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金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博豪中学 江西 寻乌 342200)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在教学方面必须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这也就是所谓的“生活化教学”。
传统小学数学课程安排分为四个步骤:新知识传授、实践活动、复习旧知识、练习新知识。学生完全在与一堆数字和概念打交道,学习方式单调枯燥,课堂氛围紧张,有的学生时常会产生“学这些数学对我又有什么用”的厌学心理。老师在教学课程中不甚注意教学形式,只求结果,不看过程,偏离了教学初衷。这种单向被动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下的教学需求,经济社会下的学生评判标准不再局限于分数的高低,老师也可扔掉黑板、粉笔、教科书三大件,打破门槛,注重学生兴趣的研发,让学生在数学游戏中学到新的知识,使小学数学更加通俗易懂,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发展做出贡献。例如在“三角形的特定性”一课中,抛开课本,让学生动手做三角型框架,亲自拉伸,看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寻找答案,不讲自明,使学生获取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生活场景,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再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搬进课堂里,大大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勾起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强烈欲望。
例如:“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中,教学生2加3等于几的问题。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竖起手指,跟着老师一个手指头、一个手指头的进行数数计算,能够教会,但过一会儿就忘个精光。而生活化教学方式则会问学生2个苹果和3个苹果加起来有几个苹果,在学生的头脑认知里,对“苹果”这类事物有具体的认知,很容易说出答案是5个苹果。将抽象数学问题化为实际问题,更能使学生理解加减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3.1 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成年人多数对学习环境力求安静,而小学生则恰恰相反,他们喜欢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中,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学习、探究。这就是传统教学模式在当今社会不再适用的主要原因。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三个一”的主要策略,即一本课本、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灌输性”的教育模式,把学生当做录音机,结果却通常都是“左耳进,右耳出”。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该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让他负担一份艰苦的任务”。所以,生活化教学应运而生,坚持以学生发展为首要任务,使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举例:在“百分数”一课的学习中,可以先问问学生平时有多少压岁钱,怎么才能保证这些钱不会丢掉,或者被自己乱花掉呢?肯定有学生回答“存到银行去”,接下来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抛出计算压岁钱年利息的数学问题。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心甘情愿的开始计算,自己的压岁钱每年可以究竟可以“生出”多少小钱钱呢?
3.2 挖掘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性。当下时代是创新的世界,而小学生作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接班人,更应该从小培养科学的创新精神。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应用中,能够不断调动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充分挖掘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并掌握新知识。
例如:在“圆周长”的教学中,准备好直径不等的圆片,将学生自由结组,合力协作,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计算。深入探索周长与什么有关?与直径又有怎样的关系?在实践中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3.3 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伟大的教育家布鲁纳曾说:“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是刺激学习的最好方式”。教师从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实际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从中提取到有效的数学知识,进行分享交流,引起学生共鸣。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摒弃传统教学过程的照本宣科,让学习内容看得见、摸得着,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究。
例如:“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中,以校园花坛为实际教材,请学生设计新型花圃,不限形状和面积,让学生发散思维,主动投入到画图、演算中去,调用已有经验找到最佳的设计方案。这样,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际操作,深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是以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让数学知识走进日常生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