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娇
小学阶段进行整本书阅读不但成为了可能,而且成为必须要做的事情。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一、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原因
叶圣陶先生1941年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当时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叶老当时并未提及小学。2001年7月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在现实的教学生活中并没有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原因可能有多种:一是没有认识到其理论价值;二是没有关注到其实践价值;三是忙于课程教学,无暇顾及。
二、“整本书”阅读的实施方法
(一)引导
在学生自主阅读后,引导学生画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具有激发思维记忆 ,暂存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好处,还可以帮助我们理清事物关系,并且在使用思维导图时,大脑并不是一次性思考很多问题,而是一层一层地进行分析,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加深记忆。顾名思义,这张图就是这本书的“地图”。用地图式的图表梳理内容、脉络,整理故事情节,清理人物关系。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无疑又是对书的再一次阅读,有利于加深印象,乃至在今后的时间里,拿起这张导图,这本书的内容一目了然,记忆如初。
(二)指导
摘抄的好处是在摘抄过程中增加阅读量。摘抄词语和句子和段落,尤其是一些“新词”,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句子包括最能打动人心的句子,有哲理性的句子,修辞手法很形象很生动的句子,读起来很有节奏感或者有韵律的句子。段落可以侧重于开头与结尾、人物心理、环境描写等。“读”是为了“用”,坚持摘抄,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批注式阅读能促成学生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它是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积极对话的过程,更能培养学生成为“能动的读者”。而如果缺乏了这一指导过程与方法,则极容易造成学生的“浅阅读”,这样根本无法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更无法达到“能动”的目的。以《狼王梦》为例,母狼紫岚一心想让自己的狼儿夺取王位,不顾一切,千方百计,竭尽全力,虽然希望一次次变成失望,孩子一个个死去,但她没有灰心,至死不悔。学生一方面被她伟大而强烈的母爱感动,一方面又因为她为了一个当狼王的梦想,把孩子一个个推向了绝路而不理解。書中处处流露着紫岚对孩子们的爱,但也为了培养成她所谓的“超狼”,心里矛盾,于心不忍,情感交杂,还有作为母亲的无奈,以及在狼族的胜者为王的悲哀,这些复杂的情感纠葛,都要靠老师悉心引导。
(三)疏导
受认识、情感的制约,学生在阅读时理解上肯定会有一些偏差与困惑,尤其是在“三观”的认识、取向上。凶残的习性,桀骜不驯的样子,总是背负着狼子野心,六亲不认,凶恶的骂名,这就是狼。但在沈石溪的笔下,却刻画了为了让自己的狼儿当登上狼王的宝座,呕心沥血与命运作斗争的伟大母亲;在狼的世界里,胜者为王。母狼紫岚为了让孩子们登上狼王的宝座,从小就培养狼儿所特有的野心,以及能在狼群中立威的能力,可这些都符合“人道”吗?这些无不使的我们联想到人类的教育问题,我们的父母是否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是否也把自己的希望意愿加在子女的身上,是否对子女的教育过于急于求成。作为教师,此时必须适时加以拨正与解惑。
(四)小组交流汇报
汇报课应该是学生的自主交流过程,对整本书更高层次更深入认识的过程。学生通过交流,不是对书本内容的机械重复,而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原有故事进行调整与反思,总结与提升,在原本认知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教师要将书本内容、价值思想与学生当下的生活实际进行深入的联系。事实上,无论阅读的书目多么优秀,如果没有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链接,学生也就难以达到阅读效果,更难以对学生的身心形成有效思考与体验。根据阅读进度,教师适时地展开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谈体会、谈感悟、谈收获。小组成员人人谈。个人谈完后,互相提问质疑,这样既杜绝了“假阅读”,又能促进学生阅读。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对一件事物保持热情的时间为18个月,可阅读是一辈子的事,而阅读习惯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这就需要让学生对阅读始终保持兴趣与好奇,成为能动的读者,那评价就是一剂良药。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叶森然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