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大鹏 陈明辉 叶娜
摘 要:通过对479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检验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道德与一般道德在意向、判断和行为上的关系。结果表明:(1)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育情景和一般情景中反社会行为的道德意向、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以及亲社会行为的道德意向存在显著差异;(2)体育专业男大学生在体育情景中反社会行为的道德意向、道德行为以及一般情景中亲社会行为的道德意向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体育情景中反社会行为的道德判断上得分显著低于女生;(3)身体对抗性项目大学生在体育情景中反社会行为的道德意向、道德行为以及亲社会道德行为上得分显著高于非身体对抗性项目大学生,在道德判断上显著低于非身体对抗性项目大学生;(4)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道德与一般道德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体育道德对一般道德具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
关 键 词: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道德;一般道德;道德意向;道德判断;道德行为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9)05-0123-06
Abstract: The authors carried ou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479 university studen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so as to ve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orts morals and general morals of university stud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in terms of intention, judgment and behavio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followings: 1) in sports scenarios and general scenarios, the moral intentions, moral judgment and moral behaviors of antisocial behaviors as well as prosocial behavior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2) the scores of male university stud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in the moral intentions and moral behaviors of antisocial behaviors in sports scenarios and the moral intentions of prosocial behaviors in general scenario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female students; their score in moral judgment of antisocial behaviors in sports scenario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female students; 3) the scor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body contesting events in moral intentions and moral behaviors of antisocial behaviors in sports scenarios as well as prosocial behavio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non body contesting events, their score in moral judg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non body contesting events; 4)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ports morals and general moral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sports morals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ion effect on general morals.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ports moral;general moral;moral intention;moral judgment;moral behavior
近些年運动中的道德行为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1-2]。研究表明在运动情景中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诸如伤害对手、欺骗等反社会行为[3-4],以及帮助摔倒的对手和受伤队员、鼓励队友等亲社会行为[5]。尽管对运动领域的体育道德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于运动员在运动情景之外的道德行为却知之甚少。要实现体育运动的德育价值,必须从运动项目自身入手进行改变,使其道德判断标准与个体一般生活情景的道德判断标准保持一致。基于此,本研究以体育专业大学生为参与者,通过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比较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育情景和一般情景中的道德特征,分析不同运动项目、性别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体育道德与一般道德发展的关系。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采用随机整班抽取的方式在武汉市两所体育院校共抽取了5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6份,有效问卷479份,有效回收率95.8%。有效参与者中男性261人,女性218人,平均年龄(19.05±0.846岁),平均运动年限(4.33±2.75年)。根据本研究调查对象所从事运动项目类型将其分为非身体对抗项目(健美操、艺术体操、健身健美、武术表演、田径),共174人;身体对抗项目(跆拳道、散打、篮球、足球),共168人;隔网对抗项目(网球、乒乓球)共137人。
