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提炼实践经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金融控股集团的经营管理之道》评介

2019-11-26 20:15张春子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控股集团经营金融

张春子

(中信银行总行办公室,北京 100010)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金融市场日益深化,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金融行业发展逐渐升级,金融控股集团在中国发展迅速,有的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市场影响力也逐渐增大。目前中国金融控股集团大体主要有四类:一是以单一金融机构发起设立,逐渐向综合经营发展的金融控股集团;二是大型产业类企业集团发起设立的金融机构;三是地方政府利用区域优势,通过重组整合新设等方式组建的金融控股集团;四是一些民营企业及新兴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在多个领域开展金融业务,逐渐形成类金融控股集团业务。

据统计,中国有33家银行控股设立了金融租赁公司,12家银行控股设立了基金管理公司,7家银行控股设立了保险公司,5家银行控股设立了消费金融公司,4家银行控股设立了信托投资公司。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集团发起设立的金融控股集团超过50家。据《新财富》2017年7月统计,实际控制人为民营经济背景的金融机构有近两百家,其中,控制银行33家、保险42家、信托15家、证券23家、基金18家、期货42家、财务公司23家、金融租赁4家。这些金融机构为金融市场深化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也有个别机构绕过监管,盲目激进,给经济金融稳定带来一定威胁。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深刻指出了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根本宗旨、经营思路和目标。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加强了宏观审慎监管,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发展进入规范发展新阶段。

从发达国家经济金融业发展的历史看,受金融企业创新驱动和监管规制双重影响,金融业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模式是交互进行的,总体向混业经营的趋势发展。中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各类企业起步资源不同,经营策略也各有所长。2001年,笔者参与了国内第一部《金融控股公司研究》的编写工作,随后十几年一直关注国内外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态势。在当前全球金融环境波动,主要国家货币缩表、加息和减税背景下,如何正确引导金融综合服务行业健康发展,引起了监管部门、金融市场和学术界关注。推动尽快出台金融控股集团试点和监管实施办法,也成为业内持续关注的重点。在这一背景下,国网英大国际集团高级总监田晓林博士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出版《金融控股集团的经营管理之道》(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可谓适逢其时,既代表了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成果,又对行业未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系统分析了金融控股集团运行环境和管理模式

该书介绍了金融控股集团的概念、学术研究成果,以及近年来国内金融控股集团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该书主要从监管环境、货币环境、资本市场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外部环境对金融集团管理的影响;系统梳理了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和经济体的金融监管政策变化,分析讨论了监管要求对金融集团内部业务的影响。

该书建立了一个对金融控股集团经营管理分析的双层框架。第一个层面即金融集团总部战略管理层面,重点讨论金融集团的战略目标、管理模式、管理机制、资本管理、风险控制、人力资本配置等主要问题。作者认为金融控股集团战略管理的三大目标分别是资本管理、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在体制机制方面,分别深入分析了信息不对称、专业化和管理成本等金融行业特征对集团管理模式的决定作用,金融集团的风险资本管理,以及人力资本与不同业务模式的匹配问题。第二个层面即从金融集团成员单位业务经营角度,重点讨论了金融产品与服务开发、客户开发与管理、渠道管理、集团内部资源协同、投资和营销等。

二、对重大经营管理问题的理论创新看点和亮点

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金融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问题。金融控股集团产品多、客户覆盖广、业务链条长,客观上管理难度较大,降低经营成本一直是金融控股集团管理实践中的要点,也是难点。如何破解这一实践难题?至少有以下四方面的理论创新是该书的亮点,部分理论贡献属于首创。

第一,本书首创性地提出了“两人模型”并将其进行了扩展和应用。长期以来,大型金融机构业务、产品、分支机构条线众多,管理复杂,不仅行业外人士难以了解,就是业内人士也由于不同的岗位和职责,难以掌握全貌。金融机构组织结构适应市场变化所需的管理再造,常常由于对金融机构核心竞争要素把握缺乏而难以实施,从而影响企业效率。本书作者通过长期实践和观察,提出了金融机构总体上可以从资产和负债两端同步进行分析,将分析思路向金融机构内部的沟通效率会合,即在任何社会组织形态中,“两人”模式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态,因而将资产和负债抽象为“两人”部门,通过将“两人模型”运用到金融集团最主要的两个业务条线——资产端和负债端,以及由此引申出的投资业务和产品营销与客户服务业务,一步步将抽象的理论模型扩展到业务实践中。“两人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金融机构及金融集团内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要点,有助于金融机构在内部资源配置上删繁就简,优化企业组织架构,降低营运成本,提高营运效率。“两人模型”抽象出了金融机构存在及其核心竞争力的一般条件,是分析金融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

