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信息技术,盘活化学课堂

2019-11-26 13:02沈永宏
文理导航 2019年35期
关键词:化学融合信息技术

沈永宏

【摘 要】在新的教育教学常态下,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化学中的抽象知识具体化,危险实验安全化,对实际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经验总结,从多个维度入手,从自己熟悉的专业出发,探究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融合之道,以期盘活课堂,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融合

一、现状调查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被称之谓“生姜米”,意思是几乎和每种课堂都很“搭”。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教学变革,成了课堂的得力助手,无论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用于创设情境,还是在项目式教学中改变课堂架构方法,都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效率。国家在教育信息化2.0后,对学校的硬件投入加大,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实物展台等在学校的建设中已基本到位,对软件平台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也加大了力度。化学教师要娴熟利用这些设备和软件,提高课堂效率、盘活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二、实施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赋予了传统教育新的亮点,在课堂上大放异彩,它以强大的生命力,在新课改的课堂中落地生根。若在化学课堂中能将两者融合,則能不断拓展化学教育理论体系,挖掘化学实验的实践体系,盘活化学课堂。

(一)激趣

激趣是教师每节课都要首先思考的问题。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素材,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化学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一章为例,在植物中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作用各不相同,那么如何让学生明白这样的道理呢?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在计算机中进行一个小游戏(这是我们在软件资源库中开发的)。在拖动不同微量元素的滑块时,植物会显示出不同的高度,花和叶子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实践证明,学生对这样的游戏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在游戏中学习,学生迅速掌握了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作用。教育而过程不囿于文字、图形或视频,以更多的展现形式,如游戏、VR实验等,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关注,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二)改法

化学教学中,教师捧着课本,拿着模型,“吐着白沫”讲着化学原理知识,在自己的脑海中描绘想象着分子的结构、各种元素的性质、各种生命的基础,黑板上粉笔飞舞的板书……学生在座位上瞪着眼发直,闭着眼陶醉,效果显然不佳。现在,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相结合,有效改变了教学方法,也就是改法,将化学知识更加具直观、立体、动态地展示给学,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

比如,在化学教学中,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拿放大镜也不能看出来的,确实难以言表。以往,我们一般借助模型,把模型在讲台上一摆,似乎变得有些直观,而学生的脑海中有时是无法将两者实际联系起来的。而通过信息技术则能改变这种局面,用物质结构的三维动画可轻易解决这样的问题了,不管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化学的魅力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都能得以展现。另外,学生可以翻转课堂、主动探究、提出问题,经过不断的反复观看操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被解决,改法有效强化了教学效果。

(三)增效

实验是化学的实践基础。但有些实验在课堂环境下是无法完成的,有时因为条件限制,有的实验具有一定危险性,还有的实验存在操作时间长、重复性差、现象不明显,学生观察时容易忽略,通过理论讲述的方法,无论多么精彩,学生也难以融入其中。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则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比如,在进行“煤的干馏”实验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让学生细致观察,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学生可反复揣摩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拓源

在信息社会将学生困在课本里是不行的,学生的视野应该是开阔的、开放的。拓源,就是对学习资源的拓展。课堂中一本书、一支粉笔远远不够。利用信息技术,可拓展资源。比如,在学校网络平台或教育局云安全平台空间,学生可以得到相应的专题知识、微课等资源,也可以通过访问学科网等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能使学生更快、更多、更直接地接受化学知识。

三、推广措施及策略

我们已经知道信息技术的作用,那么盘活化学课堂教学就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从多个维度入手,寻求最佳途径,达到盘活效果,推进化学教学的深入开展。

(一)理念认识

当前,许多高中化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作用认识不清,尤其对高中化学虚拟实验的了解不够,对其应用范围不甚明了。因此,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念认知。同时,利用装备室的资源优势,对教师开展远程教育,先后对虚拟实验、微课等进行学习,让教师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方便和神奇。比如,本地区经济条件较好,教师普遍使用智能手机,为此,可引导教师采用移动授课助手。通过这样的软件,教师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播放教学视频,直接通过软件推送到教室的白板上,能够实现手机和授课屏幕的双向互动,也可以同屏批注,学生作业实物拍摄展示。教师讲课时间不一定再站在讲台上,而是可以走进学生,助力打造沉浸式课堂,这样“随心所欲”地和学生一起学习,教师也会乐在其中。

(二)技术提高

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融合的效果。试想,一节课教师用于摸索电教设备的时间较长,学生的耐心也就丧失;同样,教师为了制作课件,请信息技术教师帮忙也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因此,教师的电教能力直接关系到硬件能否得充分应用,学生能否从中感受到新意。目前,海安市中小学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备齐全,较高层次的软件安装到位。因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项目式学习、融合竞赛、科创比赛、电教相关比赛、微课录制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均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也产生了大量优质资源,有助于资源共享、盘活课堂。

海安市云数据中心整理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将网络中原本有错误的一些信息进行过滤,通过及时的整理、归纳、总结,将相关技术要点、方法上传到云数据资料库,以便教师快速查找和应用,技术支持上有了保障。另外,智慧课堂让教师能够及时查看学生作业,及时作出课堂评价。对学生来讲,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错题归类。学生每天的学习量很大,再将化学甚至所有科目的错题整理出来,无疑比较费力。对此,学校可从技术层面解决这个问题,借助学校智学端,将每个学生的错题自动汇集,再形成动态评价,通过技术层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目前,仅在化学课堂中的部分实践,就发现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三)内容融合

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信息技术,产生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信息技术中的影音、视频、动画等都能有效吸引学生,这需要教师在内容设计中融合这些技术,以彰显优势。比如,对“原子结构”等微观世界的学习,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呈现,加深学生的理解。亦可以通过动画对水分子的电解等进行模拟显示。另外,一些化学实验也是可以通过VR进行学习。比如,我们在全市设计的虚拟二维元素周期表,不再是常规的元素周期形式,还有大量立体的图片模式,在具有实例的情况下,更清晰地展示元素性质和特点。

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和策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让这些用高价格购买的设备不再是摆设,而是成为当前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宝物。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这样的引领作用,让这些设备在各个学校不再被束之高阁,而是为课堂教学助力,为课堂添砖加瓦,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国援.信息化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04):29-30

[2]张建承.基于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02):36

猜你喜欢
化学融合信息技术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