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者库协同建设策略研究

2019-11-25 01:23魏蕊周笑宇
河北科技图苑 2019年5期
关键词:建设模式

魏蕊 周笑宇

摘要:高校学者库作为高校学者科研成果集中展示和长期保存的数据库,其信息展示平台和信息获取渠道非常重要。介绍了现有主流的两种学者库建设模式,然后通过网络调查我国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者库建设现状,并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学者信息的获取渠道,最后提出高校学者库的协同建设策略。学校级、院系级和图书馆三级学者库要协同优化建设模式、协同制定管理制度和协同规划标准格式。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高校学者;学者库;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號:G25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19.0083

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提出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在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方面要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第一任务,展示和传播其学术信息,有利于高校展示其科研实力和教学规划、促进知识发现和教学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学者库是以学者为描述对象,以学者产出资源为组织单位,一方面追踪和记录学者的学术经历形成学者完整的学术轨迹,另一方面集成学者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和非正式出版学术成果形成学者完整的学术特征[2]。学者包括所有开展学术研究的教师、科研人员等教职员工。高校学者库既是高校学者展示学术信息的主要平台和校内外学生了解学者信息的权威渠道,其集成的科教数据也是高校管理学者科教成果和管理人员评估学[LL]校科教能力的重要来源。

目前学者库建设存在学术信息分散、建设模式不规范、权威信息渠道缺乏等问题。国内学者对学者库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讨论其在教师工作中的作用[3-4]和加强其建设与应用[2],从技术角度探索其系统如何设计和构建[5-6],以及建设路径[7-8]。本文在分析主流的学者库建设模式和调查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者库建设现状和学者信息获取渠道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学者库协同建设策略,为世界一流建设高校统筹高校学者信息的管理、建立系统的高校学者信息展示平台和提供权威的及时准确了解学者信息的渠道提供借鉴。

1 学者库的发展和主流建设模式

从建设主体来看,学者库主要分为高校建设的机构性学者库和第三方建设的综合性学者库两大类,随着技术的发展又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高校建设的机构性学者库是高校人事处、教务处、院系办公室、图书馆等部门为本校教职员工建立的统一的学术信息管理和展示平台,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或学者个人创建、管理和维护其信息。最早的高校学者库兴起于互联网的发展和高校主页的建设,高校及其各级学院主页大多设置了“师资队伍”的栏目。因此,高校学者库主要分学校级和院系级,如北京大学主页“教育教学”下设的“师资队伍”栏目和信息管理系主页“师资力量”栏目;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下设的“教师风采”和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师资队伍”;清华大学“师资队伍”和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院师资”等。2002年《布达佩斯开放存取计划》引发了全球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运动的兴起,图书馆开始探索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R)服务,将其作为机构统一收集、管理、展示与传播机构人员的学术信息与科研成果的主流平台,其建设经历了以“成果”为中心向以“学者”为中心的发展过程,从而形成了两种学者库模式。一种是依托于机构知识库的学者服务,即机构知识库内的学者库建设模式:依托于IR,作为IR的栏目之一,如北京大学机构知识库的“教师学者”、人民大学机构知识库的“我校学者”、西安交通大学机构知识库的“学者”栏目等;另一种是由机构知识库衍生的学者服务,即独立的学者库建设模式,如北京大学学者主页、清华大学学者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教师个人主页等。

第三方建设的综合性学者库是由公司或其他组织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学者或个人学者建立的集成学术信息管理和展示平台,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或学者个人创建、管理和维护其信息。第三方学者库的兴起得益于社交网站的兴起。2007年,中国科学院致力于“构建全球华人科学社区”的科学网对外发布,其中“博客”栏目成为科教人群重要学术信息展示平台。随着数字出版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服务商也开始基于长期积累的数字资源设计产品和提供服务。2012年,中国知网推出以学者为节点的 “学者库”,展示学者的基本信息、学者关注点、全部成果,学术影响力分析、学术关系网络,及所在领域研究现状等。2014年,百度发布百度学术,下设“学者主页”栏目。同年,人大复印资料推出学者移动学术科研平台“壹学者”微信公众号,提供“找学者”服务,展示学者的基本信息、学术成果及学术动态。

