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丁秋芳
长久以来,小学生犹如温室花朵,根本禁不起“风吹雨打”。新闻中关于小学生因小事轻生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这个现象说明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所谓挫折教育,指的是教师为学生人为设置挫折情境,让小学生经受一些挫折,同时引导小学生以恰当的方式进行解决。
教师实施挫折教育的目标是锻炼学生面对困境的心理素质,然而大部分教师却错误地解读挫折教育,让本来可以发挥作用的挫折教育仅仅沦为口头的宣传。这样的“挫折教育”自然无法给学生真正的转变。作为小学教师,需要端正心态,不能只是为了走个形式,而是需要为学生创设挫折情境,给小学生留下真实的印象,从而有效施展挫折教育。学生在情境中切身体会挫折,从而对挫折产生真正客观正确的认识。
例如,小学生在新学期伊始阶段,由于刚刚过了一个假期,所以心态并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很可能思维还停留在假期的经历中。因此,教师需要利用这一空白期,组织学生进行军训,锻炼小学生的体魄,磨练其意志力,促使小学生调整自我角色认知,尽快从假期的懒散状态中回归学习状态。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小学生进行体育训练,让小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感受到纪律的严明,提升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再比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到校外,参与社会公益性劳动,增加学生和社会接触的机会。比如可以组织学生清理校外草坪的杂草,清扫路面等。大部分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感觉到厌倦,甚至是厌恶,滋生出很多不满的情绪。教师不能哄学生,而是需要和学生耐心沟通,让小学生接受自己的处境,指导小学生解决自身的难题,最终帮助学生提升其抗压能力。
挫折情境的营造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不适感,这是因为学生长期生活在顺遂的环境中,有求必应,所以很难适应挫折感。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挫折,提升其抗压能力,促使其正确面对挫折。
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没有明确的挫折意识,因此小学生面对挫折时,往往手足无措,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如果教师让学生自己解决挫折,学生很容易陷入迷茫的状态中,甚至极端者还会钻牛角尖。因此作为小学教师,需要在适当的时机点拨学生,让学生对自己遭遇的问题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身上的问题,并尝试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从而指引学生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帮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面对的学生不同,其德育方式也必然不同。如果学生的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在某次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师不能质疑学生的成绩,而是需要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在现有水平下继续努力。由于小学生已经品尝过成功的滋味,因此学生会建立学习自信,同时相信自我的能力。但是教师还需要告诫学生保持谦虚的状态,继续努力。如果学生本来的成绩就很优异,却在某次考试中遭遇了考试“滑铁卢”,教师不能出言讥讽,更不能随意批评,因为此时此刻的学生内心深处必定充满了强烈的失落感。如果教师在此时对学生进行责备,学生很可能失去对学习的信心,导致其成绩一落千丈。因此教师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减轻学生的内心负担,让学生正确面对考试失利这一挫折,建立学生对自我能力的信心。
赞美和批评犹如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将产生意想不到的德育效果。正如案例中教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德育方式,其目的都在于锻炼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挫折理念。
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部分教师无法正确对待挫折教育。对这部分群体来说,他们认为所谓挫折教育,就是让学生吃苦受罪,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一种狭隘的理解方式自然不会带来良好的教育效果。挫折教育绝非如此简单,事实上挫折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懂得成功过程中注定遭遇挫折,引导其形成“挫折与竞争相随”的意识,提升其耐挫能力。然而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挫折教育时也必须因材施教,如此才能起到作用。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性格的孩子,因此教师进行挫折教育时,需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比如对待自尊心较强、自卑心较重、凡事都喜欢争强好胜的学生,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身上的挫折,这类学生由于不够自信,导致其很容易在面对挫折时产生沮丧情绪。因此教师在进行挫折教育时需要点到即止,重点在于鼓励学生,不能一味求全责备;对于班级的学困生,教师进行挫折教育时,需要发现这部分学生身上的长处,建立学生身上的自信心,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种种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挫折教育。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当他们遭遇挫折时,教师只需要进行启发即可,重点让学生发现自我的问题;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可行的学习目标,避免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思想,对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进行表扬,帮助小学生逐步形成耐挫能力,提升其抗压素质。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气质,因此实施挫折教育也必须结合学生的性格进行。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对学生产生作用,切实有效地帮助到学生,让学生的抗压能力得到锻炼以及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教育中展开挫折教育是当前德育的重要内容。挫折教育绝非只是走个形式,更不是口头的宣传,而是需要落实在真正的教学中。作为小学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挫折情境,在适当的时机点拨学生,启发学生思维,按照不同的学生性格展开挫折教育,最终促使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实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