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

2019-11-26 10:50闵琴琴
大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学院中心

闵琴琴

第二次去Y 学院——以“修身、明德、博学、天下”作为院训的“精英”学院,此次体验给我留下了“到底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这个疑问。

所有大学,几乎没有一个不说自己是以学生为中心、全面育人的。这个口号喊了几十年仍在不断重复,为什么?因为其实并没有做到或者做好。当走进一所学校,无论其说辞如何,会很容易感受到:这个学校到底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所有人的眼光都是围绕着校领导或上面的指标转。例如,目前很多学校更关心一流大学评估,如何凑数字搞一流学科等等,而不是关注怎样适应新形势帮学生获得最好的成长。对于国内许多大学而言,学生并不是他们真正关注的中心和重点,如何提高指标,做出“好又快”“显而易见”的成绩,然后获取资源才是重点。回想起曾经的学习经历,有多少老师真心在乎学生的成长?学校的行政服务有多少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一所大学是否真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有相应的感知的,因为这个真不是口号,而是反映在大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一、课堂内外是否以学生为中心

反思网络化的生存环境,不难从自己和学生身上发现,学习的行为方式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现在人们遇到的问题往往是信息、知识太多,要在杂乱的知识中选择正确的,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迎接挑战。不懂一件事不怕,“谷哥”“度娘”可以帮你获得相关信息和知识,得到一个大体的答案,难的是你如何判断它的正确性。现在是有知,但不见得懂,不见得会,这才是这个时代学习要解决的最主要任务。相应地,大学课堂也不仅仅是让大家“知道”就行了的。

我们的学习行为可以划分为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两种。课堂、教学大纲的设计基本上是正式学习。先不说正式学习好不好,认真思考现在的正式学习中,有多少老师认真研究学生为什么要学这门学问?这门课想训练学生什么样的素养?培养什么样的能力?获得什么样的知识?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训练最合适?怎样保证学习的效果?这些根本问题要么尚未得到重视,要么尚未得到有效的研究。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我感受到我们的正式学习已经不再是一门课、一个老师、一堆知识点。课程由讲授、研讨、项目、自学等组成,讲授、研讨和项目都是帮助学生解读学习中的问题进而深入探索,而在这样的正式学习中,最核心的是自学,因为上述所有环节都要求学生在参与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整个学习过程实现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成长。这也是自主学习的真正意义,就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后,能够自主学习更多的东西,并得到成长。从个人的经验来说,研讨式的学习是对学生个体帮助最大的一种学习方式,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与老师和同学探讨的过程中点燃火花,启迪学生的好奇心,训练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提升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

除了正式学习,还需要对日益增加的另一种日常学习行为,即非正式学习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持,如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学、研究、参与各种各样的有利于他们成长的活动。同时要研究怎样以正式学习引导非正式学习,使其更有价值,以帮助学生在全球化时代和网络环境下学会学习和成长。大学是一个学习的地方,但不只是学知识,更是一个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学生应处在核心位置,老师要把自己看成是一种教育资源,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而不是塑造者,然后学校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平台,支持学生有效学习。在这种情况下,课堂的正式学习只是学习的一小部分,而且是引导性的,大量的学习发生在课堂之外,以非正式学习的方式,通过学生自学、案例、项目、研究、实习、团队合作甚至是社会调研等方式习得知识、训练能力、提升素养。

二、管理服务是否以学生为中心

正如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郑宏老师在分享卡迪夫大学的体验时提到“以学生的什么为中心”问题,卡迪夫大学给出的一个答案是:the Student Experience as Our Core Business。从学生的录取到毕业,从一门课的开始到结束,卡迪夫大学都在细节处尽力为学生服务,在网站上、在学校的不同角落都落实了“以学生为中心”。这就是前面所说的,无论其说辞如何,当你走进一所学校会很容易感受到这个学校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所以“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体验,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可以感受得到。越是好的大学,越可以在细微处体会到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在乎,这种心理感受是人性共有的,是对于“爱”的体验。学校是不是真的在乎自己,自己的老师是不是真的关心自己,我们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感知。

以此作为标准,Y 学院做得并不到位。从一项调查数据就可以知道了,当问到学生是否还愿意进入到Y 学院时,不到一半的人表示愿意,一半以上的人是迟疑的,甚至表示不愿意。Y 学院表现出来的“不安全感”,学生是知道的,引用学生的原话就是“学院巴不得把他们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是有所欠缺的,更多是以领导的意志作为方向标,他们是真的爱学生吗?这个地方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其实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素养是学生感受学院温暖的重要因素。也正是因为学院的这种不安全感,他们想要为学生安排好一切,比如课程选择、课外活动,但以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恐怕是幻想。教学管理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是要在真正关心学生成长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在学校工作中提出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要求,实际上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内涵要求。教师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天职”,而学校的各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都要树立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的责任意识,做好对学生的服务工作,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发展的环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是用既定的方针、原则去管、压学生,而是从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工作、服务工作的育人功能。

三、学生质量评价方式是否以学生为中心

随着对质量问题探讨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关注教育的过程和教育结果——学生质量,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逐渐成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评价理念是对传统的以学科为重、以专业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理念的超越。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评价理念告诉我们,大学的目的不在于“教”,而在于让学生以最有效的方式“学”到东西。学生质量评价和产品的质量检验不同,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很难有统一的质量标准,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优劣是可以衡量的。这里的学生学习效果并不是指平时课程考核的成绩,而是指综合的学习效果,包含成绩、课程目标实现、课程相关内容的扩充、知识的综合运用、自学能力提升、情商发展等多个方面。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样态表现为学生是完整的人、自由的人、个性化的人和具有无限发展可能的人,学生在发展需要得到充分满足的过程中不断实现新的超越。因此,在学生质量评价方式上也应体现出以是否达到这些目标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

学校不是军营,不是监狱,不是医院,学校就是学校。学生是人,是发展中的人,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不是捞取名利的工具。[1]“以学生为中心”不是口号,它在学校的人性化制度中,在老师的关爱眼神中,在每个学生的心中。

注释:

[1]林以广.把学生当人[J].师道,2005,(3):10.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学院中心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先定中心后搭配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海盗学院(12)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海盗学院(7)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