2 高校学者库建设现状调查

高校学者库是高校集中展示学者学术信息的主要方式。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9],正式确认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其中教育部直属32所,教育部、国家民委和北京市共建1所(中央民族大学),“部省合建”3所(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全部为B类,工业和信息化办直属4所,中国科学院直属1所,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直属1所。本部分调查了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学校级、院系级和图书馆三种不同类型学者库的建设情况。

本研究在2018年开展现状调查,具体调查和数据获取方式分别为:(1)学校级:4月查询高校官网是否设置“师资队伍/力量”栏目,如“无”则查询是否在其他栏目的下一级栏目设置:(2)院系级:5月以“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和专业所在学院作为主要数据来源,如“无”则选择其相关学科所在学院,主要涉及到管理学院(11所)、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10所)、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系(6所)、公共(政府)管理学院(6所)、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4所)、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所)、其他(2所)、无(1所);(3)图书馆:6月以“高校名称+学者库/学者主页/教师个人主页”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如“无”则检索“高校名称+机构知识库”,如“无”则继续查询高校图书馆网站是否有相关服务,如“无”则通过网络等渠道咨询学校图书馆等相关工作人员。

2.1 学者库总体建设情况

学校级和院系级的主页是对外展示本校和本院系基本概况、院系部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招生就业、合作交流、校园生活等信息的门户,“师资队伍”作为其重要组织部分设有相应的“学者库”栏目。图书馆负责建设的学者库或机构知识库学者栏目作为专门展示学者信息的服务平台是OA运动兴起后发展起来的,如表1。目前我国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57.14%(24所)已建成且对外开放,4.76%(2所)已建成但未对外开放,21.42%(9所)正在建设中,16.67%(7所)未查到。

2.2 学者库学者与学术信息展示方式

学校级、院系级和图书馆的学者库建设出发点不同,展示的学者不同,展示方式也有差异。学校级重点展示高层次人才,院系级全面展示本院系学者,而图书馆集中展示本校学者。

2.2.1 学校级:重点展示高层次人才

高校主页“师资队伍”栏目作为学校级的学者库,通过独立的一级栏目或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人力资源等其他下设的二级栏目展示其学者信息(国防科技大学无设置此栏目,统计41所高校),分别占到51.22%(21所)、26.83%(11所)、12.20%(5所)、9.76%(4所)。此外,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郑州大学等8所高校还提供专业教师个人主页链接。在展示的学者类型方面,重点展示各类人才的学术历程和信息,全部展示的占48.78%(20所);只展示院士的占29.27%(12所);展示院士和部分人才的占9.76%(4所);廈门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只有清单;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则无清单。学者的展示以直接展示各类人才为主,占58.54%(24所);其次是链接到人事处,占29.27%(12所);链接到院系级或图书馆等其他平台共占12.20%(5所)。学者学术信息的展示形式,78.05%(32所)都以“个人简介”的方式展示,17.08%(7所)则链接到其他平台。

展示的高校高层次人才,从类型上来说分为科研和教学两大类,且以科研为主;从层次上来说分为国家级、地方级和学校级,重点展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的学术信息。重点展示的国家级人才类型情况为,87.80%(36所)展示两院院士,75.61%(31所)展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简称“长江学者”)、68.29%(28所)展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简称“杰青基金”)获得者、63.41%(26所)展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又称“国家级教学名师”)、58.54%(24所)展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48.78%(20所)展示“万人计划”入选者等。地方级的省市自治区人才和学校级人才各具特色,45.24%(19所)进行了展示,如上海市“东方学者”、重庆市“两江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吉林省“长白山学者”、黑龙江省“龙江学者”、湖北省“楚天学者”、湖南省“芙蓉学者”、广东省“珠江学者”等。