1.2 研究方法
两难故事法是指通过设计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两难故事,让参与者在两难推论中做出是非、善恶的判断并说明理由,以此来评价参与者的道德发展水平。该方法最初由科尔伯格(Kohlberg)提出并逐渐完善,目前道德两难情景是道德研究领域用来测量个体道德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测量个体的道德判断、道德意向和道德行为。本研究在参考前人研究[6-7]的基础上,设置了运动情景和学校情景中的道德两难故事,编制道德意向、判断和行为测量问卷,分别用来测量个体的体育道德和一般道德。这些道德两难故事包括亲社会情景(如帮助队友或同学)和反社会情景(如指责队友或同学)。对于道德意向的测量是通过调查个体实施所表述行为的可能性程度来获得(从“完全不可能(1)”到“完全可能(5)”),道德判断是通过个体对实施反社会行为(如欺骗)或拒绝亲社会行为(如拒绝帮助他人)的认知来测量(从“完全没有错(1)”到“完全错误(5)”),对于道德行为则通过调查对象报告过去一年里表现出所描述的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的表现进行评价(从“从来没有(1)”到“非常多(5)”)。
问卷编制完成之后请3名英国和1名土耳其的体育道德研究专家对情景选择的合理性和问题设置的科学性进行评价,并对情景和条目的表述准确性进行讨论,然后请1名中国社会心理学博士再次对问卷进行评定,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最终形成具有良好内容效度的问卷。最终问卷包括8个道德两难情景(体育道德情景和一般道德情景各4个),情景主题主要涉及欺骗、指责、助人、支持等反社会道德情景和亲社会道德情景,每个情景后面有3个问题分别测量个体的道德意向(如“你有多大的可能会做出假装受伤倒地的行为?”)、判断(如“你觉得做出假装受伤倒地的行为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吗?”)和行为(如“在过去的一年里你做类似这种行为的频率是多少?”)。问卷共包括24个条目,采用Likert 7点计分方式评分。经检验本研究中问卷6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694~0.742,总体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12,间隔两周的重测信度检验结果显示问卷的总体相关系数为0.870 (P<0.01),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个体体育道德和一般道德水平的有效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教学课前集中发放问卷,学生当场完成后统一回收的方式收集获得研究数据,主试由3名心理学研究生在培训之后担任。测试过程中统一指导语和测试程序。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通过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主要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道德与一般道德的比较
为了检验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道德和一般道德在意向、判断和行为上的差异,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道德与一般道德在反社会行为的道德意向(t(1,478)=-10.72,P=0.000)、道德判断(t(1,478)=-3.23,P=0.001)、道德行为(t(1,478)=-10.78,P=0.000)以及亲社会意向的道德行为(t(1,478)=-4.33,P=0.000)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各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 体育道德与一般道德的性别差异
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体育道德与一般道德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发现:在亲社会道德方面,仅在一般情景中的道德判断(t(1,478)=2.75,P=0.006)上表现出男生显著高于女生的现象,其余道德维度之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别差異(P>0.05)。在反社会道德方面,体育情景中的道德意向、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上均表现出显著性别差异,男生在道德意向(t(1,478)=4.01,P=0.000)和道德行为(t(1,478)=4.79,P=0.000)上显著高于女生,而在道德判断(t(1,478)=-2.60,P=0.010)上显著低于女生。在一般情景中反社会道德的各维度上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别差异(P>0.05)。
2.3 体育道德与一般道德的项目差异
为了检验不同项目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育道德和一般道德上的差异,研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见表3)显示:在体育情景中,不同项目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亲社会道德行为(F(2,478)=5.50,P=0.004)、反社会道德意向(F(2,478)=3.93,P=0.020)、反社会道德判断(F(2,478)=7.15,P=0.001)和反社会道德行为(F(2,478)=12.87,P=0.000)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非身体对抗项目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亲社会道德行为、反社会道德意向和反社会道德行为上的得分显著低于身体对抗项目的体育专业大学生(P<0.05),而在反社会道德判断维度上的得分则显著高于身体对抗项目的体育专业大学生(P<0.05)。不同项目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一般情景中亲社会和反社会行为的道德判断、道德意向和道德行为上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2.4 体育道德与一般道德的相关研究
为了检验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道德与一般道德的相关性,研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Pearson 相关检验。结果(见表4) 显示: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育情景和一般情景下的道德意向(r=0.412,0.479)、道德判断(r=0.634,0.422)和道德行为(r=0.570,0.492)上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在体育情景和一般情景中,亲社会道德意向(r=0.412)与反社会道德意向(r=0.479)、反社会道德判断(r=0.422)和反社会道德行为(r=0.492)之间;亲社会道德判断与反社会道德意向(r=-0.177,-0.126,-0.139,-0.100)、反社会道德判断和体育情景的反社会道德意向
