6分钟左右。
设计意图:防止运动损伤,避免在水中抽筋,遭遇安全事故。热身运动的活动量也可以根据气温的高低而定,一般做到身体微微出汗即可。游泳者下水后,其实也可以做一些水中换气练习,以便更快地适应水中环境。
2.2 基本部分
2.2.1 基础动作示范
正式示范前,老师先为学生播放一组仰泳比赛的精彩集锦,并将获奖运动员的出发姿势特写剪辑下来,供学生欣赏。
在学生有了初步认识后,用指令和亲身示范教学:
(1)预备姿势:运动员在水中两手握住出发台上的握手器。两腿屈膝,贴近胸部两脚掌蹬住池壁,脚与水面平行或略低于水面,两脚的位置要利于蹬壁;两臂伸直,身体自然放松,似悬挂于出发台上。
(2)准备动作:当听到“各就位”的口令时,立即曲臂把身体最大限度地向上拉起,使身体大部分露出水面,并低头含胸(这可使身体重心抬高,为起跳创造有利条件)。
(3)起跳:当听到出发信号时,运动员向后上方仰头,同时伸展两膝和髋关节,使身体向上升起,继而用两手向下、向内推按扶手,使两肩和身体上半部向后上方抛起,两臂开始水平地由侧向前摆动,两腿用力后蹬,起跳角度约为15°~25°,在蹬离池壁的过程中,略挺胸抬头,身体成背弓形。两臂侧摆时略低于身体平面,同时髋、膝、踝配合摆臂做充分伸蹬,此时身体的大部分(直至小腿中部),均露出水面,继而进入腾空阶段。
(4)腾空入水与滑行起游:腾空时,保持蹬出时挺胸、仰头的身体姿势,使重心不至于过早下落,當两臂侧前摆超过肩平线后,两臂和肩开始下降,而臂和打腿继续向上,使身体移动路线呈抛物线,当两臂摆至前方时,头部迅速恢复到正常部位,并夹于两臂中间,使身体入水时保持流线型,利于水中滑行,当滑行速度接近游泳速度时开始打腿(或做类似海豚泳上下打腿的潜泳动作,规则规定潜泳距离不得超过15米),待身体露出水面后再接正常配合动作。
示范这四组动作过后,再让学员进行分组练习,老师负责检验每组组长的动作,组长再去检查组员。
设计意图:令学生掌握仰泳出发的基本要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教学效率加快,学生更能在互动中增添兴趣。
2.2.2 在练习标准下复习仰泳出发
令学生下水练习仰泳出发动作,分组练习约15分钟后,以小组为单位轮流示范练习成果,并让其余小组给予点评和建议。在学生示范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项易犯错误:
(1)只抓住游泳池的边沿。
(2)脚平行地贴在池壁上,导致很容易滑下水。
(3)因过于努力想把身体拉出水面,脚后跟碰到了臀部导致过于蜷缩。
(4)向后甩头,下巴过于向内卷,背部太僵硬。
(5)头部没有向后,眼睛盯着水面,双手没有相触,没有流畅地进入水中。
(6)没有调整手的动作(没有成流线型)。等了很久才开始打水。
设计意图:学生在示范和点评过程中能更直观地看到自身的不足,同时也能将动作掌握的更准确。
2.2.3 不同技术水平难度的练习
在这个时候,学生对仰泳出发技术的掌握程度已经基本展现出来,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加强练习(约15分钟)。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的动作标准如下:
(1)头部向后,下巴靠近胸部。头部保持固定,脖子放松。
(2)手臂放在脑后,充分展开。小拇指首先入水。
(3)肩膀向后转动时放松,头部保持很好的固定。
(4)延展身体与水面贴近。身体以自己的中心轴转动。
(5)保持双腿贴近,采用小幅度打水(仅仅是脚趾露出水面)。
(6)从臀部开始摆腿,膝盖置于水下,保持微曲。
同时,也要指正以下几点易犯错误:
(1)注意力不够集中。
(2)头抬得太高(僵直);或头太低(容易呛水);脖子僵硬。
(3)手臂弯曲先入水,小拇指先出水。
(4)肩膀在水中保持水平;头部转动太多。
(5)臀部没入水中太多(这样会形成前进阻力),或者顶出水面。
(6)膝盖弯曲太多,甚至露出水面。整个脚露出水面。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仰泳出发技术的深入了解,对技术的把控更加专业。
2.2.4 仰泳出发技术概述
通过提问,以分组竞答的模式,回顾仰泳出发的理论知识。并最终给予成绩最差的一组惩罚,如表演节目等形式,达到活跃气氛又巩固知识的目的。课程最后,将下一堂课的内容用问答引出,使学生能够预习及初步了解。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仰泳出发动作的含义,为下一堂课的工作做好准备。
2.3 结束部分
体委集结队伍,排列好队形后,老师对课程进行简单的点评,在老师发出“解散”的口令后,学生行注目礼教师行鞠躬礼后方可解散。
3 案例思考题
3.1 先让同学轮流展示在课堂上学到的仰泳出发技术,并发出提问“和过去相比,习得该技术能感到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 ”,借此了解每个学生对技术的把控程度和理解程度,目的:让学生领悟到在仰泳中技术的重要性,改变过去只注重速度的弊端。
3.2 “在仰泳出发技术中,那个动作是难以达到标准的?”借此进一步了解学生在该技术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 案例使用说明
4.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例在于训练学生的仰泳出发技术,旨在使学生掌握仰泳出发的基本要领,将关注点从游泳的速度转移到技术动作中来。仰泳出发由预备姿势、准备动作、起跳、腾空入水与滑行起游几个阶段组成。在仰泳教学中,出发技术占据的比重是不容忽视的,这一环节对技术的要求很高,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学员动作的标准性,令学员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提升熟练度,精确掌握仰泳出发技术的核心内涵。
4.2 适用范围
适用对象:高中体育课程教师、体育教育教学专业本科生、健身俱乐部。
适用课程:课程教学、案例研究。
4.3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预计学生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如下:
4.3.1 认知目标
学习并掌握仰泳出发技术,使100%的学生掌握正确的出发技巧,至少60%的学生能熟练运用。
4.3.2 技能目标
(1)通过教师示范,能按照教师指令,完成正确的动作,动作与示范标准一致。
(2)确保在练习过程中没有多余的动作。能学习并掌握仰泳出发动作的细节。
(3)能够按照顺序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形成正确的仰泳出发动作。
4.3.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对细节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学生体能素质的全面发展。
4.4 教学建议
时间安排:高中生体育课2周,每周1节,1节60分钟。5分钟热身,15分钟技术教学,15分钟分组练习,10分钟展示评比,10分钟再度练习,5分钟放松总结。