2.2.2 院系级:全面展示本院系学者

院系主页的“师资队伍”栏目作为院系级的学者库,通常以独立的一级栏目展示其所有工作人员的信息占75.61%(31所),作为“师资/教师与科研/研究”二级栏目的占24.39%(10所)(国防科技大学无信息,统计41所高校)。在展示的学者类型方面,除展示全职教师外,有的高校还展示行政教辅人员(9所)、兼职教师(7所)、退休教师(3所)的学术信息。学者学术信息的展示形式,以格式统一的直接展示为主,占70.74%(29所),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还提供图书馆平台链接;而直接链接到图书馆平台的有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2.2.3 图书馆:集中展示本校学者

图书馆学者库主要分为独立的学者库和机构知识库“学者”栏目两种类型,共有24所(统计24所高校)。独立的学者库全方位展示学者的各类学术信息,占66.67%(16所);机构知识库里通过设置独立的学者栏目,从院系维度重点展示学者的科研成果信息,占33.34%(8所)。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11所高校同时设有两种类型的学者平台。展示的学者类型,62.50%(15所)展示所有教职员工,37.50%(9所)展示教学单位和科研部门的员工。以“学者”为中心的展示形式,占58.34%(14所),通常既包括基本信息、个人简介,还包括各类科研信息、教学信息、获奖信息等;从“学者”出发+以“成果”为重点的展示形式,占41.67%(10所)(包括清华大学学者库和兰州大学学者库),通常包括基本信息、个人简介和详细的成果信息,成果统计分析等信息,再从文献类型、发表时间、关键词、合作者等维度对成果进行分类导航。图书馆建设的学者库全部采用统一的格式,其中79.17%(19所)设置了标准栏目,20.84%(5所)允许作者自主设置子栏目。

2.3 学者库学术信息展示内容

经过调查和统计发现,高校学者库的学者信息内容主要涉及基本情况,科研工作,其他情况等。从学者库及其栏目展示的学者学术信息内容类型来看,60%以上都涵盖了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研究方向、科研成果,荣誉奖励和社会兼职。此外,13所高校还展示与中文相对应的英文版本,厦门大学则只有英文版本。具体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3 高校学者库的协同建设策略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另一主要任务,要求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要求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引导其学习课程和开展研究,互联网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解学者及其专业的各类渠道,以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所学课程和研究方向。本文将本校大三本科生作为访谈样本,调查其获取学者各类信息的渠道分布情况,调查结果为:50%以上的学生将院系网站作为其最主要的获取渠道;其次是科研服务平台和学校网站,在40%-50%之间;再次是学者库/机构知识库,在30%-40%之间。由此可见,高校应重点加强院系级学者库的学者学术信息建设,为学生提供可靠的信息渠道,在此基础上协同建设其他信息渠道。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者库建设现状的调查显示,学校级、院系级和图书馆三个不同层次“学者库”是在不同阶段、不同需求驱动下的学者和用户信息服务。目前三级学者库在展示学者信息的类型、方式、内容等方面各有侧重但又不全面,同时还存在信息重复和冗余的问题。学者信息获取最主要的渠道是院系级,在展示形式上,45.24%(19所)以传统罗列方式、个人简介或不统一的格式呈现;再次是学校级,以个人简介为主,且只展示部分高层次人才;最后是图书馆,相比学校级和院系级学者库,栏目设置系统全面,展示形式统一规范,在导航上,只有清华大学院系导航细化到系一级。现有的高校学者库模式,不利于学校统一管理和展示本校学者学术信息,也不利于学者管理和重复利用自身学术信息,还增加了用户获取学者信息的难度。协同优化建设模式、协同制定管理制度、协同规划标准格式有利于高校统筹管理学者的学术信息、建立系统的高校学者信息展示平台和提供权威的及时准确了解学者信息的渠道。

