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本溪市少儿体校
篮球深受广大青少年所喜爱,群众基础非常广泛,而因为篮球运动的持续发展,它也给运动参与者提出了日渐严格的要求,为了持续改善青少年篮球参与者的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与心理素质,需要进行相应的科学指导。事实证明,只有教练员在这几方面做足功夫,才能避免包括训练方式单一、只关注身体技能而忽略心理素质等问题,有益于运动员综合素质的进步。
篮球比赛给运动参与者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身体素质要求,只有体能过关,才能保证比赛成绩的理想。因此平时训练时,即应注意到体能训练的根本性。现今,我国普遍存在青少年篮球训练的内容单一问题,训练结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篮球训练体能训练包含有力量、速度和灵敏度等项内容,具体操作时应当注意下述几点。其一是适当增加与青少年篮球参与者体能训练有关指导者的数量,用以克服教练员负责项目多、训练任务重的问题,特别是要体能训练方面的专业人才数量,给青少年运动参与者提供针对性指导。其二是努力让青少年篮球运动参与者的体能训练结构更加合理,给其提供科学的、可行性更强的体能训练方案。其三是对训练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注意到体能训练长期坚持的必要性,以及其对于其他训练项目的基础性作用,现在有些篮球队伍根据本团体内运动员的自身情况,在向专家咨询后调整了日常训练方案,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这是很值得提倡的。其四,我国需要努力形成更加科学完善的体能训练体系指导方案,让青少年篮球运动参与者借此充分了解自身情况、了解篮球运动规律,严格依指导方案落实体能训练细节。其五,运动员要定期和教练员进行体能方面的交流,及时从自身身体素质出发对训练计划加以调整,以便适应自身体能状态。
篮球运动的集体性特色明显,要求运动员进行密切配合,借助有效的战术让运动员自身实力充分发挥出来,帮助本团队取得最终的比赛胜利。而在针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参与者指导战术时,要考虑到参与者所处的训练进程、运动员的个人能力等方面因素,尽最大可能合理化布置战术训练任务,使其同时形成必要的战术观念。首先,要使运动员战术的观察意识得到培养,在具体比赛时需要理性分析最优战术,若想做到这一点,运动员需要具有足够的观察力,并结合已经学习到的各种战术知识,想办法化解对手的进攻、突破对手的防御。其次,要使运动员形成团队协作的意识,毕竟篮球运动要求团队成员彼此密切配合,因此在培养战术意识时,要把运动员个体与团队的协调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平时训练及正式比赛时,运动员应当与团队战术需求相一致,在教练员的指导下,全面了解其他运动员所处的位置及变化规律,清晰赛场局势,以此为基础合理选择战术,促成本队伍得分的可能性增加。最后,运动员要在篮球理论方面加强学习,特别是在战术训练方面,教练员需要引导运动员把战术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注意新型战术教学元素的应用,在模拟训练的同时加强运动员的战术理解深度。
体能训练与战术训练固不可少,心理训练同样应当为教练员与运动参与者所重视,具体应当关注下述几个方面。首先,要引导青少年篮球运动参与者端正思想动机,促进心理负荷训练的强化,使之全面关注知识吸收、学习动机形成、各项训练的结合必要性。特别是思想动机是否端正,会在很大程度上对青少年运动参与者训练思维与效果产生影响。若运动员不能真正理解篮球运动的价值及运动规律,便无法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与训练中来,遇到比赛竞技的挫折也难以克服。其次,要始终坚持系统性的心理负荷训练,循序渐进地进入到组织运动之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自我发展,另一方面也有益于团队协作,从而最终取得理想效果。为此,制定周密训练计划是有必要的,按照运动心理学对于运动员心理发展轨迹的判断,并结合青少年篮球运动参与者的实际情况,利用系统性的反复训练,再加之给其以定期的心理指标检测,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增强。最后,心理训练需要与专项技能训练相结合,所有的体育技能均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完善,篮球自然也不例外,而若是可以把心理训练和身体训练、技战术训练有机联系起来,将会更加有益于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调整,更快提升其参与和竞技水平。为此,在强调篮球专项训练必要性时,可以适时安排一些短期与长期相配合的训练目标,使运动员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抗干扰练习、实战模拟练习等,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身体能力、技战术水平,并将逐步形成的积极运动心理、自我控制与自我心理治疗能力融入运动实践之中。
青少年篮球参与者在平时训练时,应当致力于自身体能、心理与战术水平的全面提高,相应的,篮球教练员亦应采取合理的训练指导手段,优化传统模式,以更为科学的方法,使运动参与者接触到新战术理念,保证所学充分为所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