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蓉蓉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小学,江苏盐城 224100)
直观、生动、灵活的手工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普遍喜爱的教学内容。作为一门实践性、创造性很强的学科,美术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艺术潜力,引导他们深入感受到生活中的美[1]。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手工教学直观、生动、灵活的特点,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对事物的认知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美术教学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高质量的美术教学应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可见,美术学习是小学生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2]。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想要表达自己的心理,有效引导学生利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激发他们的美术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参与手工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了解美术手工课中常常用到的工具材料,如尺子、彩纸、剪刀、橡皮泥、双面胶、透明胶、彩笔、裁纸刀等,然后可以给学生展示使用这些工具材料制作出来的各种漂亮的手工制品。学生了解了这些工具材料之后自然会产生使用它们制作物品的想法,看到既有创意,又美观的手工制品,他们就会对美术手工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手工制作活动。
创新是美术的灵魂,创新意识是人们创作美术作品的关键品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窗花》一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动手制作各种窗花,当学生制作好窗花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窗花贴在教室的玻璃窗上,但是学生制作的窗花直接贴在玻璃窗上还是显得比较单调。此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联想,启发他们仔细观察窗花的形状,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对窗花的形状进行添画、修改、组合,从而创造出造型各异、形态不一的窗花。如有的学生会将几个窗花堆叠起来构成一个立体状花球;有的学生将圆形的窗花想象成一个蜗牛壳,然后在原有的窗花基础上添画一个蜗牛身体,使窗花看上去就是一只可爱的小蜗牛;还有的学生将波浪形的窗花排列组合形成浪花状……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增加美术手工教学的趣味性,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文化品格的培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传承和交流优秀文化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美术手工教学应该具有非常浓郁的文化气息,可以起到培养学生文化品格,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作用。实际上,非常多的美术作品本身就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文化品格教育。
例如,在教学“皮影戏”时,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我国各地皮影戏,然后指导学生制作皮影,在指导学生制作皮影的过程中给他们详细介绍皮影戏的文化内涵,让其了解到皮影戏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己制作的皮影进行简单的表演,让学生亲身感受皮影戏的艺术魅力,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文化品格,提升其文化修养。
再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伟大的艺术成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在开展剪纸手工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详细讲解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好奇心和自豪感,然后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完成手工制作任务的过程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的文化品格得到发展。
艺术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离不开现实生活。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教师只要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美术手工教学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平移、对称、旋转等图形转换知识制作出各种拼图,并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拼图来装扮教室,这既能让学生加深对图形的印象,还能让他们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的美术核心素养。再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动手制作各种小饰品,如风铃、小灯笼等来装扮自己的卧室,创设温馨的环境,从而愉悦学生的身心,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从生活中寻找创造美的灵感,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充分体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例如,教师从美术角度开展摆放桌椅、书籍、打扫教室、穿衣打扮等活动,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使其养成爱整洁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其审美能力。再如,在制作手工制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逐渐形成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制作手工品的环保理念,养成节约材料、废物利用的良好生活习惯。
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评价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无论是在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时,还是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工制品时,教师都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使他们从中找到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考虑到小学生在美术手工教学中学习的内容比较广泛,学生需要接触很多新的事物,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评价的针对性,不能流于形式。例如,在教学“染色游戏”一课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宣纸浸染效果非常感兴趣,纷纷动手尝试。这时,教师可以先肯定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开展实践互动,让他们动手操作宣纸浸染,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然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针对性的积极评价,如此一来就可以有效完善学生的美术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单一的灌输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