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白”不“白留”
——小学语文生本课堂虚实处理的艺术

2019-11-26 14:12仲媛婷
名师在线 2019年32期
关键词:留白荷花评价

仲媛婷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江苏南通 226000)

引 言

留白是中国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法,指在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创作者有意识地留出空白,以达到虚实结合,形神兼备,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寒江独钓图》整张纸上只画了一叶扁舟浮于水面,一位渔翁在船头垂钓,四周寥寥几笔微波,其余全是空白,却让人感觉满纸皆水,意境深远。

一、“留白”的价值意义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生本课堂。留白体现的正是这一教学思想,它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单一节奏,填补了对话间隙留下的真空地带。高效的语文教学恰恰应该从艺术留白的意境中得到启发。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具有以下价值和意义。

首先,语文教学留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实际教学中,对某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不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填补,完成被省略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慢慢品味的余地,让学生自主参与,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之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其次,语文教学留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往往是各不相同的。课堂上的留白使学生有时间去整理、去品味、去领悟,进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

最后,语文教学留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关键在于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己去读,自己去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渐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二、留白的时机选择与调控

(一)耐心等待,留足时间的空白

有人评价说,一堂好课应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顺畅,学生思维活跃,教师讲解精彩,热热闹闹的课堂没有一丝冷场的感觉。实际上,这不一定是成功的教学。人的思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主体参与的发展过程。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花时间等待,在提出问题后,看到有学生举手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对话。事实上,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深入思考就被打断,从而放弃了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读书、思考、讨论,让学生的思维有时间处于自主的积极活跃状态,这样的课堂才会更精彩。

(二)精简语言,留足生本的空白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教师不应从头到尾喋喋不休,而应该讲究层次和节奏,以给学生温故、回味已讲内容的机会,加深其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语言可使用留白的方法,留白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想象来填补。例如,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时,教师不需要讲太多的话,而是应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欣赏,理解该诗的内涵。然后教师进行简单引导,提出问题:读了这首诗,你们仿佛看到、听到了什么?这是一种留白的引导,在教师积极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顺利地展开了想象和思考。

(三)彰显精要,留足创造的空白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诉青年教师:“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所以有时候,刻意的留白不是对教学内容的舍弃,而是通过迂回的方式彰显精要,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发现不能从教师和教材上直接得到真正需要的知识时,那块“空白”就会使他们主动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整理。教师如果将内容一五一十地讲给学生,往往只能使学生被动地记住条条框框,从而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教师只有巧妙地化实为虚,留有问题供学生思考、探索,才能让学生产生无穷的探索欲。当然,有时故意保留某些内容不讲,并不是对知识的舍弃,而是一种循循善诱的方法,这样就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荷花》第二段时,笔者设计了以下片段。

师: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他们是多么迫不及待啊,就像我们小朋友使劲往外探出脑袋来看马戏一样,多么可爱呀!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干什么呢?

生:……

师:同学们说得多棒呀!想象力真丰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啦,面对亭亭玉立的荷花,你想对它说些什么悄悄话呢?

生:……

通过笔者创设的这两段情境对话,学生入情入境,与荷花进行对话补白,展开想象,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章内容巧妙地连接起来,补白出一句句富有情感的对话。课堂上,学生妙语连珠,智慧的火花不断碰撞,个性得到了张扬。

(四)尊重个性,留足评价的空白

实行暂时性的不评价,相当于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还给他们[1]。教师在有思考价值、有不同看法的问题上,不直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对错评判,而是将评价的时间适当延后,给其他学生留足发表意见的时间,能让学生的思维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由驰骋,使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上,对学生的信息交流,教师不一定要及时评价,有时及时评价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权还给学生,反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学生在积极评价别人的时候,也会加深对认识的理解,并反思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而且,学生的互相评价更平等,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当然,伙伴的肯定更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和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

例如,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两小儿辩日》时,在课的末尾提问:“听到小儿这么说,孔子当时会说些什么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吾也非圣人也。”学生思考后说道。王老师继续问:“当时孔子说这番话了吗?”于是引发了争论,王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只是认真倾听,没有急于回答。最后当学生们等王老师裁定时,他巧妙地运用了评价的留白——“这个问题王老师不能决也”,这种留白让每个学生都积极自主地思考着,升华着主题。

(五)拓展延伸,留足生成的空白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我国传统评书艺术惯用的手法,其最大作用莫过于更强烈地吸引听众继续去听。如果学习语文也能借鉴这一课外延伸的留白,让学生在留白中拓展文本的宽度,也会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上完《长江之歌》后说:“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许多想法,今天的作业如果让你自己设计,你打算怎么设计呢?”有的学生说要给父母朗诵《长江之歌》;有的学生说准备课后去请教音乐老师学唱这首歌;有的学生说要收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有的学生说要出一期手抄报赞美长江……

结 语

总之,语文教学中善于运用留白是一门艺术,教学留白正是生本课堂的具体显现,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创设了“大音稀声”的境界,得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好效果。适当的留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意识,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创造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充分发挥,并努力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补白,从而对文本不断地进行变革与创新,促进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吸收。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它,巧用它,真正做到让语文教学中的“留白”不“白留”。

猜你喜欢
留白荷花评价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荷花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夏天的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