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Altmetrics作为在社交媒体环境下产生的研究指标广受学术界关注。基于国内Altmetrics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总结出当前领域的研究热点,并通过文献回顾的方法对这些热点方向进行论述,从而了解近年来我国对于Altmetrics领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Altmetrics;知识图谱;影响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G350;G353.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3897/j.cnki.hbkjty.2019.0092
Altmetrics是一种基于社交媒体活动的研究指标,在2010年由Jason Priem提出,2012年我国学者刘春丽将其引入并翻译为选择计量学。随后,相继有学者翻译为“补充计量学[1]”和“替代计量学[2]”等。
传统的对于期刊、文献和学者的影响力评价大多是基于引文指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术成果的发表渠道不仅仅是纸质的期刊,更多的是在网络上进行首发。这些学术成果与社交媒体交互后产生大量的评价指标,然而传统的引文计量方法不能对这些指标进行统计,在这种背景下Altmetrics这种基于网络的计量方法应运而生。Altmetrics指标的引入对于评价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意义逐渐得到国内广大学者的认可。
为了更好的推进Altmetrics的深入研究,本文基于国内Altmetrics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年度文献发表量、学科分布、文献合著、主要研究机构四个方面对当前研究的总体趋势和研究力量进行分析,并通过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识别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为日后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以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策略为主题=“Altmetrics”或含“补充计量学”或含“选择计量学”或含“替代计量学”,检索范围限定在2012年到2019年,检索时间为2019年2月28日,共检索得到236篇文献,将重复、与主题不相关等无效文献进行人工清洗后,共得到219篇文献。通过CNKI数据的统计分析,并选用citespaceV软件进行文献信息的数据可视化分析,能够更加清晰地发现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问题。
2 论文统计结果分析
2.1 发文量
通过对文献发表数量年度变化的分析,能够看出我国学者对Altmetrics研究热度的增减变化。图1是根据检索结果绘制的我国Altmetrics研究历年发文量折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学者对于Altmetrics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012-2014年初步探索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学者对于Altmetrics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2012年发表的文献只有一篇,是刘春丽教授发表《Web 2.0环境下的科学计量学:选择性计量学》,开启了我国对于Altmetrics研究的序幕。这一阶段每年的发文量都比较少,三年间一共发表了22篇文章。2013年发表的文献中,最高被引量的是邱均平、余厚强教授发表的《替代计量学的提出过程与研究进展》,被引次数高达125次;2014年发表的文献中,最高被引量的是王睿等发表的《高Altmetrics指标科技论文学术影响力研究》。通过这两篇高被引文献可以看出,这一阶段我国学者对于Altmetrics的研究逐渐由宏观上的理论介绍等层面转向Altmetrics指标影响力评价等应用层面的研究。
2015-2016年快速发展阶段。从图中可以看出,2015年比2014年的发文量增加了24篇,2016年比2015年增加了21篇,两年间发文量总共达到95篇,是上一阶段的4倍之多。这一时期的研究丰富了我国Altmetrics研究的整体框架,主要形成了对Altmetrics译名的界定,Altmetrics工具研究,Altmetrics指标研究,Altmetrics在学术、图书馆、知识库影响力评价方面的应用研究这四个部分的基本研究方向。
2017-2019年平稳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发文量逐渐减少,但总体趋于平稳。2019年的巨大落差是由于统计时间仅截至2019年2月,有很多文章还没有发表。发文量的减少并逐渐趋于平稳代表我国学者对于Altmetrics的研究从高潮转为冷静,但是总体的研究趋势并没有太大程度的减退,说明Altmetrics的研究仍然被我国学者关注。
2.2 研究力量分析
2.2.1 学科属性分布
文献的学科属性体现了该文献所属研究的研究领域,分析论文的学科属性分布可以得知该研究领域的跨学科研究状况。表1是我国Altmetrics研究的学科分布状况(依据中国知网的学科分类,文献所属学科属性会有所重复。)。
通过表1的学科属性分布可以看出,Altmetrics相关研究涉及的学科非常多,包括图书情报类、新闻传播类、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基础医学、生物学、计算机等多种学科,其中图书情报类是主要的研究学科,文献占比为77%,其次分别是新闻传播类,文献占比为10%,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类,文献占比为4.5%,其余的学科占比较少。由此看来,我国Altmetrics相
