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强英
(浙江省浦江县大溪中心小学,浙江金华 322200)
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通过灵活有效的方法教育和管理学生,实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目标。在具体的教育和管理实践中,教师要有智慧的脑、敏锐的眼、灵活的脚、迅捷的手、勤快的嘴,做到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实践、善于捕捉、善于激励,以最有效的方式识别教育契机,及时抓住并加以利用,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教育契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观察,善于捕捉。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总结出几个有效的教育契机。
比如,新学期伊始,学生希望在新学期,一切可以重新开始,希望能站在新的起点,改掉过去的不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学业上的进步,改掉缺点,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尊重和认可,增强自信心。如果将这个教育契机利用好,就能为新学期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重拾希望和信心。作为班主任,要把握学生希望重新开始的心理特点,创造绝佳的条件和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收获。笔者在新学期开始或新接手一个班时,第一堂课都会对学生说:“不管过去你们取得了多好的成绩,或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今天开始,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将过去归零,重新开始,继续发扬优点,努力改掉缺点,收获一个全新的自己。”
每次考试之后,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此时,班主任可指导学生回顾这个阶段的学习,总结经验和不足,分析进步和退步的具体原因,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找准方法,明确努力的方向。尤其对于后进生的进步,班主任要多加表扬,认可他们的努力,不应吝啬表扬的话语、鼓励的掌声,给学生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
学校运动会、学科竞赛等也是不错的教育契机,教师要善于利用,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理解他人,进而为班级建设发挥自己的作用,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1]。
责任是一个人对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必备品格。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需要班主任高度重视,通过有效的实践实现教育目标。笔者在实践中,通过“认识—情感—行为”的实践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责任的概念,了解责任的意义、种类,深化对责任的认知,形成关于责任的观念、思想。从幼儿时期起,每个人就担负起一定的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责任的类型会有所变化。作为一名小学生,要担负的责任包括以端正的态度面对学习,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班级和学校纪律,遵守社会公德,尊重教师和父母,真诚待人,不说谎话。只有正确地理解责任的概念和具体形式,才能进一步转化为责任意识、责任情感。
小学生对责任有了正确的认识,并不意味着他一定会付诸行动,他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困惑,还不一定完全认同。因此,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关于责任的情感,使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促使认识得到内化,使学生在情感的引导下进一步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并产生付诸行动的意愿,在情感的激励下走出第一步。
行为习惯是在行为的重复中逐渐形成的,在提高认识、诱发情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责任行为进行引导,并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强化,帮助学生养成负责任的习惯,使其在学习、生活中,积极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主动实践,敢于负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认识责任—激发责任情感—引导责任行为,教师引导学生获得关于责任的认知,在责任情感的驱动下,外化为日常行为习惯,从而实现了对学生责任感的教育。
学生犯错误,班主任怎么办?雷厉风行,狠批一顿?未必好。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不管不顾,也是错误的。笔者认为重视正确的导向,切实加强班级思想阵地的建设,是差班转化工作的重头戏。运用逆向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宜学习较好的学生,他们一般在犯错误后都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思(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或担心被老师批评)。说明书不是检讨书,犯错误的学生心里是很抵触检讨书的,而且不愿意从内心深处来认识自己的错误,也就不容易找到纠正错误的有效方法。但说明书则不同,它侧重用心理描写的表达方法,描绘出心理活动的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是两种思想在争论。第一阶段:犯错误前两种思想是怎样争论的?第二阶段:犯错误时两种思想是怎样交战的?第三阶段:犯错误后两种思想又是如何辩论的?犯错误的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想法抽丝剥茧,深入内心剖析自我,能很好地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行为,并真心接受教师的批评。
学生犯错时,教师千万不要横加指责,应在保护学生自尊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明白,接受和改正错误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我校是一所城郊小学,学生迟到的现象时有发生,错误不大但又不能说不是错误,怎么办?班级公约可规定,像犯这类很小的又没有深刻思想动机的错误需给大家唱一支歌以示惩罚。这种纠正错误的方式,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也能锻炼学生直面错误的勇气。这种“惩罚”一般不会让学生感到反感,也适当地调节了学生学习的紧张气氛。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一般指在学习中下的学生)犯了错误(如学生打架、骂了脏话等),就要求他做一件好事(如为班级到楼下提一桶水,给予对方一次帮助),这也有利于其纠正错误。这种方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在做好事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一种上进的积极情感,心灵上涌入一股清泉,能洗涤心中的担心害怕、不满等因犯错而带来的负面情绪,重新恢复自信。这种方式能起到一种很好的疏导作用,帮助学生走出犯错的阴影,迎来阳光。
善于把握教育契机,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善于挖掘教育契机,通过丰富有效的方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坚强的品格、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直面错误的担当,促使学生健康成长[2]。
班主任在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要主动创设条件,优化教育方法,巧妙地在学生的心田播种下爱的种子,通过爱的滋润,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学会爱,学会承担,学会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生活,发展自身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