3.1 协同优化建设模式

学校级、院系级和图书馆的学者库以不同的方式分别展示了学校人才、院系师资和学校师资的学术信息。各级建设部门要协同建设,保证不同渠道学者库建设的互补性。根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者库现状和学者信息获取渠道调查,高校学者库建设模式可归纳为两种。(1)展示方式的协同:学校级重点展示高层次人才的“个人简介”,院系级全面展示院系学者的各类学术信息,图书馆平台系统展示本学校所有学者的“科研成果”如清华大学,或全面展示本高校所有学者的各类学术信息如吉林大学。此模式目前较普遍,但在信息维护上易发生信息不同步和不统一的情况,还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因此需要协同制定管理制度进行统筹。(2)展示平台的协同:图书馆建设的学者库负责全面展示,其他两级只展示“个人简介”或提供图书馆平台链接,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此模式采用集成管理的方式,能够保证信息的统一。此模式逐渐受到高校的采纳,并开始推广,但要借鉴模式(1),协同不同部门合作,体现为细化不同维度的导航功能,如系、职称、学科、招生信息等。

鉴于学校级重点突出高层次人才、院系级是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图书馆学者库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无论采用哪种模式都要互相提供不同相应渠道的链接,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了解学者信息的渠道。例如东南大学,院士、长江学者、长江学者青年学者相应链接到人事处,博士生导师链接到研究生院等。此外,2017年7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快直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指导意见》[34]提出强化高层次人才培育和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截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陆续出台了《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从人才建设层次来看包括一流顶尖人才、卓越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因此,不仅在学校级学者库,学院级和图书馆也要重点突出高层次人才学术信息。

3.2 协同制定管理制度

高校内部不同的部门都需要管理学者信息,如人事处和院系办公室统筹管理基本信息,人才办管理高层次人才信息,科研处管理科研信息,教务处管理教学信息,研究生院管理研究生招生信息等。在学者库建设中,要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不统一等问题。各级建设部门要协同制定管理制度,保证学者信息管理的系统性。在主管部门的选择上,既是学者信息的统管部门也是考核部门的人事处是较合理的组织部门的选择;其他部门管理不同的信息,各有侧重,应辅助提供各自的信息,进而集成管理和展示。以湖南大学为例,在学校级高层次人才展示上,明确说明不同人才类型的提供单位即相应的管理部门,如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名单由人才工程办提供,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名单由科研院提供,国家级教学名师由教务处提供等。

3.3 协同规划标准格式

学校级、院系级和图书馆的学者库展示类型和形式各有侧重,但学者的学术信息都可以归纳为4大类:(1)基本情况: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2)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科研成果、科研项目;(3)教学工作:教授课程、教学项目、教改项目;(4)其他情况:荣誉获奖、社会兼职、招生信息等。各级建设部门要协同规划,保证学者信息展示的全面性。在展示形式上,以“学者为中心”的展示形式,可设计多套模板供学者选择采用和展示,但在格式和栏目设计上要采取统一的标准,包括以上4大类学术信息;以“成果”为重点的展示形式,还可以提供可视化的知识图谱,便于用户快速了解学者科研情况;“个人简介”的展示形式是对学者各方面情况的概括总结,既要简洁说明学者的学术情况,又要全面涵盖基本、教学和科研等学术信息。在展示版本上,首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体现国际性,应该同时提供中文和英文版;其次鉴于目前阅读终端的移动化,既要提供电脑版还要开发手机版,如提供二维码扫描功能等。在学者库系统平台的选择上,部分高校基于开源软件自主开发,如北京大学采用的OpenScholar;而目前大多数高校选择商业性软件,如西安知先、南京乐致安、北京爱琴海乐、同方知网、重庆维普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18-04-0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曾建勛.加强学者库的建设与应用[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8,172(9):3.

[3]姬金祖.教师个人主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157-159.

[4]连锲.高校个人主页系统助力教师形象传播[J].中国新通信,2018,20(8):210.

[5]弋维君.基于ASP.NET的教师个人主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苏州:苏州大学,2014.

[6]陈春颖,胡小龙,熊拥军.基于OAIS模型的高校专家学者库构建研究[J].情报杂志,2010,29(1):164-168.

[7]何继红.关于机构库发展为机构学者库的探讨[J].情报资料工作,2008(1):55-58.