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情报类学科,对于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是我国Altmetrics研究仍然处于发展阶段,理论研究占主导地位,Altmetrics作为一种辅助科研活动的计量工具,仍然需要广大图情人员对于其基本内涵、理论体系等进行研究,随着Altmetrics研究的逐步深入,相信未来Altmetrics研究的学科交叉化会更加显著,从而促进Altmetrics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2.2.2 作者合著分析
分析主要作者的发文情况能够探知国内Altmetrics研究的进展情况。运行citespace得到Altmetrics研究作者合著圖谱(见图2),可以看出主要作者之间形成了几个合作群体。
图2显示了合著文献大于2篇以上的作者,字体的大小表示发文量的多少,连线表示了作者之间的合作。通过图2可以看出,我国Altmetrics研究的合作现象较为明显,但多是小团体之间的合作。发文量较多的是赵蓉英团队、刘春丽团队和邱均平团队。赵蓉英团队来自武汉大学,该团队主要研究Altmetrics的影响力评价以及Altmetrics的研究工具;刘春丽团队来自中国医科大学,该团队主要研究Altmetrics的实践问题,即Altmetrics在机构知识库中的运用;邱均平团队也来自武汉大学,该团队主要研究Altmetrics指标的覆盖率、Altmetrics在图书馆和机构知识库的应用问题。
前十位作者的发文量统计表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发文量最多的是赵蓉英,发文16篇,其中被引量和下载次数最多的是2015年发表在《中国图书馆学报》上的《基于Altmetrics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研究——以汉语言文学学科为例》,该论文是较早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检测Altmetrics指标与传统引文指标在评价学术论文上是否具有一致性的论文,被引次数为46次,下载次数高达3 102次;其次是中国医科大学的刘春丽教授和武汉大学的邱均平教授,发表相关Altmetrics的论文均有9篇,其中刘春丽教授发表的论文中被引量和下载次数最多的是2012年发表在《图书情报工作》上的《Web 2.0环境下的科学计量学:选择性计量学》,也是国内最早介绍Altmetrics的论文。从前十位作者的发文量中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于Altmetrics的研究热情较高,Altmetrics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
2.2.3 主要研究机构分析
Altmetrics研究的机构分布图谱见图3,发文量排序见表3。从图3可以看出,发文量较多的机构是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发文量前十位的机构大部分是各大高校及所属的研究中心,说明Altmetrics研究的机构比较单一,其他科研机构的研究不够突出,尤其是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之间合作较少,反而是发文量较少机构之间的合作较为密切,这一方面说明了权威机构的研究力量较为雄厚,能够依靠本机构的人员研究该问题,而对此研究相对薄弱的机构则需要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另一方面,如果权威机构之间能够加强合作,更能够促进Altmetrics的研究进展,从侧面反映了Altmetrics的研究还大有可为。
综上,我国Altmetrics的研究力量分布主要集中在图书情报类学科,学科交叉现象虽然存在,但分布效果较差,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少;我国Altmetrics研究的合作状况较好,学者们的合作意识也比较好,但是主要是小团体之间的合作,跨机构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较少,未来加强机构和学科之间的合作能够推动Altmetrics研究的发展。
3 研究主题分析
文献中的关键词是作者对核心研究内容的高度凝练,能够准确反映一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和研究主题,通过对我国Altmetrics论文的关键词进行词频和共现分析,可以清楚的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在citespace软件中,点击Keyword运行后得到Altmetrics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字体越大表示该关键词词频越大,关键词的连线越多表示该关键词的中心度越强,网络关系地位越高。
当前我国Altmetrics研究的高频关键词有Altmetrics、替代计量学(补充计量学)、社会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科研评价(学术评价)、相关性分析等,关键词词频分布见表4。