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婕 朱小飞 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市第一中学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体育”,所以其所得出的结果也是要为体育服务的。因为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使得以其为研究对象的体育心理学也存在广义和狭义两个情况,广义的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人类的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规律;而狭义的体育心理学则是研究学术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学规律。
生产性人体活动;狭义的体育单指学校体育。学校体育和核心目的同样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身体和心理方面,其最终目的是要得到教育的根本目的——“育人”。
高中生依靠体育特长生进入大学已经成为一种现状,为了更够适应这种现象,也为了更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对于体育特长生历来备受关注,但因为缺少实践经验,在其培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体育特长生培养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出现的心理问题,研究一些切合实践的解决策略,以便给本校师生和全省体育教学和学习者提供一种可以操作的教学实践。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行分层教学,发挥学生个性,挖掘学生的特长,培养创新精神,合作精神这些教育近年来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重视,不少学校在这些教育方面有许多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也做了一定的教育理论探索。但由于对这些教育目标定位的不确定,仅仅停留在发展学生的素质和为了素质教育而这一层面上,而对个性、特长与挖掘上少之又少。我们在实践中也深深为传统教育的现状感到困惑,尤其对传统教育在中学教育阶段的定位感到迷茫,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必定会产生积极的教育意义。
用体育心理学理论寻找普通高校体育特长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针对相应的心理问题,给予对应的解决策略。
体育特长生一文化成绩普遍较差,另外高中的教学课程较比初中教学课程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更高,所以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很费力,导致考试排名都在落后。虽然他们有优秀的身体素质,再体育方面有一技之长,但是随着各地招生高校对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分数要求越来越高,希望通过体育特长生考上大学,对于他们而言压力肯定是很大的。
学校相关的教学制度和学习方法大多都是针对普通高中生,一般老师都会将精力投入到成绩优异的尖子生中,很少会在意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导致体育特长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老师的关心,疑惑问题未得到解决,从而会使他们心理出现自卑和迷茫。
在一些高中体育教学中,由于资金缺乏,造成了体育场地、器材和设备等方面不健全,使体育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也影响了体育特长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在当今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心理健康课程一向都是薄弱的环节,现在学校应对体育教学这方面多关注,多重视,可以通过体育课对体育特长生传授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能良好发展,在体育锻炼中找回真正的自我。
总之,在提高体育特长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过程中,我们要克服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加强对他们文化知识的辅导以及与其他老师之间的沟通,促进体育特长生在教学过程中健康成长,快乐成才。
学校的设施不完善,学生的文化课程和体能锻炼存在冲突与矛盾,学生压抑、忧郁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很多体育特长生的成绩越会走下坡路,甚至对学习和未来生活失去自信心,最终辍学甚至堕入黑暗。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体育特长生的心理问题并解决学校设施不完善和教练员能力素质不过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体育特长生发挥专长,树立体育训练观念和体育学习信心,为学校优势体育项目的建设出力奉献,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