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张浦中心小学 严文娟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提倡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理念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教师作为主导者的引领。在教学中如果失去了教师的引导,一味的放手,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如一盘散沙一样,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学,学生还只是在起步阶段,又缺乏一定的语言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引领作用更显重要。如何以教师的导来促学生的学,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就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谈以下几个方面: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句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进行一些学习方法的渗透。
很多知识都有一定的连贯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好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学会观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知识。如单词教学中,有很多形似和发音相近的单词,还有一些复合词,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些单词让你想到了哪些你学过的单词?一方面让学生进行了比较,加深了印象,另一方面,学生能又快又好地掌握新单词。
在进行句型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牢固掌握相关句型,必须要让学生学会一句多练。如在进行一般现在时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反复变化人物或人称,让学生进行练习,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又如在学习“show…to…,learn…from”等句型时,要指导学生学了一个句型,要会说很多句子,扩充学生的知识。
做摘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在一定量的信息中获取所要的信息,特别是在听力和阅读中尤为重要。如:在听力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听到的重点的内容用简单的单词或符号等进行记录,把主要信息存储下来,一方面,学生在这样的要求下会听得更专心,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较准确的解决问题;在阅读中,指导学生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圈圈画画,来寻找准确的信息,并做出判断和选择。
好的学习方法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寻找有益的适合个体的方法,并加以准确地指导,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我们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要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和空间,促使学生去质疑、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充分发掘和利用教学内容和资料,给学生创设探究的机会。
如在6B 第一、二单元是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的教学,书中提供的C 部分的图片是以一般疑问句的形式出现的。在学生掌握了陈述句式后,我仅提供了图片,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来提出问题或进行描述,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积极,在老师的共同参与中,较好地进行了不同句式的探究。
又如在教学6B 第七单元《A letter to a penfriend》A 部分课文时,我让学生仔细读课题,然后问他们看了题目后,想知道些什么,此时课文中老师要教学的问题,学生们一个个都罗列出来了,并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在教师的引领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较好地掌握了课文。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者,要适时地进行指导,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语法错误,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指出,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知识。
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学习英语的良好环境,课后更少有运用英语交际的地方,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性地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运用知识的各种情境,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地运用英语来进行交际。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努力遵循以下原则:
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提示,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如:在设计口语运用情境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情境说说大意和一些可用的关键句,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的会话组合,引导学生要有自己的创意;在设计书写类情境时,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语句提示,因为小学的知识还不够丰富,没有达到想什么就能写什么的程度,如在6B《Unit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一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给Peter 写一封信的情境,在书写时,给学生一些关键的句子导入,学生在写时就有的放矢了。
情境教学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
在英语教学中,很多情境的设计是为学生的口语运用服务的。因此作为一种语言功能,我要求学生在对话时要体现真实感。如:对话时人物的眼神、动作、表情要展现出来,要有一种真情的流露;对话时要做到善于倾听对方的话语,有时学生事先准备的对话会因为一时的遗忘而有所改变,而这时与之对话的同学就必须要灵活应对,作出正确的应答;在情境会话中,我还要求学生给予互相的鼓励和帮助,给对方一些好的建议。
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有展示、有观看,如何让每一个人在整个活动中都能成为活动的主体,开展评价活动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在评价时,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展示自我,而观看的学生也会在专注于别人的一言一行进行思考。评价时,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有针对性。
总之,有效的情境能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的引领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一个老师都要善于做学生的引路人,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点亮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