环节安排:在课前优先让学生了解仰泳出发技术的基本内涵,并通过比赛视频让学生了解基本动作。
人数要求:25人左右的班级教学。
4.5 教学方法
随着素质及能力教育的全面推进,在高中阶段开展游泳课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施教过程中,大多数学校片面地强调游泳教学的竞技性,忽视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致于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到游泳的意义和魅力,最终导致教学成果不尽如人意。
4.5.1 课前运动热身方式
摒弃过去热身运动的枯燥与单调,在动作示范前,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组筛选的仰泳比赛,以运动员标准的姿势和比赛的紧张气氛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教练亲自示范,带领同学掌握每一个预备动作。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加强学生间的互动,老师可以安排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指导较弱的一方。将学生分组,轮流完成动作,让其余小组点评,以此检测每组动作学员的学习情况。
4.5.2 运用演练式教学法
光是理论和岸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游泳教学中,演練法是十分常见且必要的。通过演练法,使理论和实践接轨,学生理解深,接受快,技术动作能事半功倍的增强,教学效果能显著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延续上一环节的分组,先让学生们自行下水练习,老师再分组给予技术点评,使学生在不断练习中将重心放在技术上。
4.5.3 利用提问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在课堂的结尾,老师通过提问引出学生对仰泳出发技术的理解,同时也积极让学生提问,在解答过程中增强学生对该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提问过后,对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较弱的进行鼓励,并给出建议。再以提问引出下一堂课程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提前有所准备。
4.6 教学反思
笔者经过反思,认为本课例在这几个方面比较成功:
4.6.1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本节课教授仰泳出发技术,教学过程中技术动作讲解到位,步骤清晰,节奏明快,学生能充分学习到仰泳出发技术的每一个动作。同时,也辅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明白技术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很重要的。
4.6.2 教学设计多样化,让学生领略到课堂的乐趣
传统课程的乏味单一会慢慢地消磨学生的兴趣,本课例中加入了多媒体和团队合作比拼的元素。通过观摩比赛,学生能从中勾起兴趣,并产生模仿、提升自己的动力。在课堂中,让得分最低的小组进行节目表演,为课堂的最后增添了愉悦的气氛。
4.6.3 充足的巩固与练习,学生学习程度深入
给予了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且在中途进行检查,使得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吸收仰泳出发技术的内核,掌握的技术也不仅仅只是浮于表面。在练习过程中,学生既可以通过分组练习,一对一地解决难题,同时也会在老师的中途检查过程中了解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为正确的练习打下了基础。
4.6.4 在培养学生的仰泳技术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在分组教学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因为课时有限,所以采取分组法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以及自己的完成度是否达标。学生在分组中也培育了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通过互动与身边的朋友更亲近了,对课堂的喜好程度也随之增加。
4.6.5 不足之处
分组练习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促進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不排除有个别学生会形成过强的竞争意识,对别的学生产生敌意。在评比中失败的话,很可能会丧失自信心,对课堂产生抵触情绪。
课程的趣味性还不够充分,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面略显欠缺。竞技的意识过强,反而会打击到基础差的学生对游泳的兴趣。另外,很长一部分时间都是在练习同样的动作,学生可能会产生倦怠的心里,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到了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曾振豪,高强.运用频谱教学风格教授体育课(七)游泳技术的教学案例与计划[J].中国学校体育,2012(07):80-83.
[2] 朱诚.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在普通高校游泳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 陈立新,张明飞.高校游泳普修课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构想[J].游泳,2002(03):26-27.
[4] 张细谦.从国外体育教学内容的演进看我国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J].体育与科学,2002(02):10-12.
[5] 李岳进.对普通高校游泳教学的几点思考[J].游泳,2001 (02):25-26.
[6] 宋义增.普通高校游泳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03):393-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