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富
(浙江省余姚市第七中学,浙江余姚 315450)
在新课程改革积极推广的背景下,创新教育理念和思想层出不穷,我们可以发现,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高中体育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在很多高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仍存在教育活动与教育理念脱节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紧密结合教学实际,选择和应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高中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为高中生提供缓解身心压力的契机。
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影响下被打破,在当前高中体育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开始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中体育学科教学活动开始关注激发学生的个性和潜力,帮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开展运动。同时,集体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自主性也提出了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影响下高中体育教育关注的重点。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影响下,高中体育学科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掌握学习自主性,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不断激发自身潜力,感受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科教学效果的优化。
趣味性教学法的应用要求高中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全面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课堂参与意识,实现构建生本课堂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我们在选择游戏教育内容时要具有区别性,如在迎面接力跑教学环节中,笔者设计了趣味迎面接力游戏练习,学生不仅在游戏练习中形成了错肩交接意识,还在游戏中提高了快速奔跑和协调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1]。在耐久跑运动中,很多学生经常感到该项运动枯燥、运动负荷过大,不愿意参与耐久跑运动,为了降低该项目的枯燥感,笔者在耐久跑运动中有效融入了多种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包括“沙包追逐”“海洋捕鱼”“翻牌接龙跑”等。[2]学生在娱乐过程中,也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除了游戏教学模式外,教师还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这也是提升课堂趣味性的有效办法之一。例如,音乐情境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体育运动特征,促进教学效果优化,如长跑“800米”训练具有枯燥性和高运动负荷的特点,很多学生不愿意参与其中,这时,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参加活动。在音乐选择上可以是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能够为学生提供运动动力,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消除胆怯心理,提升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
人性化课堂管理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和内容时,应该参考学生的个人天赋、身体素质、兴趣喜好等因素[3],帮助学生树立体育运动的信心,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潜力。学生具有不同特点,高中体育教师在指导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教学活动,为学生发挥优势提供契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4]。这要求高中体育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用科学的教育理念,体现人性化和差异性教育理念。例如,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教师应正确设置教学内容,为学生的身体优势条件利用提供契机;注意教学辅导的差异化和教学过程差异化、教学评价差异化。最终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将学生自身的差异化因素变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不同水平和条件的学生能在原有的能力水平上获得提升。
竞技性是体育运动的基本特征。因此,高中体育教学活动其实也承担着培养学生体育竞争意识的责任,教师在指导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并在竞赛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5]。体育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融入竞争性体育运动。例如,学生接力比赛训练时,笔者为参赛小组制订了惩罚规则,输掉的小组需要进行仰卧起坐或俯卧撑训练,学生在这样的赛制激励下会激发竞争意识,认识到合作团结的优势和意义。
将现代教育手段融入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能够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关注现代教学手段应用,掌握现代教学设备使用方法,如电子白板、网络电视、计算机等,促进互动性课堂构建。同时,教师在选择现代化教育模式和方法时,应做好筛选工作,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目标,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方法。例如,在运动负荷较大的体育课上,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播放音乐,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在进行技术动作分解时,可以选择CAI课件。这样的教学模式符合高中生的体育学习需求,能使学生有效掌握学科知识,培养体育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中体育学科教学效率较低的问题逐渐显现,很多高中生在学习压力大的情况下,缺乏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因此,在体育课上表现较为消极,这对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为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引导高中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有效创新教学模式,为高中体育学科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