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阈下大学生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机制构建

2019-11-25 14:55罗鹏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灌篮 2019年14期
关键词:保护环境环境保护优化

罗鹏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一、生态伦理教育的目标

(一)生态环境保护观念的养成

培育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是首要目标。人的观念和信念决定着人的行动,一个人有没有的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首先取决于其是否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和信念。我国当代大学生相较于整体社会大众而言,接受过高等教育,因此具备了高素质、高文化以及紧跟时代步伐的特征,一定程度上这些特征能够使得大学生群体更加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客观上来看,我国大学生群体整体上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比较强,经常可以看到大学校园中有各种各样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志愿活动,也经常可以看到大学生为保护环境做出重要贡献的相关信息,这一点值的肯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还存在一部分大学生对于环境保护漠不关心,而且经常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例如在河道上随手丢弃垃圾等行为。这部分大学生或是因为没有接受到适当的环境保护教育,或是因为个人生活习惯的问题,总之,这部分大学生的行为不尽如人意。因此,只有让大学生普遍树立环境保护的观念,深刻了解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带来的危害后,他们才能在保护生态环境信念的指引下,真正从行动上落实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共同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二)绿色消费观念养成

绿色消费观念的养成是生态伦理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消费观念决定了消费方式。如果遵从了铺张浪费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就会在生活中不注意节约资源,这将会是从另一个方面间接的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向前发展。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上也逐渐出现了一些不正确、不健康的价值观,例如奢侈主义和享乐主义。如果这种不良价值观不断弥散和传播,将会将社会大众引导至错误的区域。在这种价值观的主导下,铺张浪费将会盛行,这无疑是对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使得本已经非常短缺的自然不可再生资源更加短缺,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因此,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念,将会从一个侧面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对于保护资源、爱护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优化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机制的意义

(一)充实和完善相关教育内容和体系

一个国家的社会大众是否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意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相关教育内容和体系是否完备。大部分发达国家,例如英国、美国、日本等,都已经历经了经济快速增长导致环境急剧恶化的发展阶段。这些国家在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国家强制性措施的出台和认真落实,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这些国家注重对社会民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两方面中,笔者认为作用更大的是上述这些国家对于社会大众保护环境意识的培养。我国刚刚经历了过去二十年左右的高速发展时期,直到最近几年,环境破坏的后果才逐渐显现。因此,我国在环境保护相关教育内容和体系上相较于上述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优化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机制有利于充实和丰富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教育内容,提升我国高校教育甚至是全社会生态环境教育水平。

(二)助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发力。一方面要学习部分发达国家,完善或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法规的威慑力使人们不敢于从事破坏环境的行为。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方面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力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依靠每一个人的行为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因为人的行为才产生的破坏。所以,生态环境保护归根到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社会大众才是保护环境的主力军。因此,加强和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可以使社会大众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观念,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这就可以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三、优化生态伦理教育机制的具体方法

(一)坚持正确理论指引

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教育机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坚持正确理论的指引。正确的理论指引可以让行动事半功倍。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引,可能会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且前所未有的将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做出过多次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人和自然是一个共同体,没有自然人类就无法生存和发展。人类如果只是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那么也就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规律。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念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观点是一脉相承的。新的理论观点是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提出的最新理论成果,最符合当下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具体特征。这些理论成果应当成为高校以及全社会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南针。只有依托正确的理论指引,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才能稳步向前推进。

(二)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是教育的天然场所,生态文明伦理道德教育的重点和关键点都在校园。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教育,在客观上来看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问题主要在于教育不成体系化,教育方式较为落后,教育效果不明显等。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笔者认为,学校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教育体系机制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优化教育内容。生态环境情况具备变化快的特点。因此,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教育内容应该及时把握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目光大多数还停留在几年前甚至是十几年前的环境问题上,没有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学生们大多数没有实际经历或者体验,不能深刻体会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后果,而且书本上举的示例大多数年代久远,更不容易让学生们产生兴趣,教育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因此,这些较为陈旧的教学内容不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也就更不容易使学生们产生保护生态环境的信念。所以,相关课程的内容要及时优化,既不能丢下我国环境保护中存在的“老大难”的传统环境问题,也不能忽略当前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只有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内容更加先进和科学,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们学到的环境保护知识更加全面和及时,也更能激发学生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优化教学体系。目前,在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中,绝大多数学校都开设了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课程,例如自然、科学等科目。但是,与之相对应的高校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课程的缺失。这样一来,就会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体系的断层。学生们没有连贯的接受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也就不利于他们逐渐深入的领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甚至还可能出现在高校中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逐渐淡化的情况。因此,要优化教学体系,使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课程、相关教育做到教育阶段全覆盖,特别是要覆盖到广大学生群体进入高校以后这个价值观成型的重要时间段。这样一来,就可以让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课程体系化,更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观念的培养。

改善教学方法。目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教育方式方面最主要的还是依托课堂教育。笔者认为,课堂教育是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但是不利于学生切身体会环境恶化带来的不良后果。高校可以组织学生们参加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更切实的体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例如,一方面可以以学校或者课程组的名义组织学生们参加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大力支持生态环境保护类学生团体的发展,通过这类学生团体推动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深入每一个同学心中。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前有很多学校都有类似活动或者学生团体,报名参加的学生人数众多,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参与类似的环保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环境,而是为了“加分”。这是一种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学校一方面要对积极参加生态环境保护活动的同学予以奖励,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们的价值观念,使学生真正明白参加生态环境保护类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这样才不会使得该类活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和目的。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让学生们亲眼目睹生态环境破坏的恶果,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去生活中感受。

培养专业环境保护课程教师。有数据显示,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没有环境类相关教师,这就造成了相关教育人才的短缺。因此,学校要注重培养和挖掘相关教师人才,寻找环境相关专业的教师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目前,我国还少有高校在非环境类专业中设置环境保护类课程作为必修课程,但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愈发严峻和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笔者认为应该将环境保护类课程作为通识课程、必修课程。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和教学计划的引导,学生们也更能体会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程度,可以大大减少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淡漠。

(三)增强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动

学校是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家庭和社会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两个重要方面。家庭和社会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想信念。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贯彻。因此,要通过集合各方面的力量,全方位的营造全社会爱护生态环境的风气,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形成一股合力,使得社会大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取得长足的进步。

(四)优化宣传方法

大学生群体具有紧跟时代潮流的特点,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群体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的信息来源中会包含传统电视节目或报纸。因此,要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宣传的宣传方法,使用更先进的宣传方法宣传环保工作。一方面,更先进的宣传方法与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渠道的重合度更高,大学生们更容易接收到相关宣传,也就更有可能树立保护环境的理念。另一方面,采用更先进的宣传手段,例如公众号发布等方式可以及时更新相关信息,提升了宣传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相关宣传成本。

四、结语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我国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生存基础,那么再好的经济发展也终将没有意义。人类如果继续没有节制的利用大自然,终将会得到大自然的报复。高校阶段是价值观成型的重要阶段,因此重视这个阶段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教育工作更有利于学生们保护环境观念的树立,也更有利益逐渐形成全社会共同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局面。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时要始终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及时优化教学内容和体系,注重宣传的方式方法,只有这样高校的生态文明伦理道德教育才能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猜你喜欢
保护环境环境保护优化
环境保护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