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 季红梅
交际是每一个社会人都应该具备的生存技能,交际的目的是理解对方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方进行沟通。然而,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强,因此很难顺利地展开交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要完成知识建构,达到该知识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最好的方法就是到现实生活真实环境中去理解和体验。因此我在教学中也尝试给学生创设和生活贴近的交际语境,鼓励学生在这样的语境中积极交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事物、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要想让学生提升口语交际的兴趣,就要组织学生参与到其感兴趣的各种活动中。我利用了小学生对游戏充满兴趣的特点,给学生创设了活动语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展开语用训练。这样的训练情境真实,并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第1 课《草原》后,我首先鼓励学生展开词句的积累活动,先从课文中找出形容草原的词句,然后再通过自主搜索的方式找到其他形容草原的词句。此后我组织学生展开“词语贪吃蛇”的活动,先由第一个学生说一个词或词组、短句,而后第二个学生在此基础上接着说,一个个连下去,直到无法再接续为止。游戏的主题就是“草原”,学生从“草原”开始,逐渐向上加词,组成“辽阔的草原”“遍布牛羊的辽阔的草原”“来到遍布牛羊的辽阔的草原”“我们来到遍布牛羊的辽阔的草原”“我们骑着骏马来到遍布牛羊的辽阔的草原”等。这样的游戏不仅让学生感到十分有趣,同时也让学生巩固了之前的词汇积累,并提升了连词造句的能力。
在组织学生参加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整个游戏就是一个语境,学生在这样的活动语境中将听说作为基础,将行动作为回应,在愉快的氛围中更自然地展开交流活动,更好地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非自然的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很容易被学生遗忘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尝试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鼓励学生围绕各种生活主题展开交流活动,这样能让学生在交流中流露出自然的天性,促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交流,提升交流效果。
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第2 课《桂林山水》后,我组织学生围绕生活语境展开交流:“假设你正和你的家人来到某一个景点,你会怎样和你的家人聊这个景点呢?除了说说自己看到的景物以外,还有什么话题能讨论呢?”这样的交流主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促使学生更自然地投入了活动中。学生积极地展开了交流:“拙政园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里面有那么多的绿树,还有很多亭台楼阁。”“就是里面的人太多了,有的景点还会出现大家排队拍照的情况。”“可是,我还是很喜欢这样的地方,让人感受到了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学生展开了自己自主交流,在讨论中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主要应该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建构主义思想认为具体的交际情境要具有贴近生活的特点。我选择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促使学生更投入地参与到其中,提升表达能力。
学者加涅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和组织适当的问题语境。我在展开小学口语教学的时候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我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一些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组织学生展开口语交流,促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达成解决问题的具体目标。
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13 课《钓鱼的启示》时,有学生提出了问题:“不就只是一条鱼吗?为何父亲这样在意呢?口头上教育一下孩小学语文和生活融合的过程当中,有关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第一,从小学管理人员来分析,学校领导人员应实时关注教学事业发展和改革,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思想,并且变为教学创新的实践者。充分落实小学语文和生活密切融合,学校领导要对这类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法进行认可,并且积极地传达给学校教师,鼓励教学通过生活化教学手段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第二,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放弃传统教学体制,敢于创新以及进步。教师利用多次的改革、实践以及尝试,积极地引导学生对这类学习方式进行认可,利用改变教学方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家长还需要密切和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的配合,在生活当中引导小学生通过课堂学到的语文知识,强化家长和教师间的联系,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共同引导以及管理。例如:在对《司马光》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名孩子从窗口掉下来,此时你该如何做?”利用这个问题,将司马光的故事和生活结合到一起。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对课文进行了解,还能够从课文当中受到启发,在生活当中进行实践。
将小学语文和生活相融合,是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融入新鲜活动,丰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小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关教育工作人员通过全面掌握其特征,采取相关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