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峰
(江苏省沭阳县西圩中心小学 江苏 沭阳 223600)
不容否认,留守儿童心理是否健康成长,是近年来留守儿童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学界同仁通过实地调研与理论分析,兢留守儿童心理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学术研究的方式,就如何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提出了大量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一名多年一线工作的乡镇小学教师,经过多年的一线工作,对于新时期乡镇小学留守儿童学生心理成就感的研究有着深刻地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面对留守儿童存在的一定的心理问题,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一致认为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已导致亲子教育缺失,而留守儿童监护家庭教育同样面临问题。如王东字、王丽芬认为:代养人的文化程度、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也存在很大影响。高亚兵认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其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有关。一是隔代和上代监护家庭教育内容狭窄,50.89%隔代监护和24.49%上代监护家庭教育只涉及儿童的生活,对儿童的学习和品德等方面较少关心。同时,隔代监护人中68.98%是农民,学历层次普遍很低(51.09%为小学学历,35.60%为初中学历),隔代监护人的文化水平很低,不可能对儿童的学习进行指导、督促和管理,又由于年岁较大,力不从心,对儿童的个性、道德品质、行为表现等方面无精力管教;二是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在与留守儿童沟通交流方面存在沟通交流不足和对儿童情绪情感接纳不够等问题,在与留守儿童的访谈中发现:90%上代监护儿童有寄人篱下的感觉,遇到烦恼容易选择自行解决或压抑的方式;三是两种监护人的家庭教养方式存在问题,如隔代监护人较多采取溺爱、迁就,上代监护人较多采取不管不问。同时,学校教育不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实际上是与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些问题纠缠在一起而相互影响的,如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班级过大,留守儿童在学校很难得到学习以外的关怀;农村学校某些教育措施和机制失当,影响了农村儿童的教育;学校外部条件差,留守儿童分散给养多于在校寄宿,管护形成“空档”。学校教育缺失,也是留守儿童心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学校因素中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对于留守儿童,不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没有引起重视,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都没有给予特殊的照顾与指导,也没有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使得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心理渐渐变得不健康,表明学校教育的作用不明显。不仅如此,社会也存在相对应的问题。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关注,不仅是家庭、学校的责任,也有社会的责任。虽然在某些地区,已有来自社会某些方面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关心,但从整体上看并没有形成合力,因此仍显不足。留守儿童生活在社会当中,受社会的直接影响较大。然而就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社区教育还是个新鲜事物,人们甚至还没有这种意识,社会也是一个教育机构,也要承担教育的责任,而不仅仅是学校和家庭。特别在广大农村地区,这些现象更为突出。思想意识不到位,再加上落后的经济水平,目前中国广大的农村几乎没有任何形式的社区教育组织,使得农村未成年人的社区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针对这些情况,我认为,我们应该强化父母及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责任。就家庭教育而言,学者们多建议强化父母及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责任。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父母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父母应加强与代理人的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一方面,加强与代理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寻求多种途径与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母亲在家看护的单亲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与非留守儿童的差距最小,因此建议最好母亲可以在家看护孩子,尽管可能面临“父爱缺失综合症”,但只要加强与父亲的沟通,留守儿童的心理还是可以健康成长的。同时可以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就学校教育而言,我们希望通过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配备心理健康教师,设立“倾诉箱”,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同时热情关怀,使“留守儿童”融入集体生活之中。并积极建立社会教育体系。就社会教育而言,学者们认为要通过教育部门的政策引导,加强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关注。孟爱玉建议:建立农村社会化的未成年人教育监护体系。建立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体系,这些社区机构可由离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等人员构成。这是家庭、学校之外的另一种与孩子们互动的关系,同时也起到了一种沟通家庭、学校与孩子们之间关系的桥梁作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多方的支持,共同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因此,要协调多方力量,建立由基层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共青团、妇联、机关工委等相关群众性组织,共同搭建爱心教育平台,构建农村中小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体系。农村基层组织在管理机制上督促家长关注留守儿童的道德建设,与家长签订儿童道德建设责任状,实行预警机制和失范追究机制。
综上所述,乡镇留守儿童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我们也找到了原因,以及应对的方式,下面就需要我们教师严格按照要求,不断提高自身认识,发挥自身优势,重视乡镇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