(r=-0.390,-0.221)之间;亲社会道德行为与反社会道德行为(r=0.419,0.434,0.363,0.341)和体育情景的反社会道德意向(r=0.102,0.117)之间;反社会道德意向与反社会道德判断(r=-0.390,-0.221,-0.236,-0.393)和反社会道德行为(r=0.398,0.250,0.236,0.412)之间;反社会道德判断与反社会道德行为(r=-0.248,-0.134,-0.220)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P<0.05)。
在相关检验的基础上,研究以一般道德各维度为因变量,体育道德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检验体育道德对个体一般道德的预测效应。研究结果(见表5)显示: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道德的道德判断(β=0.147,0.101)和亲社会道德意向(β=0.329)对一般道德的亲社会道德意向具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亲社会体育道德判断对一般道德的亲社会道德判断具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β=0.605);体育道德亲社会行为(β=0.500)与体育道德反社会行为(β=0.144)对一般道德亲社会行为具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体育道德反社会意向对一般道德反社会意向具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β=0.424);体育道德亲社会意向(β=0.131)与判断(β=0.195)和反社会判断(β=0.340)则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一般道德反社会判断;体育道德各维度除了亲社会判断之外的亲社会意向(β=-0.087)、行为(β=0.305)和反社会意向(β=0.095)、判斷(β=0.083)和行为(β=0.328)维度均表现出了对一般道德反社会行为的显著预测效应。
3 讨论
3.1 体育道德与一般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育道德和一般道德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反社会行为的道德意向、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上。个体在体育情景中的道德意向、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水平显著低于一般情景中的道德水平。另外,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育情景中亲社会行为的道德行为水平也显著低于一般情景中的道德行为水平。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6],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一般道德和体育道德发展的非同步性。
但也有研究者指出,个体在体育运动中使用了不同于一般生活情景的道德判断标准,反映出个体的体育道德和一般道德发展水平和变化规律的差异[4-7]。研究表明,个体在体育运动中通常表现出比一般生活情景中更不成熟的道德判断标准,并且在体育运动情景中做道德判断时将一般道德判断标准暂时停止[7-9]。
Kavussanu 等[6]认为体育运动提供了一种特定情景,使运动员以个体或集体的形式与其他个体或集体进行竞争,这样同伴或队友就成了运动员心中的“自己人”,而对手就成了心理上的“敌人”,这种对立的竞争关系又不同于班级内部同学之间或小组之间的竞争。心理上的认知差异也是造成个体在运动情景和学校情景中道德意向、判断和行为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有研究者认为运动员在体育情景中对同伴的关心以及对运动团体的忠诚也是其道德发展不同于一般情景的重要原因[10-11]。
另一方面研究结果又反映出无论是亲社会行为还是反社会行为,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一般情景和体育情景中的道德意向、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上存在中度到高度的显著正相关。此外,在道德意向、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之间也存在密切关系。
本研究结果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道德与一般道德之间存在着复杂关系,既表现出一定的共性,但也存在差异,同时个体体育道德的发展水平在大多数维度上可以显著预测一般道德的发展水平。反映出个体在不同情景中做出道德判断时可能采用了不同的判断标准,并基于此标准做出不同行为反应[7],但两者之间又非完全并行独立发展,而是存在相互作用。个体在一种情景(体育&一般)中的道德发展会(积极或消极地)影响到另一种情景(一般&体育)中的道德发展。因此,对于“运动是否能够塑造个体良好个性”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仍然需要辩证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做出“是”或“否”的绝对性判断。
如何发挥体育的德育功能,需要体育参与者、体育教师、教练、父母及管理者共同参与,建立正确统一的体育道德与一般道德判断标准,营造良好体育道德氛围,对体育参与者进行正确教育与引导。
3.2 体育道德与一般道德的性别差异
体育专业男大学生在运动情景中表现出反社会行为的道德意向和道德行为显著高于女生,而在对反社会行为的道德判断水平上则显著低于女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一般情景中体育专业男大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道德意向也显著高于女生,其余维度之间未发现显著性别差异。之前关于运动员体育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的研究也得到了一致结论[6,12]。
研究结果首先说明,不同性别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对一般情景中的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的道德发展上具有一致性。在对待学校情景中与同学之间的道德问题时具有较一致的意向、判断标准和行为水平。在学校情景中,不同性别的学生所受到的道德教育和学习环境基本相同,同学之间、团体之间的界限也没有运动情景中的明确,利益冲突相对较低,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低于运动情景。因此,个体在道德发展上的性别差异较小。
