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理文之语言特色

2019-11-26 19:49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期
关键词:礼貌事例论点

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小学 孙 希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说理文的篇数不多,共有《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学与问》《学会合作》5 篇说理文。说理文这一文体,对丰富教材体裁、开阔阅读视野、拓展学生思维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也对初中语文议论文的学习具有很好的铺垫作用。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说理文的语言特色。

一、言之有“理”

说理文,顾名思义,就是阐明道理、分析事物规律、表达作者思想的文章。因此,说理文的意义在于表达思想和观点。说理文必定会有一个中心论点,这也是文章要说清的道理,一般出现在课文的两个位置:一是在文章的开头。正所谓开门见山,开宗明义。如《学与问》一文,在文章开头直接指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又如《学会合作》一文在文章开头指出:“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二是在文章的结尾处。正所谓卒章显志,归纳总结。如《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末总结为:“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二、言之有“序”

说理文的内在结构主要呈现出揭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提出观点——证明观点——总结观点”的写作顺序,彰显出说理文文本条理的清晰和表达结构的有序。

如《谈礼貌》一文,作者先是借助古语,引出话题,然后分别运用“问路、踩裙、伤脸”三个事例,陈述“礼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最后进行总结与提升。又如《说勤奋》一文,中心论点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作者在文章开头便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为了证明此观点,作者分为两步,第一步用的是史学家司马光的事例,证明“天资聪颖的人勤奋能成才”,第二步用的是童第周的事例,证明“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还不忘教育学生:“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言之有“法”

1.提出观点有变化

作者为提出自己的观点,会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比如《说勤奋》一文,作者在开头就以设问句的形式提出了观点:“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再比如《谈礼貌》一文,作者引用了古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来说明文章的中心观点。还有《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是借助自然现象这种独特的方法来给出观点的。总之,无论借助哪种方法,都是为了更好地显现文章的中心观点。

2.事例选择有窍门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理文多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为了证明文章的观点,事例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事例选择要讲究典型性。如《谈礼貌》一文,作者选用了牛皋、小女孩、周总理这三个事例,分别从时代、性别、年龄、地位、等不同维度出发,暗含着不管时代如何、性别怎样、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应该倡导文明礼貌的道理。而且在叙事时也要根据主题有所侧重。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侧重表现人物是“怎么做的”,而《谈礼貌》则着眼于人物是“怎么说的”。

其次,事例叙述要讲究有序性。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作者从正反两面举例论证。先从正面用中外名人(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说明他们的成功都是靠了“滴水穿石”的精神;然后从反面用“雨水”不能“穿石”说明没有专一的目标,不能持之以恒,就办不成事。一正一反,对比分明。又如《学与问》一文,作者选用了哥白尼、沈括两位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一个侧重讲述要学会发现问题,多多提出问题;另一个主要说明要善于将“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解决问题。两个事例层层递进,说理全面深刻,令人信服。再如《学会合作》一文,两个事例都是为了证明同一观点,但侧重点不同。从“合作的重要性”到“怎样合作”,逐层深入。

由此可见,事例的选择与组织蕴藏着作者的独具匠心,值得借鉴。

3.叙议结合有侧重

说理文和记叙文中都有议论成分,但显然侧重点不同。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为了叙事服务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对此事的共鸣,无需展开论证过程。而说理文正好相反,说理文的宗旨是“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说理文的观点看法是要让读者接受,并且旨在让人信服。所以,说理文摆事实、讲证据,对观点进行充分论证,此时议论自然而然地成为文章的主体。而说理文中叙议结合可分为“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如《谈礼貌》一文,每个事例后面紧随议论,采用的是“先叙后议”“一事一议”的写法,说理更透彻,说服力也更强。而《学与问》一文,作者先是证明“解决问题要好问”,用的是外国哥白尼的事例,然后证明“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用的是道理论证,最后证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用的是中国沈括的例子。两个事例中加入了一段道理论证,“夹叙夹议”的方式将道理讲清楚、说明白。这让我们看到了表达方法的多样化,体会到文本创作的智慧。

四、言之有“美”

1.逻辑严密

与一般描述性语言不同,议论文的语言以说理、议论为主,注重精准表达、客观事理。同时,句子内部、句子之间、事例之间都有明显的语言逻辑关联,读起来如同经历一场思维之旅。

比如《学会合作》一文,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写法,使读者倍感亲切,不知不觉融入其中,不仅了解到什么是合作、如何合作,也感受到层次分明的写作技巧之妙处。而篇末的点睛之笔,“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关联词的运用让事理得以进一步强化说明。在探讨“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这个问题时,两个事例的运用让说理更有力,同时彰显了说理文语言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

2.简洁凝练

在记叙文中,写人就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往往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来展示;写事就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景、状物都得展示出事物原本的面貌,使人如身临其境。而说理文中的事例描写淡化了细节,只选择与中心论点密切相关的要素进行陈述,比一般的记叙文更简明扼要。

如《学与问》中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故事的叙述就非常简练、概括。因为这两个典型事例只是充当“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个中心论点的论据,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层层论证了这个中心论点的正确性。又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介绍李时珍和爱迪生只用了两句话 ,介绍齐白石只用了四句话。作者只用了寥寥数语,就将这些名人的一生事迹功业鲜明地刻画出来。这种简洁凝练的概括性就是说理文的语言特色。

3.精妙生动

说理文的创作目的旨在强调作者观点,阐述道理。因此,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强调论点的正确性,作者常常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手法,令读者感知形象之鲜明、说理之透彻、情感之浓烈。

如《说勤奋》一文,首先,作者以设问的方式直接言明“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其次,又将“取得的成功”“付出的努力”比作“手中的鲜花”“汗水和心血”,增强了说理的艺术性和感染性;在举例论证之后引用了华罗庚的名言,体现了语言表达的权威性;最后,文末总结时又运用了“虽然……但是……”的关联词,再次强调了“勤奋”对成功的重要性。整个说理过程可谓步步为营、层层剥笋、环环相扣,避免了机械化的枯燥说理,呈现出感性生动的一面。

总之,说理文在小学阶段作为一种崭新而特殊的文体,有着其独特的语言特色。我们要力求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推敲说理文语言形式的妙处,领悟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谋篇布局的方法,感受说理文特有的理性美。

猜你喜欢
礼貌事例论点
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例”后有“析”方可取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礼貌举止大家学 !
礼貌举止大家学!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