为了进一步了解该领域的热点主题,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词词频和共现网络将我国Altmetrics的研究热点主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Altmetrics指标与传统文献计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我國学者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Altmetrics指标与传统文献计量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余厚强以441万多条Altmetrics.com中27个学科的文献数据,并对18个Altmetrics指标与Scopus引文量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着重研究数值类型、指标种类、用户类别对相关性的影响,发现用户类别对相关性有显著影响[3];刘艳民选取Altmetrics.com提供的科技领域学术出版物,将Altmetrics指标与Web of Science中被引次数、期刊影响因子、学科归一化被引、学科归一化期刊影响因子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出Altmetrics指标与被引次数、期刊影响因子之间相关关系为正相关但强度较弱,她认为Altmetrics指标可以作为引文分析的辅助工具,与传统引文指标相互补充但不可替代[4]。
目前国内学者普遍认为:Altmetrics指标和传统引文指标具有正相关关系,将传统引文指标和Altmetrics指标相结合进行学术影响力评价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3.2 Altmetrics影响力评价及评价体系
Altmetrics影响力研究主要是运用Altmetrics指标对学者、学术论文、期刊、图书、机构进行影响力评价和影响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学者影响力评价指标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四象限学者角色”说[5[CD*2]6],王妍和杨柳等人认为通过综合学者的传统引文指标和Altmetrics指标可以将学者分为四个象限;论文和期刊影响力评价是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将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共同纳入到影响力评价体系中,构建Altmetrics的二维评价指标[7[CD*2]8];国内学者对于图书和机构的影响力评价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于图书影响力评价的研究中,邱均平等首次提出将Altmetrics指标应用于机构知识库评价,并在总结国内知识库建设现状及评价指标基础上,从知识库整体、知识库资源及发布者三个角度整理出可用的Altmetrics指标[9]。杨柳等以 Plum Analytics 为数据源,基于42家机构 2012—2015 年间数据开展相关性分析,探讨 Altmetrics 指标内部及与引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总结出要因评价对象而异遴选适宜的评价指标等结论[10]。
4.1.3 Altmetrics的应用领域较窄
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对于Altmetrics的研究主要是图情档领域,但是Altmetrics在金融等领域也有其独特的作用,例如采集Altmetrics指标对金融产品进行评估等研究,而我国学者对于Altmetrics在其他领域的研究还没有开展。Altmetrics其他应用领域的研究有助于增强我国学者在Altmetrics研究中的国际话语权,同时也能够扩展对于Altmetrics的基础理论研究。
4.1.4 Altmetrics研究工具的限制
Altmetrics是由国外学者提出的,Altmetrics的相关研究工具也都是由国外机构研发的。其中,开放性问题和适用性问题是影响我国学者对于Altmetrics研究的主要方面。开放性问题是指,大部分的研究工具都是需要付费使用,这对于经费充足的学者来说问题不大,但是大部分普通学者、学生缺乏研究经费的支持,只能使用免费工具,然而大部分工具都是收费的。适用性问题是指在Altmetrics指标中,由于是国外研发,一些我国特有的Altmetrics指标例如微信、微博的指标不能够应用于国外研究的工具中,这对于我国Altmetrics的研究有很大的阻力。
4.2 研究建议
首先,应该加强不同学科对于Altmetrics的研究以及不同作者和机构之间的合作,Altmetrics指标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文献计量指标,它是在社交网络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涉及到计算机、金融、统计等不同學科的知识,而不同作者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也有所不同,从主要作者知识图谱中可以看出不同作者和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加强不同领域、不同学者和机构之间的合作,不仅能够弥补各自研究的短板,更能够碰撞出新的研究灵感,增强Altmetrics研究的多学科融合的合作研究;其次是拓展Altmetrics的应用领域,目前我国Altmetrics应用和实践主要集中在机构知识库和图书馆服务两个方面,而实际上Altmetrics指标对于金融理财产品、社交平台的优化等方面也有很明显的作用,例如运用Altmetrics指标建立金融理财产品的评级体系,更加便于客户对于金融产品的选择,也有利于金融企业对金融产品的管理和升级;最后是创新Altmetrics研究范式和研究工具,深化已有研究范式,对于Altmetrics相关性的很多研究中应该加入对指标有效度的检验,使其更具有严密性和科学性。而对Altmetrics影响力的研究范式应该将重点放在对于Altmetrics指标的多样性选择上,使其对学者、期刊、图书、机构的评价更加合理和科学。相关学者还应该积极进行Altmetrics研究工具的开发,开发出适应我国国情的Altmetrics研究工具,在借鉴外国研究工具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多样化Altmetrics指标的引入以及不同指标的评分原则问题。研发的Altmetrics工具应该立足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致力于为广大学者提供开放免费的数据源。这不仅能够解决目前Altmetrics研究中一些适用性问题,激发学者对于Altmetrics的研究热情,还会引发Altmetrics研究范式的革新,促进我国学者对于Altmetrics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思考。
