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凤
摘 要新课标的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活力,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了知识灵活度和应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新课标的改革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需要具备更加完善的知识架构和体系,有更加精通的专业知识,具有高超的讲解水平和发散力,并且教学理念也要不断地更新和改变。这也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一定的问题和困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相应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001-01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旧的教学策略已经无法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新课改对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理念。但是很多地理教师并没有将新课改的要求落到实处,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导致课堂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分析了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为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提出了相应策略。
一、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没有完全把握教材。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老师并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模式,仍然按照应试教育的要求去讲解知识,并且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知识的补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任务,没有真正落实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教师只是一味的求多,为了满足学生高考的需要,不断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加深,甚至在高中低年级时就增加一些連高三学生都觉得困难的知识,过于拔苗助长,导致学习太难,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效率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理念不符合实际操作。新课改以来,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教师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模式上,应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尤其提倡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和参与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然而,有些教师对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应用过于华而不实,教师根据教学理念设计探究过程,整个过程基本上是老师在自问自答,教师不断地启发与提示,学生根本参与不进去,导致整个情境的创设完全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或者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的问题情境过多,把课堂变成了花架子,学生一整节课听下来,好像在看戏一样,很难把握重点和难点内容。
(三)评价方式的改革相对滞后。课程评价也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按照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学校建立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评价体系。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大多数学校的课程评价机制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理论层面,缺乏真正的实践依据和实践经验。并且,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和全面,需要教师及时给予评价的时候并没有及时给学生反馈,有些教师的评价反馈过于笼统,是针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忽视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个性。而大多数学校制定的评价体制都是形同虚设,缺乏相应的可信度与诚信度,无法对教学产生正向的促进。
二、新课改下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新课改指导下,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学生的发展和提高为根本。因此,教师首先要抛弃传统的功利主义和应试主义思想,如果教师的教学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那这样的教学是非常狭隘的,最终的教学效果也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能力。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教学来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素质和价值情感等。
(二)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式学习。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模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探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者查阅资料,对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和看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允许学生的差异性存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另外,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能生搬硬套,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也可以组合运用多种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尊重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差异化学习发展。学生之间的水平和基础参差不齐,由于生活背景、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差异,导致学生之间的差异不仅客观存在而且无法回避。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应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不同,给学生制定适合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满足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差异性需求。如果一味的要求学生取得同样的进步,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往往会压抑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造成部分学生巨大的学习压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学汇总可以尝试建立弹性的教学体系,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学生可以选择听什么和不听什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建立差异化和层次化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取得自己的进步,也有利于帮学生建立对地理学习的信心,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这样的地理课堂,才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课堂,才是真正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董泽润.探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