其次,研究發现在体育情景中,不同性别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差异仅表现在针对反社会行为方面,在亲社会行为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在运动情景中遇到个人或自己所在团体利益受到威胁或冲突时,男性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另外一套道德认知系统来判断、指导自己的道德意向、判断和行为,而这种认知系统往往又是被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认知系统所不允许的。但在一般情景中男性又使用了适用于一般日常生活的道德认知系统,这就造成个体在一般情景中道德发展的大部分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另外,在体育情景中个体的成就目标和道德推脱也可能是体育道德发展产生性别差异的原因[6,13]。
3.3 体育道德与一般道德的项目差异
一方面,研究结果反映了不同项目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一般情景中道德发展以及体育情景中亲社会道德发展的一致性和运动情景中反社会道德发展的差异性。不同身体对抗程度的体育项目在道德发展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体育情景中的反社会道德上,尤其是像足球、篮球、散打这类直接身体对抗性体育项目个体在体育情景中的道德意向、判断和行为水平显著低于非身体对抗项目个体。Kavussanu等[6]研究发现,高身体对抗性体育项目的运动员表现出了显著高于中等身体对抗项目运动员对对手的反社会行为。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运动中身体对抗因素对个体在运动中反社会道德发展的影响。相对于非对抗性项目,身体对抗性项目中会产生更多直接诱发道德冲突的情景。此类运动项目规则允许在比赛中发生身体对抗,而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身体对抗往往是违背社会规范,也是不被允许的。长期专项训练和竞赛参与,会使个体形成一套适用于运动情景中的道德标准,在反社会道德冲突时暂时搁置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意向、判断和行为标准。
由于本研究所调查样本中仅有1名女生为隔网对抗项目,因此本研究未做性别与项目的多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对性别和项目因素的综合作用进行全面分析。今后研究可以扩大样本量和类型,以检验不同因素之间的综合作用。
参考文献:
[1] KAVUSSANU M. Moral behavior in sport: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2008,1:124-138.
[2] KAVUSSANU M,WILLOUGHBY A R,RING C. Moral identity and emotion in athletes[J].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2012,34:695-714.
[3] KAVUSSANU M,SEAL A R,PHILLIPS D R. Observed prosocial and antisocial behaviors in male soccer teams: Age differences across adolescence and the role of motivational variables[J].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2006,18:326-344.
[4] SHIELDS D L,BREDEMEIER B L,LAVOI N M,et al. The behavior of youth,parents,and coaches:The good,the bad & the ugly[J].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haracter Education,2005,3:43–59.
[5] KAVUSSANU M,BOARDLEY I D. The prosocial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in sport scale[J].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2009,31:97-117.
[6] KAVUSSANU M,BOARDLEY I D,SAM S,et al. Bracketed morality revisited:How do athletes behave in two contexts?[J].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2013,35:449-463.
[7] KAVUSSANU M,RING C. Moral thought and action in sport and student life:A study of bracketed morality[J]. Ethics & Behavior,2016,26:267-276.
[8] BREDEMEIER B,SHIELDS D. Divergence in moral reasoning about sport and everyday life[J]. Journal of Sport Sociology,1984,1:348-357.
[9] BREDEMEIER B,SHIELDS D. Game reasoning and interactional morality[J]. 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1986,147(2):257-275.
[10] BREWER M B.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Social categorization,in-group bias,and out-group prejudice[M]//KRUGLANSKI A. W,HIGGINS E. T. Social psychology: Handbook of basic principles (2nd ed.). New York:Guilford,2007:695-715.
[11] GRAHAM J,HAIDT J,KOLEVA S,et al. Moral foundations theory:The pragmatic validity of moral pluralism[M]//DEVINE P,PLANT A.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San Diego,CA:Academic Press,2013:55-130.
[12] TSAI E,FUNG L. Sportspersonship in youth basketball and volleyball players[J]. The Online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2005,7(2):37-46.
[13] PARISI I,MOURATIDOU K,KOIDOU E. Effects of motivational climate,type of school and gender on students moral competences in their daily life and physical education[J]. Trends in Sport Sciences,2015,1(22):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