参考文献
[1]由庆斌,汤珊红.不同类型论文层面计量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8):79-84.
[2]邱均平,余厚强.论推动替代计量学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41(1):4-15.
[3]余厚强.替代计量指标与引文量相关性的大规模跨学科研究——数值类型、指标种类与用户类别的影响[J].情报学报,2017,36(6):606-617.
[4]刘艳民.Altmetrics指标与传统文献计量指标相关性研究[J].情报杂志,2017,36(9):71-77.
[5]王妍.学者影响力二维测度方法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12):88-92.
[6]杨柳,丁楠,田稷.Altmetrics视角下机构知识库学者影响力评价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40(6):104-110.
[7]匡登辉.从Altmetrics热点论文看科技期刊影响力——以Altmetric.com Top 100论文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1):1188-1194.
[8]余以胜,赵月华.基于Twitter关注度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以国际图书情报学顶级期刊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8):99-105.
[9]邱均平,张心源,董克.Altmetrics指标在机构知识库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100-105.
[10]杨柳,陈贡.Altmetrics视角下科研机构影响力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5):106-114,132.
[11]张洋,何祎雯,伦惠莲.基于网络信息计量的纯电子期刊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6(2):9-21.
[12]段丹,王伟,孙爽.基于Altmetrics视角构建财经类高校学科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J].情报探索,2017(11):34-38.
[13]刘恩涛,李国俊,邱小花,季淑娟,王瑜,肖明.Altmetrics工具比较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5,34(8):85-92.
[14]吴胜男,赵蓉英.Altmetrics应用工具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之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6(1):84-93.
[15]刘春丽.Altmetrics工具的起源、质疑、改进与发展[J].图书馆杂志,2018,37(3):84-91.
[16]王聪,刘春丽.Altmetrics在我国高校机构知识库应用分析[J].情报杂志,2016,35(12):116-120.
[17]王妍,顾立平.Altmetrics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2):38-42.
[18]刘丽敏,王晴.融合Altmetrics的图书馆服务增值业态及优化路径[J].现代情报,2016,36(6):95-99.
[19]唐士,谢艳.替代计量学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5,25(33):171.
[20]宋冰.基于Altmetrics視觉的图书馆服务新业态及其优化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36(7):120-121,127.
作者简介:董思雨(1994[CD*2]),女, 河北大学图书情报专业201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
(收稿日期:2019-03-21 责任编辑:张长安)
Bibliometric Analysis on Altmetrics Studies in China
Dong si-yu
Abstract:As a research index produced in social media environment, Altmetrics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 conducts bibli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pertinent literature of Altmetrics studies in China,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hotspots in the field and discusses these hot spots throug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Altmetric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Keywords:Altmetrics; Knowledge Graph; Impact Eval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