[8]刘敏,田丽.开放学术环境下高校学者库建设路径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8,439(20):30-36.

[9]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EB/OL].[2018-04-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43/2017

09/t20170921_314942.html.

[10]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学者主页[EB/OL].[2018-06-09].http://scholar.pku.edu.cn/.

[11]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机构知识库[EB/OL].[2018-06-09].http://ir.lib.ruc.edu.cn/.

[12]清华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学者库[EB/OL].[2018-06-09].http://rid.lib.tsinghua.edu.cn/.

[1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个人主页[EB/OL].[2018-06-09].http://shi.buaa.edu.cn/.

[14]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机构知识库[EB/OL].[2018-06-09].http://bitssp.dayainfo.com/.

[15]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教师个人网页[EB/OL].[2018-06-09]. http://faculty. cau.edu.cn.

[16]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教师主页[EB/OL].[2018-06-09].http://faculty .dlut.edu.cn/.

[17]东北大学图书馆.东北大学教师主页[EB/OL].[2018-06-09].http://faculty.neu.edu.cn/.

[18]吉林大学.吉林大学教师个人主页[EB/OL].[2018-06-09].http://teachers.jlu.edu.cn/.

[19][JP+2]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个人主页[EB/OL].[2018-06-09].http://homepage.hit.edu.cn/.

[20]同济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机构知识库[EB/OL].[2018-06-09].http://www.lib.tongji.edu.cn/.

[21]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机构知识库[EB/OL].[2018-06-09].http://ir1.yun.smartlib.cn/?h=index&school_id=117.

[22]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师个人主页[EB/OL].[2018-06-09].https://faculty.ecnu.edu.cn/search/teacherMain.faces?siteId=10&pageId=0.

[23]东南大学机构知识库[EB/OL].[2018-06-09]. http://ir1.yun.smartlib.cn/.

[24]浙江大学.浙江大学个人主页[EB/OL].[2018-06-09].http://person.zju.edu.cn/.

[25]厦门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成果库[EB/OL].[2018-06-09].http://scholar.xmu.edu.cn/.

[26]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机构知识库[EB/OL].[2018-06-09].http://ir.lib.sdu.edu.cn/widgets/sdjgk/.

[27]武汉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机构知识库[EB/OL].[2018-06-09].http://www.subject.net.cn/library/whdx.html.

[28]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教师主页[EB/OL].[2018-06-09].http://faculty.hust.edu.cn/.

[29]中南大学.中南大学教师个人主页[EB/OL].[2018-06-09].http://faculty.csu.edu.cn/.

[30]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教师主页[EB/OL].[2018-06-09].http://faculty.uestc.edu.cn/.

[31]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教师个人主页[EB/OL].[2018-06-09].http://gr.xjtu.edu.cn/web/guest;jsessionid=74B3E9D49637E0E1AEB22F241858

8996%EF%BC%9B.

[32]西北工業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教师主页[EB/OL].[2018-06-09].http://teacher.nwpu.edu.cn/.

[33]兰州大学图书馆.兰州大学学者库[EB/OL].[2018-06-09].http://ir.lzu.edu.cn/scholar.

[34]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快直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8-06-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4/s8132/201708/t20170821_311528.html.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the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Scholar Repository in China

WeiRui Zhou Xiao-yu

Abstract:As the database intensively displaying and long-term preserv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university scholars, the information display platform an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channels of university scholar repository are very important. Firstly, the two kinds of mainstream construction modes of the scholar repository are introduced. Secondly, the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42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scholar repositories by network survey and the access channels of scholar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re conducted. Finally, the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the scholar repository are put forward. The scholar repository of university level, department level and library level should collaboratively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mode, formulate management system and plan standard format.

Keywords:World-class University; University Scholar; Scholar Repository; Construction Mode

猜你喜欢
建设模式
国外新城开发建设模式及经验借鉴
GPON技术在数据接入网络中的应用
完善生态林建设模式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成都市中心城社区综合体布局及建设标准探索
适应于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设模式探讨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
政府网站集约化发展与保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