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惠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持续深入,各级教育机构选用能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其中奥尔夫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际应用得到了教师及学生群体的认可,而且,该类型教育模式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及其效率,对于小学生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奥尔夫教学法是德国著名音乐家奥尔夫所创建。奥尔夫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它是一种思想、一种对待音乐教学的态度。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发展创新。奥尔夫教学法强调音乐的原本性,即是动作、舞蹈、语言的紧密结合。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使用音色鲜明、节奏突出、易于掌握、便于即兴演奏的乐器;以儿童熟悉并喜爱的民歌、儿童歌谣和舞曲为素材。鼓励音乐创造,培养儿童对音乐的热爱。
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出发,“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理念。通过深入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及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能将人类对艺术的探索归结为一种人类本能的欲望,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在幼儿时期听到有节奏的律动就会不自觉地手舞足蹈。同理,小学生正处在人生阶段的初期,对于音乐艺术的领悟往往出于一种本能,很多小学生对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热爱是自然的流露。
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主要是以老师教学生唱歌,教学生学习基础的乐理知识等内容为主。无可厚非,这样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但从音乐教育本身的创造性来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需要采用一种更灵活、充满情感激发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弥补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创造性的缺失。
音乐课堂教学所营造的轻松、愉悦的氛围,能促进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进而激发小学生探索音乐文化及艺术,这种精神力量带给小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它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小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还能发散其思维。
(一)突显奥尔夫音乐的特点,激发小学生对音乐艺术学习的积极性 奥尔夫教学注重的是小学生“音乐灵性”的教育,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来为学生充实最基础的乐理知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内容涵盖音乐节奏、旋律的练习,甚至教师可以加入诸多形体动作的韵律教学,增强小学生在音乐艺术教育过程中的体验感。例如,奥尔夫音乐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活动便是小学生跟着教师所放的节拍随意走动,最开始可能是“四分音符”,缓慢切入到“八分音符”的节拍之中,让学生感受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体会正常速率走步与快步小跑之间的差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小学生们很乐于参与到这样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有的小学生还会加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开始自编自导一些动作与表情。
(二)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指导所渗透的合作意识是多种多样且灵活多变的。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播放歌曲《春的赞美》,一开始,指导两个学生面对面站立,然后,让学生一起倾听老师放的音乐并跟着一同唱歌,此时,一个学生双手拿报纸,并有节奏地变换报纸的方位,另一个同学有节奏地“跟踪”敲打报纸。这样一来,通过奥尔夫音乐教育模式的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感受到了3/8拍的美妙感觉。
(三)利用语言节奏促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对节奏方面有其独到的地方,而这种方法在日常教学中也是最容易被利用的。就是在教唱歌曲之前对歌词进行按节奏读歌词,让学生对整首歌曲的节奏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旋律时大致解决节奏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歌曲的效率。
1.字词、姓名的节奏朗诵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提到“节奏基石”这一观点,其思想非常明确的展现出原本性的音乐特性。其意思就是指短小的语言和有一定音乐意味的字或词所组成的节奏短句,通过用这些简单节奏短句的训练,从而对儿童进行节奏教学。例如在新生开学的第一节课上,为了让学生能快速的认识彼此,我们采用孩子们的姓名来进行节奏的朗读训练。
2.儿歌、童谣的节奏教学
在我们每个人的小时候几乎都会一些儿歌和童谣,童谣一般都有自己的节奏感和韵律,对节奏教学有很大帮助。在小学课堂教师先用节奏朗读进行教学,这样对小学音乐老师而言,更有效的结合教材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同时这样做打破了以往的识谱第一的先学习谱再学习歌词的传统教学套路,也开拓了音乐教学的新思路。
3.利用肢体动作节奏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
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通过动作节奏来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拍打身体或特定动作来进行节奏练习。
(1)拍手。在教学生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手部的发声,可以让学生从手指到掌心不断变化移动拍打,从而使学生了解手部发声特点。拍手不仅仅是手心,在课堂上还可以鼓励学生用双手发出其它的声响,例如拍手背、拍肩等多种形式。
(2)跺脚。在一般情况下跺脚为脚掌触地发声,而特殊的用法是脚跟或是脚前掌触地等等。坐姿跺脚身体重量在板凳上,这时脚掌可以稍提起,而站姿跺脚身体重量全部在脚步,所以要避免抬得过高声音过大。在跺脚中可以通过力度的大小来控制强弱,以达到学生对力度的把握。
(3)捻指或弹舌。捻指是通过中指与拇指相互拧力将中指打在拇指根部而发出的声音,弹舌是将舌头顶住上颚向下吸而发出的声音。这两种声音都是比较难掌握的,所以在实际教学运用上多以简单的节奏型为主。
总之,在我国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音乐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从具体的教学现状中发现,采用奥尔夫音乐辅助小学音乐教学改革较为可行,其对于小学生现阶段乃至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十分有利,奥尔夫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值得持续推广实施。对于小学音乐教育而言,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名教学生唱歌的老师,而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导师,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的音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