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金花
(四川省中江县富兴镇初级中学校 四川 中江 618100)
俗话说,有了问题,才能够学习。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一个不会提问的学生并不一定是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因为,只有了解了知识的内容,才会发生质疑,才会对教师进行提问。相反,一名不会提问的学生,只能够代表其并没有深入理解知识,也自然不会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其次,在初中教学阶段,历史教学是一门难度较高的学科,其中不仅涉及大量的历史事件,同时也需要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们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观念会决定整体教学模式的走向。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们通常会坚持“应试教育”,会将学生的学习成绩视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从而就会应用一些能够快速提升学生成绩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例如师生授受以及填鸭式教学[1]。在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们会站在教学的制高点,对学生发布号令,进行满堂灌的教学传输。虽然,在这种教学手段下,学生们会接触到大量的历史知识,但是由于自身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其进行消化理解,所以大部分学生并不能掌握这些知识,甚至会形成较大的学习压力以及抵触心理。因此,在现代化的教学背景下,教师们就需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适当的转化,结合以人为本的观念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
比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与《秋收起义》相关的知识时,就可以结合如下手段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在正式开展教学之前,教师们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构建相关的教学课件,并未学生准备一些与井冈山会师以及秋收起义相关的视频资料。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先为学生展示这些资料,然后为学生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例如“在秋收起义的时代背景中,我国的社会形势如何?”,或者“通过秋收起义,你能够发现我国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以此对学生形成引导,使其能够带着疑问开展学习,有针对性地对知识进行了解,从而有效推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在初中教学阶段,很多教师都会将自己视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从而使得学生会对教师形成一定的畏惧心理。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们通常会表现出冷淡的态度,甚至部分教师会出现皱眉、撇嘴等不满的神态,这些情况的产生,均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影响,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不会再主动提出问题,从而会对自身的学习质量以及问题意识形成一定的影响[2]。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调整自身的教学态度,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以及问题,并给出合理化的解答以及建议。同时,在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都应该予以真诚的回答,即使问题很简单,教师也不能对学生进行敷衍或者是冷嘲热讽,使得学生心理受到伤害。其次,针对于复杂程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在私下里与学生进行沟通,不耽误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度。
比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与“洋务运动”相关的知识时,就可以结合如下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历史进行了解,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内容相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应用发散性的思维对之进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疑问。例如“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等等;最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初中教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家长都会为学生安排一些课余培训活动,同时此阶段的学生也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不同的学生之间就会产生明显的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一定要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结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引导其开展历史学习,培养其提出不同程度的问题,以此巩固学生的问题意识,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3]。
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应该注重该场教学活动的开展。此外,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教师们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教学原则,形成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使其能够主动发问,主动研究,在提升自身学习质量的基础上,有效提升自身的学习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