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媛
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师有必要摒弃传统教育模式,应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培养与开发学生实践能力、实践素质。将学生主体性作为依据,创设探究学习情境,增加学生讨论、操作、思考时间,使学生秉承高度热情参与学习,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开发学生探究素质与终身学习意识。数学教育需要融入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理念,让学生在思维火花的碰撞过程中,得到更好的素质教育。
面对当前的小学教育情况,传统教育思想、方式所暴露出的缺陷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全都按照教师指示进行,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知识,没有形成主动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枯燥的填鸭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品质与学习素质。学生没有参与实践学习当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意识、探究水平自然得不到增长,限制了小学数学教育的成效。面对这一情形,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素质、自主探究素养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探究积极性,使学生在特色、趣味化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端正的精神面貌与习惯,确保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一)营造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因小学生本身年龄比较小,所以在思维能力的限制下,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实际上很难体现主动性、学生能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更多的是需要来自外界动力的支持。小学生最大的特性便是有着极为浓厚的好奇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结合实际,以学生的角度看待教学问题,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确保教学方式能够契合学生思维特征,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探究积极性,教师需要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如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营造这样的情景,假设教师与学生身处一个非常大的超市,教师是超市唯一的销售者,学生则是来到超市购物的消费者。随后教师可以将粉笔、书本、格尺、圆珠笔等作为道具,明码标价不同商品的价格,比如粉笔1.5元一根、书本3.5元一本、格尺2元一把、圆珠笔0.5元一根。要求学生充分动脑如何花光身上拥有的10元钱。这道题最大的特点便是开放性十足,也就是说这道问题的答案有许多。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得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当然也有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加减法错误的问题,比如有学生购买了1根粉笔、2本书本、一把格尺、2根圆珠笔后发现最后的价格为1.5+3.5+3.5+2+0.5+0.5=11.5元。此时教师就需要指导学生用减法的方式重新将花掉的钱控制在10元。学生在这道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活用了生活经验。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能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巧妙的锻炼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分析能力。
(二)结合实际拓展探究空间 面对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在授课中有必要重视目的性的拓展,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探究空间,使学生形成积极态度、自主意识、探究热情。确保学生能够深刻、全面的了解数学知识,在实践分析的过程中升华学生的学习素质。教师授课中应注重生活知识的运用,将生活知识融入逻辑知识之中,用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思维发散,使学生用生活知识、数学知识解答生活问题,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记住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动手实践的方式加深知识点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硬纸卡、剪刀、胶棒,随后在课堂中由教师带领制作长方形与正方形。该过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学生也主动参与到了学习过程。随后让学生自行测量自己所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长与宽,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明白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在结束了课堂教学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筹备计划,回到家中测量家中厨房、卧室的面积,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效的把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利用猜想培养学生探究素质 对正处于形象思维逐渐完善,抽象思维渐渐萌芽的小学生来说,新知的学习实际上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与一定的猜测、想象能力。只有经验与想象能力够充分的配合,学生的思维意识、思维能力价值才能够得到确切的体现。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借助于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与要素,在学生猜想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猜想能力与观察能力,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分析素质、分析能力,这对学生知识消化而言具有奠基意义。
如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拿出四根木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随后通过调整木棍的摆放将平行四边形变为长方形,以此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随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猜想与推理,还有哪些图形可以用这样的计算方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为迎合新课改与素质教育要求,同时也是响应新时期教育系统发展的号召。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活动,在探究性、实践性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实践素质、操作能力与创新素养,使学生在实践探究与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与关系。在提升学生实践素质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