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东平中心小学 康云娇
在小学素质教育探索实践中,小学语文古文教学需要立足于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探究在基础知识和学习要点上的相融相通之处,在赏析诗词文化的基础上品味文化百味,通过释析要点,强化感知能力,在拓展关联和自我建构中提升学生对古文阅读和学习的赏析技巧,进而在融会贯通中强化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小学语文古文教学在完成教师范读和学生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于课文内容和基本意思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认识,进而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释析要点,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感知能力。尤其是对课后注解中的字词的代入体会和对常见词语和句式的讲解,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现代文的词语累积进行对比学习,在对比学习中强化对字词要点的理解和分析,深化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
例如,在教学《杨氏之子》的过程中,对于字词的理解和分析,通过让学生结合课后注释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基本了解后,针对其中的重点字词强化对课文的感知能力。通过对“甚聪惠”中的“甚”的理解,明确这是“很”的意思,然后举例“武艺甚强”,学生体会到“武艺很强”的意思,还有“甚多”“甚好”“知之甚少”,通过对这些词语的分析和理解,在释析要点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古文中常见字词含义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在品味古文的博大精深的同时也激励学生去探索去传承发展古代文化。同时,对于“惠”的理解,这里涉及了“通假字”的古文基础知识,在古文的课下注解中对于这个词语的分析,只是指出通“慧”,是智慧的意思。这里对于通假字的基本用法进行简单的讲解和分析,一是注意学生对通假字文学常识的认识和理解,二是特别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古文中的用字,强化对于古文的文字认知和用字的体会。
当前小学语文古文教学主要是依托简单易懂的文章进行初步的文学认知和感知,在古文学习中可以通过学生自身阅读能力的运用在适当的文言文基本常识的指导下完成对文言文的初步学习。但是在具体的小学语文古文教学中对于古文的学习不能停留在文本教学的层面上,而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融会贯通能力,要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方向的指引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赏析的技巧,寻找古文中“相关”的篇目和文章,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阅读方法举一反三学习的能力和技巧,在拓展思维中深化对古文的学习和感悟。
例如,在教学《杨氏之子》的过程中对于杨氏之子的巧妙回答,教师要善于捕捉其中的巧妙和蕴含的童真童趣,在对文本内容的体会中总结出杨氏之子在一问一答中的巧妙和聪慧,这在文中的第一句就明确标识出来“甚聪惠”。在延伸语言表达技巧时,从当前标识语和警示语中的语言表达中,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角度表达和不同的语言运用对于感情表达的影响以及不同的表达效果。文中的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回答“杨梅并非自家果”,而是用反问的语法侧面抨击了孔君平的言论错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虽然表面上看是答非所问,但是却在照顾客人尊严和情绪的同时也巧妙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从“请不要踩踏小草”到“小草也有生命,请您脚下留情”,富有情感的表达往往会事半功倍,接着举例谢太傅与孩子们在雪天聚会时提问“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与其兄的“撒盐空中差可拟”,在对比中更能体会出“柳絮因风飞扬”对雪的轻盈动态的形象比拟,这都是表现人物聪明睿智的古文,在拓展关联中让学生在阅读分析中更能体会到古文语言表达的精妙。
在小学古文的课堂教学中完成拓展阅读和科学赏析后,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教师指导在充分完成文本学习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观点,并结合自身的知识累积形成自己的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文本学习,在品味古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读,在读中悟,在悟中想,通过边读边想强化对古文内容的感知,提升学生学习古文的综合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指导阅读和学习古文的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对字词的分析和感悟,品味古文在语言文字上的言简意赅的手法,从字词的释义中引导学生将其中的语言运用的方法内化为自己写作的手法。同时也鼓励学生从古文学习中总结出自己的所感所悟,从学生自我知识建构体系中探究学生对古文学习的侧重点和不同的学习角度和认知情况。有的学生指出其思想认识上的错误,有的学生指出其本性的懒惰,有的学生指出农夫的侥幸心理,有的学生指出“劳动最光荣”,学生在古文学习和分析中完成了文言文学习和现代思想的有效结合,在自我建构中实现了对古文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总之,在小学语文古文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感知能力、赏析技巧和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通过学习古文的字词释义,在代入学习和改写练习中实现了学生的学习与古文的有效融入,在改写练习和续写练习中深化学生对古文的认识水平,激发学生探究古文的兴趣,在赏诗词文化、品文化百味的过程中实现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