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元旭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城北中学
中学生个性化培养从体育教学的角度看,应当是针对中学生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制定多元化教学方案,融合独特性教学模式,让学生个性可以在体育课中充分展现。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具有更高、更综合的素质能力,能够制定出培养中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促进中学生发展,并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坚持因材施教与因人施教,即是说,在体育教学中既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根据学生的特质制定教学计划,还要切实了解学生性格、气质、爱好等科学规划教学。在此基础上,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必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实现培养学生个性的目的,达到体育教学目标。
例如,体育教师在长期教学后必定会发现有的学生外向、有的学生内向,外向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概率更高,有的学生甚至还想参与更加具有挑战性的体育运动,但是内向的学生参与率就偏低了,多数内向学生喜爱按部就班做事情,不喜欢参与中途变动过大的体育活动。对此,教师应当进行考虑,即因人而异,因人施教,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检索,与其他教师沟通讨论,制定内向、外向学生都喜欢的活动,也可以针对内向、外向学生分别制定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分作两条线路行进[1]。比如,为外向的学生安排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活动,为内向的学生安排按部就班就可以完成的活动。让学生完成体育运动目标的同时也能够兼顾发展自身个性。
再比如,体育教师以锻炼学生耐力为目的展开的教学,生理学研究表明,男性耐力整体高于女性,体质瘦的耐力强于体质胖的。对此,教师也必须重视,同时在考虑生理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学生擅长内容,即因材施教,设计学生乐于参与且能够实现培养学生耐力的活动。比如,为男同学设计限时健身跑,为女同学设计限时快步走。有条件的还可以将地点选在风景优美的园林区,培养学生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有欣赏美丽风景的机会,提高课堂趣味性,更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引领的教学改革的浪潮,寓教于乐,是新课改浪潮下对教学的新要求。初中体育最好的寓教于乐的方式莫过于融入游戏,开发充斥着游戏精神的教学活动,通过游戏教学培养学生个性。例如,双手胸前接力游戏,该游戏复杂度低,重在手脚的配合,因而需要快速、准确,并完成衔接动作,这提高了游戏难度。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该游戏中融合“一对一抢球对抗”环节,教师对学生进行逐一指导,培养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在此过程中,注意分析学生个性发展难点。在游戏中教师可以运用语言、音乐、设计游戏情节等渲染游戏氛围,激发学生兴趣[2]。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小组运球”“传球接龙PK”等游戏,让学生自行选择喜爱的游戏,在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总之,游戏可以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也被大多数学生所喜爱,同时还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发展。
智慧课堂、电子白板等网络工具的使用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加速了教学改革。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这些现代技术,能够让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同时也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首先,教师应当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价值,培养自身信息思维、网络思维,科学使用信息资源,深入挖掘信息价值,将其融入教学中,优化个性化教学模式。
其次,教师可以构建体育交流平台,向学生分享体育知识,与学生沟通,为学生提供不记名/记名反馈意见的区域,以此了解学生真实想法,也可以在平台中发布本学期体育活动投票网页,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教师通过分析线上数据结合线下学情设计教学方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
最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监督学生学习程度。随着网络的普及使用,网络教学功能越来越全面,网络监督也日益普及在各个领域,体育教师也应转变发展自身观念,灵活高效运用网络,为学生营造有实际意义的网络学习环境。例如,针对不同学生情况,将多种体育运动活动制作为网络课件,并设置与其相对的网络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将学生自学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作为体育考试成绩重要参考内容之一,既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又实现了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融入多元化教学模式,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扩展体育活动,从学生差异性出发,探索普遍适用于中学生的教学内容以及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新颖教学内容,同时还应注重融入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