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洁红
摘 要数学作为高中学科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高考中更是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历来就受到广大教师以及家长的关心与重视。但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却过于单一与机械,这不仅为学生的学业带来了很大负担,同时更是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早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下全面发展教育的要求。在新一轮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下,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应有的业务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与学;细节处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197-01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高中数学是高中学习中的关键,它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更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以及价值观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当我们已经学习过再回头看的时候会发现,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无论从知识结构还是在学习方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有些学生适应能力强,很快就能跟上老师的步伐,而有些学生的适应能力有些弱,可能会显得有些吃力。及时地给予学生一定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会使学生事半功倍。
一、课前备课:教师要研读教材收集资料,形成自己课程的体系
例如排列和排列数第一节课:我们需要总结这节课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一)排列的定义,根据排列的定义,归纳出排列的两个特征:
(1)取出不同元素
(2)按照一定的顺序。
(二)排列数的定义,弄清排列与排列数的区别。分析出排列,是指完成具体的一件事其过程是先取后排,它不是一个数,而排列数是指完成具体的一件事的所有方法总数即所有排列的个数,強调它是一个数。
(三)排列数公式的推导,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利用归纳、推理推导出排列数的公式。利用教材对这一部分的处理思路,符合学生的理解规律,观察排列数的公式第一个因数是m后面每一个因数比它前面一个少1,最后一个因数是n-m+1,共有m个因数。
只有老师的知识形成体系,学生接受起来才能更轻松。学生的大脑不是空荡荡的容器,而是一口蕴藏着丰富水源的深井。教师的使命正是要引导学生挖掘这口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口知识的泉水喷涌而出的“井”。
二、根据每节课的重难点知识配备合理的例题和习题
虽然我们不提倡题海战术,但是数学离开必要的习题训练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精选例题和习题。所谓“减负”绝不是简单地少布置作业或减少课时,其实质应该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减少教育中师生的无效劳动,增加学生发展的目标。一道例题后面最好选两道同类型的练习题,课堂练习题需要有典型性紧扣本节课的知识点,以简单为主,从简单到复杂达到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兼顾尖子生还要有拔高题,使尖子生能“吃饱,吃好”。
三、注重每节课对细节问题的处理
平时教学中我们老师很少注意引课,一般也就是公开课时考虑一下。好的课题引入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有学习数学的信心。有研究表明,如果没有自信心,脑细胞的活动便会受到抑制,使记忆力减退。只有树立了自信心,才能进入“良性循环”,这是记忆力增强的基础。
例如排列定义的引入。我听过一位老师的课觉得特别好。老师播放视频西游记中一段孙行者、者行孙,行者孙被妖怪宝物困住的视频,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老师马上设置问题“妖怪需要准备多少个宝物来困住孙悟空?”这个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排列问题。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就激发出来,孩子们的眼前一亮。好的引课果然是成功的一半!
我想现在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并不是智商不高,很多时候都是不好的学习习惯导致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的行为方式。习惯的养成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自身的成长。要想养成好的习惯需要从每一天的一点一滴做起,在学生走入误区或是不能坚持的时候老师就要加以引导和约束了。一旦习惯养成了,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像运行的火车一样,尽情地在轨道上平稳地运行了。
教师本身就是课程。其实,无论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只要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的课堂就一定精彩。最好的教育理念不一定是最新的,往往是永恒的。
参考文献:
[1]张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7):77+79.
[2]马琦.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9(02):72-73.
[3]夏缝兵.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A]..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