第二,本书首次提出了客户价值和风险资本占用之比是衡量集团内部业务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依据这一观点。通过将集团内部业务单元按照这一比值进行排序,集团管理者可以掌握金融集团内部资源与市场需求和服务的匹配效果,进而动态调整金融集团内部资源配置,为提高运营效率、规避市场风险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点特别对于长期在业务实践一线的管理者具有借鉴意义,是金融集团坚持市场为导向,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客户需求的重要指导。

第三,在业内首次提出“哈撒韦实质是一家金融控股集团”的观点,也令业绩耳目一新。长期以来,哈撒韦取得长期稳定优秀的经营业绩,巴菲特也是投资界备受推崇的“教父”,但对于哈撒韦的经验总体分析业内相对缺乏,关于巴菲特的许多著述也给人“不过瘾”的感觉。本书借助对金融控股集团行业的管理经验,分析了哈撒韦公司的年报,提出哈撒韦的经营实质是一家金融控股集团,即在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持续增长背景下,在成熟的美国金融市场不断进行资本运作,长期投资标的包括金融、铁路、公用设施和能源等现金流充沛的大型企业股权。该书指出,哈撒韦公司这样一家长期经营绩效优异的金融控股集团,可以成为中国大型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的对标机构。这一观点的提出和探索展现了理论分析的巨大作用,有助于中国金融集团找准标杆,积极吸收成功经验,大幅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第四,该书既有理论分析揭示规律,又有前瞻性分析,为金融集团业务布局和管理要点进行提示。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遵循金融发展规律。金融发展规律既指金融行业与宏观经济的密切交融,又指金融行业和机构的自身特征规律。例如,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金融业变革创新的动力和压力,该书论述“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快速应用正在颠覆传统渠道”和“互联网金融出现的新形势”,提出了现代金融技术对传统的金融市场结构和体系构成了挑战,已经不断为市场实践所印证。

三、对经营管理实践具有参考借鉴作用

第一,展示了中国金融控股集团行业的总体情况。本书收集分析了各类案例,重点分析了国内外主要金融集团的发展情况,展示了中国金融集团行业的总体情况,提炼了金融控股集团成功的经验和启示。重点分析的机构主要有以金融机构为基础发起设立的金融综合经营集团(如中国平安),以及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正在向金融集团迈进(如蚂蚁金服)。本书遴选并全面分析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十大金融控股集团公司,通过大量深入分析其一手经营报告,总结出了这些企业集团的优劣势和竞争策略。这些大量的案例分析,有助于金融控股集团行业相互比较借鉴,取长补短。

第二,对金融控股集团业务实践的指导。本书指出宏观经济和经济周期的运行对于金融集团经营活动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受业务特征影响,金融集团这种相对大型企业对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反应相对缓慢,因而更要注意前瞻性地研究掌握经济周期性变化带来的机会与风险,守住风险底线,稳健经营。本书分析了经济周期对资产价格的影响,论述了经济周期运行的大致逻辑规律,还给出了观察宏观经济及周期运行的一系列国内和全球基本指标体系。无论是对于金融集团的管理者,还是对于金融同行,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为专业人员进一步细化和优化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

第三,密切关注监管政策并提供相关建议。近年来,中国金融监管的思路和方向有一些新的变化,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加强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成为中国未来一个时期监管体制发展的重点。本书结合中国监管和市场实际,提出了对金融控股集团“分业监管、风险隔离、鼓励融合”的监管导向,以及在风险防范的前提下,规范发展金融综合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开展产业和金融结合实践,合规经营,为实体经济提供多元化、便利化、低成本的金融服务的建议。

猜你喜欢
控股集团经营金融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未来已来 智者先行——博子岛控股集团董事长赵峥涞访谈
旭辉的规模焦虑症
旭辉的规模焦虑症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Nothingness: the Destination of Harry’s Self—actualized Pilgrimage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