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娥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铺集小学 山东 胶州 266300)
乡村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积淀下来的丰厚遗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应继承和发展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同时赋予它新的内容和形式。然而在现代时尚文化冲击下,传统节日被蜕变成了单纯的假日,文化氛围日渐淡漠,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青少年一代,他们对待西方节日盲目地追随跟风,缺乏独立思考。如有些学生利用愚人节把老师作为捉弄的对象,目无尊长,破坏课堂纪律等。种种现象表明必须加强对青少年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教育,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传统节日有效延续并获得长久生命力。
社会急剧变迁,科技日新月异以及人员频繁流动,世界逐渐成为一个“地球村”。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组织形式乃至文化意识的巨大变化,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文化的“世易俗移”,乡村地区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受西洋文化的渗透,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往往来不及清查就被外来文化的浪潮席卷而去,传统文化元素严重退化,传统文化意识和思想观念被逐渐淡化。西方万圣节和中国鬼节的遭遇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演绎的主题相似,但一个火爆,一个冷清。特色是民族性和地域性的集中体现,是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灵魂。但是目前的传统节日都是大同小异,溶入的地方传统文化元素甚少。因此创新是传统节日文化不断发展的动力。节日文化不创新,就没有永久生命力和审美情趣,更难以向高层次发展。
为弘扬中华传统,陶冶学生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文化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我校把学生喜爱的节日进行梳理,选取了21个节日作为活动主题,其中包含着爱国主义(如十一,清明等),传统美德(如中秋、重阳等),环境保护(如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珍惜生命(如世界无烟日、世界卫生日等),感恩关爱(如三八,教师节等),诚实明礼(如六一节、建队日等),遍布每个月,做到月月有主题,月月有活动。
2.1 寓节日教育于氛围营造之中。每逢节日来临之际首先制定节日活动主题,召开主题班会和国旗下讲话,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询、阅读报刊、调查访问等各种渠道收集、整理资料,知道节日的由来和风俗,开展手抄报和绘画比赛等。教育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传承本土文化之余,要尊重外部世界的文化。外来传统节日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给人类带来了文明,是人类社会前进的缩影和写照。母亲节是西方引入的,但我们同样也可以之为契机,加上一些流行元素,如教学生学唱《听妈妈的话》等等。
2.2 寓节日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是渗透德育思想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在学科教学中,老师们因材施教,从教材实际出发,适时、适度地把节日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小学阶段课程中有很多内容涉及节日教育,教师深刻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并进行充实、改编,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认同、喜爱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例如把《认识交通标志》与全国安全教育日融合,《父母的难处》与父亲节、母亲节内容融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与国庆节内容融合等等。
2.3 寓节日教育于主题实践活动之中。我们利用特定的传统节日和重大节日,积极开发其中蕴涵的教育资源,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增长知识,情感得到净化与升华。主要采用讲、吟、写、演的形式来开展“节日教育”系列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
“讲”:中国节日中有许多动听,吸引人的传说故事,低年级孩子让家长讲有关传说故事,然后讲给小伙伴听,中高年级孩子通过网络、书籍搜集,再讲给自己的伙伴听。学校还利用国旗下讲话,通过生活中真实例子,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环保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
“吟”:古代文人墨客节日集聚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学生选择各节日中古人留下的诗词,如有关中秋节的唐朝李商隐的《嫦娥》和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等,反复吟诵,使孩子们体会作者的情感、诗句的美妙、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加语言积累,扩大视野。
“写”:根据不同节日安排不同的作业和征文,如三八、母亲节和重阳节做感恩教育作业,教师节以“老师,您辛苦了”为题目的征文,“12.4法制日”听法治报告心得体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和做人。有效调动起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演”:六一期间,以古诗文化为主题组织专场文艺演出,有的班级准备了古诗吟诵、有的班级用舞蹈表现古诗内涵、还有的班级以相声、小品来表现古诗的博大精深……如今,节日古诗已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校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提出的活动内容与要求、活动形式均不同,力求体现新课标对少年儿童道德素质的要求。
通过节日活动的开展,改善了学生的精神面貌,焕发了学习、生活的热情。学生乐意过各种各样有意义的节日,深感每个节日都与己有关。学生的行为规范达标率100%。学生之间多了关心、宽容,富有了深厚的怜悯心、同情心,同学之间和睦相处,敬老爱幼,信守承诺。
综上,对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长远规划和长期努力。开设传统节日教育,让传统节日文化在乡村学校得到传承与创新,好比从小给孩子注入了必备的传统文化血液,这样在他们长大后才可能具备“造血”功能,担当起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